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邯郸“商业”第一桶金
接下来的日子,仿佛按下了安稳生活的播放键。
废弃的陶窑成了陈寻和政最完美的庇护所。
他们每天都像两只勤劳的工蜂,不断地完善着这个简陋但又温暖的“家”。
他们从外面的废墟里,搜集来更多可用的东西:一个破了边但还能装水的陶瓮,几块可以铺在地上隔绝寒气的木板,甚至还有一堆被遗弃的、可以当作柴火的干枯树枝。
有了陷阱这个稳定的食物来源,他们再也不用为第二天的口粮发愁。
虽然不是每天都有收获,但隔三差五的,总能套到一只野兔或者几只倒霉的野鸡。
陈寻甚至开始尝试用陶片和烂泥,制作一个简易的熏肉架,希望能将吃不完的肉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生存的压力一旦减轻,陈寻那颗属于现代人的、躁动不安的心,便开始活泛起来。
温饱思淫欲。
哦不,是温饱思“致富”。两个大男人,陈寻还没有想到那档子事。
每天只吃烤肉,连一点盐都得省着用,更别提任何调味品了。
这种茹毛饮血般的生活,对于一个习惯了外卖、火锅、烧烤的各种科技美味的现代青年来说,这简直是一种酷刑。
他做梦都想搞点钱,去城里买些像样的调料,买两件能蔽体的衣服,甚至,如果可能的话,买一把真正的铁质小刀,而不是整天用锋利的石头和陶片当工具。
可是,钱从哪儿来?
靠政从质子府里偷偷带出来的那点零用?
那不叫赚钱,那叫“啃小”。
陈寻的自尊心不允许他这么做。
必须得想个办法,利用自己脑子里的知识,搞点“事业”出来。
造玻璃?烧水泥?炼钢铁?
陈寻在脑中把这些穿越者必备的“发家三件套”过了一遍,然后迅速地全部否决了。
这些都需要专业的知识、复杂的工具和大量的原材料,他一个连化学方程式都快忘光的社畜,根本玩不转这些。
他的优势,不在于这些“硬核科技”,而在于那些看似不起眼,却能极大改善生活品质的“小窍常识”。
比如……盐。
他现在用的盐,是从市场上换来的粗盐。
那种盐颗粒巨大,颜色发黄,里面还夹杂着各种肉眼可见的杂质,味道又苦又涩。
而他知道,想要获得更纯净、味道更好的精盐,方法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提纯。
一个简单的初中化学知识: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这个念头,像一颗种子,在他心里迅速地生根发芽。
盐,是古代最重要的战略物资之一,也是平民百姓的生活必需品。
如果他能制作出比市面上所有粗盐都更洁白、更纯净的“雪盐”,那绝对是一门能赚钱的好生意!
说干就干。
他把自己的想法,连说带比划地告诉了政。
政听完后,那双总是波澜不惊的眼睛里,第一次露出了商人般的精明光芒。
他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件事背后巨大的商业潜力。
两人再次分工合作。
政负责提供“启动资金”和市场调研。
他不动声色地从质子府里,弄来了十几枚刀币,并且带回了一个重要的情报:目前邯郸城里,品质最好的盐,是从齐国贩运来的“海盐”,价格高昂,只有贵族才用得起;而平民百姓,大多吃的都是本地盐井出产的、苦涩的“池盐”。
陈寻则负责技术攻关。
他们的秘密基地里,工具简陋得令人发指。
没有烧杯,他就用那个缺口的陶碗;没有滤纸,他就找来最细密的麻布,反复清洗;没有酒精灯,他就小心翼翼地控制着火堆的温度。
第一次实验,就以惨败告终。
由于火候没掌握好,水分蒸发得太快,最后得到的只是一层黏在碗底的、比原来更脏的盐垢。
政没有嘲笑他,只是默默地帮他收拾残局。
陈寻也不气馁。
他总结经验,开始了第二次尝试。
这一次,他用更小的火,进行了更长时间的、缓慢的蒸发。
当陶碗里的水分终于被完全蒸干后,奇迹发生了。
一层薄薄的、洁白的、如同雪花般的细小晶体,均匀地覆盖在了碗底。
陈寻小心翼翼地用手指捻起一点,放进嘴里。
一股纯粹的、没有任何苦涩杂味的咸味,瞬间在他的味蕾上炸开!
成功了!
他和政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兴奋与激动。
接下来,就是如何将这项“技术”转化为财富了。
他们不可能自己去摆摊售卖。
一个来路不明的“疯子”和一个身份敏感的“质子”,提着一袋前所未见的“雪盐”去市场上叫卖,那不叫经商,那叫自投罗网。
他们需要一个“代理人”。
这个代理人的选择,让陈寻颇费了一番脑筋。
这个人,必须地位低下,不起眼,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必须老实本分,不会轻易地吞掉他们的成果;最重要的是,他必须极度渴望赚钱,这样才有合作的动力。
很快,一个合适的人选,浮现在了陈寻的脑海里。
那是一个在城西废墟附近,以捡拾碎陶片和烂木头为生的中年男人,名叫“老陶”。
陈寻和政在完善他们“秘密基地”的时候,曾多次见过他。
他总是沉默寡言,衣衫褴褛,脸上刻满了被生活欺压的痕迹。
有一次,陈寻看到他因为捡到了一块稍微完整些的木板,而露出了孩童般的喜悦。
陈寻知道,这样的人,胆小,但淳朴,只要给他足够的利益和尊重,他就会成为最可靠的合作伙伴。
在一个黄昏,陈寻和政找到了正在废墟里翻找的老陶。
面对这两个突然出现的“野孩子”,老陶的第一反应是惊恐和畏缩。
陈寻没有多说,他只是将一小撮用干净树叶包好的“雪盐”,递到了老陶面前,又递给他一块烤熟的、没有放任何调料的肉干。
老陶犹豫着,但还是接了过去。
他将信将疑地将那白色的粉末撒在肉干上,咬了一口。
下一秒,他的眼睛猛地瞪大了。
那是一种他从未体验过的、纯粹而鲜美的味道。
他吃了一辈子的苦盐,从未想过,盐,竟然可以是这个味道!
陈寻看着他的表情,知道这笔生意,已经成了一半。
他通过政,用一种尽量简单明了的方式,向老陶阐述了他们的合作计划:老陶负责提供大量的粗盐作为“原材料”,并且负责将制作好的“雪盐”,以高于粗盐三倍的价格,悄悄地卖给城里那些相熟的、对生活品质有追求的富裕平民或小商贩。
作为回报,利润的四成,将归老陶所有。
四成!
这个数字,让老陶那双浑浊的眼睛里,瞬间燃起了火焰。
对于他这种挣扎在最底层的人来说,这简直是一笔想都不敢想的巨款。
他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重重地点了点头。
合作,就此达成!
接下来的几天里,他们的“地下盐厂”正式开工了。
老陶每天都会悄悄地送来粗盐和木柴,再悄悄地取走制作好的雪盐。
而陈寻和政,则在他们的小小陶窑里,日以继夜地进行着这原始而高效的“化学实验”。
很快,第一笔“巨款”,由老陶颤颤巍巍地交到了他们手上——足足十几枚崭新的刀币!
陈寻握着这些沉甸甸的、凝聚着他们智慧和劳动的钱币,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他终于,不再是那个只能依靠别人、在异世界苟延残喘的废物了。
他凭借自己的头脑,赚到了属于自己的、在这个世界上立足的第一桶金!
有了钱,他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质的飞跃。
他们通过老陶,买来了真正的铁质小刀、结实的麻布衣服、装水的大陶瓮,甚至还有一些简单的调味品,比如花椒和干姜。
在那个夜晚,他们第一次用铁锅,炖了一锅香气四溢的兔肉汤。
陈寻喝着鲜美的肉汤,看着窑洞里跳动的、温暖的火光,又看了看身边正安静地、小口喝着汤的政,一种荒谬而又真实的感觉,油然而生。
他想起了前世那些商业大佬的传记,什么“十八罗汉湖畔创业”、“车库里的苹果帝国”……
而他,一个二十一世纪的普通青年,竟然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和一个未来的千古一帝,在一个废弃的陶窑里,靠着提纯粗盐,成功地实现了“自主创业”。
这经历,可比那些商业传记,要魔幻得多了。
(https://www.02shu.com/5037_5037678/43825359.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