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得不到就毁掉
龙釜山诗会圆满成功。
最先轰动起来的当属安宿县了。
才子佳人们陆续走出会场,眼神里依旧是挥不去的震撼之色。
哪怕诗会结束,他们的脑子里依旧是沈庆之意气风发的画面。
似乎,很多人都被沈庆之的魅力所折服,潜移默化地成了他的脑残粉。
会场外,灵山镇的百姓也在翘首以待,十分关心四大才子和沈庆之的情况。
外面可是传得沸沸扬扬,陈季常和曹雪望想要对沈庆之不利。
沈庆虎和沈庆豹满是焦急地拉住一名书生,询问沈庆之的情况。
书生先是一怔,搞不懂沈庆为何这么受百姓爱戴了。
突然他灵光一闪,想到了沈庆之做过的种种。
是沈庆之,让百姓全都用上了洗白白的香皂;是沈庆之,让百姓全都用上了廉价的蜡烛;是沈庆之,让百姓全都吃上了物美价廉的精细盐;是沈庆之,让百姓……
不知不觉间,沈庆之已经为安宿县的百姓做出超多贡献,也是他的工厂提供了几千人的就业岗位。
书生的眼里露出崇拜之色,沈庆之就该站在绝顶之巅,受天下人的喝彩。
于是,书生便滔滔不绝地演讲起来,把四大才子和沈庆之在诗会上的表现一一说给百姓们听。
说到激动之处,书生也是愤愤不平,“陈季常、曹雪望算什么东西,也特么配蹭沈公子的热度。”
沈庆虎等人听得也是热血沸腾摩拳擦掌,只后悔自己没跟着王玖进入会场,不然一定抽陈季常、曹雪望几个大嘴巴,给沈庆之出出气。
“你们知道吗?诗会后来变成了大型收徒现场。”
“五柳先生是什么人?那可是我北方文坛的领袖啊!”
“无数的大儒前来贺礼,就连太子殿下、秦王殿下、内阁三佬……也纷纷送来祝福嘞。”
我了个老天爷!
灵山镇的百姓们彻底惊呆了,如此说来我们灵山镇岂不是要出状元郎了?
嗯,是的是的,一定是这样的,我们灵山镇可是集齐了保定四大才子呢。
“你们以为这就完了?别闹了,真正的高潮才刚刚开始。”
“沈公子写了一首狂到没边的词,直接给整个文坛下了战书。”
“我跟你们说……”
书生口中说出各种震撼的大事件,听得百姓们彻底惊为天人。
一直到书生把故事讲完,他们还有些意犹未尽。
赢麻了!
沈公子赢麻了!
四大才子赢麻了!
我们灵山镇也赢麻了!
这种满足感太特么惊艳、太特么美妙了!
远处的人群中,还有沈家长房沈善友、沈家三房沈善辞。
听着书生绘声绘色的演讲,沈善友满眼不可置信,“他们说的是道正和庆之?”
“应,应,应该……是吧。”沈善辞结结巴巴。
唉!
沈善友重重地叹了一口气,悔不当初:为什么?为什么当初要屈服于柳家呢?
沈善辞内心也是五味杂陈,二房过于凶猛,惊喜不断导致小心脏有些受不了。
二人相互对视,都有心去灵山镇为二房道喜,可最终却全都放弃了这个念头。
只能看向远处的沈无忌,只希望沈无忌能从中斡旋一二,让沈家二房认祖归宗了。
沈庆之在诗会上的惊人表现,也迅速在大江南北传播开来。
江南杭州府。
十八先生韩退之,看着沈庆之写的诗词之后,瞬间破防。
“瞧瞧人家沈庆之,一首《将进酒》、一首《鹧鸪天》,狂到没边。”
“苏渊明那个老东西,肯定要给老夫写信,炫耀他的好徒弟了。”
“现在我命令你,立刻写出和沈庆之相同的事实,不然我就把你逐出师门。”
“……”小徒弟眼里满是费解:我特么要能写出那么牛逼的诗词,我还用拜你为师吗?
心里这么想,可嘴上却不敢说出来,毕竟沈庆之的表现着实惊艳,他能做的只有为沈庆之喝彩。
“老师,诗词歌赋都是小道。”
深吸了一口气,小徒弟对着韩退之行了学生礼,“既然沈庆之对武朝文坛下了战书,那不如直接去和他盘道论典。不管输赢,至少能交流交流经验。”
韩退之被说得哑口无言,总觉得小徒弟是嘲讽他心胸狭隘,可他愣是没证据。
“当年老夫和苏渊明辩经,屡败屡战,现在就由你为老夫一雪前耻了!”
“老师放心,此去保定府,学生一定全力以赴。”
“切莫大意,苏渊明精心挑选的弟子绝非等闲。”
“老师,辩经和诗词歌赋不一样,学生十二岁起就跟着您云游四方,和名儒辩论,经验还是有的。”
韩退之略微沉思之后,这才无奈地点点头,“收拾一下,咱们北上,去会会沈庆之。”
京城,东宫太子府。
太子赢建成看着关于龙釜山诗会的奏报,也是感慨不断。
沈庆之的岁数着实有点小,如果三十开外,还能拉拢一下,成为东宫幕僚。
抿了一口茶,赢建成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这才安排人道:“密切关注沈庆之和保定四大才子的动向。有机会的话,在他们最无助的时候出手搭救,尽量让他们欠东宫一个大人情。本宫不求他们成为东宫党羽,但至少不能被秦王收入麾下。”
“殿下,如果沈家子不识抬举怎么办?”东宫门客许延族微微躬身,“沈家二房最近风头正盛,香皂、蜡烛、精细盐……都是沈庆之的手笔。臣还听说,最近秦王殿下还把小郡主赢丽质介绍给了沈庆之。那首清平调,就是沈庆之送给小郡主的,臣就怕……”
“怕被二弟捷足先登?”赢建成一脸不屑,“赢彪再大能大过我东宫太子府?是这个正常人都知道怎么选择吧。”
“殿下,乾坤未定皆为黑马,不得不防啊。”
“天下奇才何其多,也不差沈庆之这一个。”赢建成冷哼道,“如果他不识抬举,就当他没在武朝出现过。”
“殿下圣明!”
…与此同时,无数的豪门也在考虑如何和沈家二房搞好关系。
很明显,苏渊明这是把沈庆之当成接班人培养。
战书已经下了,只待沈庆之舌战群儒轰动文坛,正式进入士林了。
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武朝读书人多如牛毛,总会有几个天纵奇才。
不服输的劲儿,让无视天才的目光也都对准了灵山镇,随时准备前去,和沈庆之辩经论道。
一时间,南北文坛全都风起云涌,无数道目光全都对准了沈庆之。
(https://www.02shu.com/5037_5037784/1111106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