第77章 我林越、不要百姓的钱
“今天请各位来,是有一件要事商议。”林越开门见山道。
“如今大军站立初具规模,粮草也逐步规划下去,今天请你们来,大家一起商议一下,给大军选址。”
“眼下咱们的东寨沟,虽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但山高林密,没有大面积开垦之地,罗城虽一坦平洋,却又无险可依,且这周边土地也贫瘠,日后大军扩张怕是难以支撑。”
林越摊开地形图,指尖在其上反复游走,最终停在了河北道东的沧州。
“沧州才是我们的天选之地。”林越指着地形图,看着围过来的众人说道,“沧州地处黄淮海平原,一侧临海,可作天然屏障,西临淠水,能通漕运,届时粮草转运都很便捷。”
“更重要的是,淠水淮河通连,日后不管往北还是往南御敌,此处做兵力调度,进可攻,退可守,都最为稳妥。”
众人凑近一看,都是眼睛一亮,点了点头道:“将军深谋远虑,这沧州确实是个好地方。”
“是啊!这地方既有天险,又通水路,土地又肥沃,到时候粮食充足,大军便无虑了。”
“对,如此看来,这沧州的确比此处更适合做我军的大本营,将军好眼光。”
林越扫了一眼众人,点了点头道:“沧州物产丰富,沃土辽阔,还有淠水的优势,咱们要想大军站稳脚跟,光练兵和开垦荒地还不够,最重要的是安民心。”
林越手指敲了敲地形图上的标记,指着一处,语气坚定道:“沧州虽有大户,但流民众多。这里周边都荒废了许多地,迁过去以后,咱们可以带流民改水道种上粮食。”
林越又指着另一个标记说道:“这片盐碱地,可以产棉花,咱们可以发动老百姓种棉织布,这样便能解决流民百姓挨冻的问题。”
“百姓有活干、有饭吃,有衣穿,才会真心的拥戴我们,这样咱们的大军规模才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得民心。”
众人听着心头都是一阵激动,这是要在沧州建一片稳固的大后方啊。
赵魁性子急,忍不住问道:“将军,你说现在咱们怎么干?我们都听你的。”
林越抬眼,目光锐利看向帐内众人,语气坚定沉稳:“咱们接下来分三步计划!”
“首先——迁营!我派了几队斥候摸清通往沧州的具体情况,确保了迁移路上的安全,接下来便是大军迁营。”
“其次——安民兴业!大军迁营后,立刻颁布安民令,带领开垦荒、种棉花,还有开展殖业,新修水利解决灌溉。只有粮草足了,咱们才能真正的做到后顾无忧。”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招贤聚能!张贴招贤榜,不管是能将、还是文吏,又或是懂农事、有手艺的工匠,只要愿来相助,一律厚待。”
“咱们要厉兵秣马,练强兵,聚贤士,待到兵强马壮,我等雄踞一方,接下来便可放眼逐鹿天下!”
林越语气铿锵,眼神里都透着笃定。
座下赵魁等人都听得热血沸腾,一齐起身抱拳,声如洪钟道:“末将等谨遵将军号令,共图大业,粉身碎骨,死而后已。”
……
林越在敲定迁营沧州的计划后,次日便启动了行动。
他将麾下两万将士分成两支人马,虽然大本营迁移沧州,但老的根据地也不能丢。
“陈烈。”林越站在演武场的高台上,目光扫过底下严阵以待的众将士,沉声喊道。
“末将在!”陈烈跨步出列,抱拳应道。
“我给你五千精兵,留守东寨沟,严防靖军来犯!”
“末将遵令,定不负将军所托!”陈烈沉声应下,眼神坚定。
“余下一万五千大军,随我即刻出发,前往沧州。”林越声音陡然拔高。
安排好东寨沟的驻防,林越便不再耽搁。
“出发!”
军令一下,大军即刻分三列排开。
前锋军由赵魁率领,带两千精锐骑兵开路,探查沿途路况,以防潜在威胁。
中路一万将士由林越亲自带队,押着粮草和大型辎重缓缓前行。
后方由黄勇和李山带领三千精锐营的弟兄殿后,以防靖军突击和流寇作乱。
将士们手握长枪、刀剑悬腰,盔甲泛着冷光,浩浩荡荡的大军延绵不尽,足有数十里之长。
……
两日后,大军终于抵达沧州城外。
与别的城池不同的是,沧州城墙虽有破旧斑驳痕迹,但也有守军驻守。
只是这城门虽紧闭着,城楼上的守军却只是警惕地观望,并未露出抵抗之意。
原来这守城之将不过是个散兵将领,待浩浩荡荡的大军都开至城下,对方立马摇白旗投降,麻溜的打开了城门。
如此,林越大军没费什么周折,便接管了沧州城池。
看来,这有兵就是有硬实力,到哪都一样。
……
翌日清晨,沧州府衙内。
林越命人拟好将令告示,让兵士们分赴各街巷张贴,还特意派了将士敲锣打鼓,沿街宣读。
将令内容直接了当,核心就三条:
一,城中殷实大户,需按田地家产比例缴纳粮款,支援林家军筹备粮草与军械,以三日为限。
二,城外无主荒田,由林家军统一管理,组织百姓开垦。
三,各类工匠,无论是铁匠、木匠、织匠等,需到府衙登记造册,听从调遣,府衙给予两石粮米补贴。
告示一出,却让刚安定下来的沧州百姓议论纷纷,尤其是乡绅更是心头一震。
可奇怪的是,这将令贴出,沧州的大户们倒是一点动静都没有。
他们心里很清楚,这些多年来,这沧州就是块人人惦记的肥肉,不管是北边的贼匪,还是南边的流寇,只要占了城,头一件事就是要粮要钱。
每一次,城里的大户都是带头缴纳,美其名曰给百姓们做表率。
可等百姓们也被逼得走投无路掏空家底,那些势力转头就会把大户们交的纹银和粮食原封不动的送回去,甚至还会额外给些好处。
毕竟有了他们带头,自己也省了不少周折和力气。
如此次数多了,便也成了惯例。
久而久之,带头缴粮就成了大户们应付各路势力的惯用手段,反正他们剥削的是百姓,自己是一点都没有损失。
何乐而不为!
可如今,蹊跷的是这林家军来了,将令告示上,白纸黑字明明白白写着“富户需按田地家产比例缴纳粮款”,提都没提让百姓分摊。
如此一来,没了老百姓交的那一份,大户自己交出去的粮岂不是就这样真金白银的丢了!
这种赔本买卖,精明的大户自然是不干!
他们合计着,不管什么大军,没有粮饷根本撑不了多久,到最后都会主动上门商议。
商议到最后,都会把“矛头”对准老百姓。毕竟城中大户才几家,全沧州老百姓可是有上万户。
这次也一样,等他们大军耗不起了,自然会上门求着改规矩。
到时候,还不是自己几家大户说什么,就是什么了!
……
(https://www.02shu.com/5037_5037824/1111107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