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落日萤火 > 第六十三章:枣木救窑与基因暗战

第六十三章:枣木救窑与基因暗战


林薇的指尖刚触到欧洲寄回的漏雨陶瓮,裂缝里的霉斑就蹭在掌心  ——  原本光滑的瓮壁,现在布满不规则的浅褐色裂纹,用手指一按,雨水就顺着缝隙渗出来,滴在桌上的手作筐子上,留下深色的水痕。“200  个全这样!”  汉斯的哭腔从听筒里钻出来,背景音里有瓷器碎裂的声音,“有个法国客户把陶瓮摔在地上,碎块里全是没烧透的夹生陶土!欧盟消协要赔  150  万,25  家品牌全跟咱们断了合作!”

基地外的吵闹声震得窗户发颤。50  户农户举着  “还我燃料损失”  的牌子,老秦站在最前面,手里攥着湿淋淋的枣木柴:“咱们用启星的湿木屑柴烧瓮,不仅没赚到钱,还得赔欧洲的损失!再没干柴,咱们的窑厂就只能拆了!”

林薇刚要说话,王大姐抱着欧盟的临时禁令冲进来,“5000  欧元  /  批检测费”  的红色印章像块烙铁:“土耳其、匈牙利的供应商都停货了!国内文旅店全在卖启星的‘安全手作’,咱们的订单全黄了!”  运营小张举着账户明细哭:“就剩  2000  块,连租烘干设备的钱都不够,500  套订单要赔  80  万,咱们真的要倒闭了!”

原料仓库的门被贴上了  “封条”。3  家供应商站在门口,指着堆在角落的湿枣木:“要么把欠的  15  万还了,要么就用这些破木头抵账!”

联盟群里的消息更让人心沉。山西染坊发了张  “启星燃料供应协议”  的照片,配文  “跟着正规企业,才能做安全手作”;河北竹编跟着转发,还在群里发了张  “基地枣木苗圃”  的卫星图,启星的人立刻评论:“这苗圃我们已经安排人‘处理’了,传统手作就等着没燃料吧”。

“没燃料?咱们老祖宗靠枣木槐木照样烧陶,现在怎么就没燃料了!”  婆婆突然从枣木柴房的梁上抽出张泛黄的纸,纸页上沾着黑色的柴灰,“你爷爷  1926  年在山区,没松木柴就用枣木槐木混合烧!这里有他的笔记,写着‘枣木晒  7  天,槐木去了皮,按  3:2  混着烧,火候到了,陶瓮比松木柴烧的还结实’!”

林薇赶紧接过笔记,纸页脆得一碰就掉渣,用毛笔写着:“枣木选直径  3cm  的新柴,晾晒  7  日至含水量  15%;槐木需剥去老皮,留内层嫩木;两者混合烧窑,火候‘外蓝内红’时停火,焖窑  3  时辰,陶瓮无夹生、无裂纹”,落款日期是  “1926  年  11  月  3  日”,旁边画着燃料混合比例、火候判断的示意图,连  “柴堆要留通风口”  都标得清清楚楚。

半小时后,基地的空地上摆满了枣木和槐木  ——  婆婆的老邻居、学员的家人,甚至之前闹过的农户,都扛着木柴来帮忙。“林总,之前是我糊涂,对不住!”  老秦放下一捆干枣木,手里还攥着张  “启星湿木屑检测报告”,“我用你婆婆的法子测了,这柴含水量  40%,根本烧不了陶!咱们一起告启星!”

婆婆站在柴堆旁,指挥大家晾晒枣木:“按笔记来,摊开晒,每天翻  3  次!”  她的手背被木柴上的刺扎出血,小糯米赶紧找创可贴帮她贴上,还在创可贴画了个小枣木:“奶奶,枣木会保护你”。老人笑着把孩子抱起来,一起蹲在柴堆旁翻木柴,枣木上的灰蹭得两人衣服上全是淡褐色。

就在这时,一辆蓝色货车停在基地门口,启星燃料供应商的老郑从车上跳下来,车厢里装着  100  吨干枣木:“林总,我是老郑!这是启星掺湿木屑的证据,还有燃料烘干配方!”  他的手里攥着张老照片,是他父亲教婆婆烧窑的场景,“我爸说‘燃料掺假就是砸手作人的饭碗’,启星欠我半年工资,还让我骗你们,我不能干这缺德事!”

张远立刻用新研发的检测仪测枣木,显示屏上的  “14%  含水量”  绿得刺眼。“这就是真燃料!”  他激动地拍桌子,赶紧帮着搭建  “燃料混合窑”,电脑旁的草莓味咖啡罐堆了  18  个,罐底沾着没冲开的粉末,他的眼睛红得像布满血丝,却一刻也不敢停。

小糯米的  “蒲公英汁检测”  也派上了用场。她把蒲公英汁滴在陶瓮上,对着农户喊:“变绿是安全的,变红是坏的!”  农户们围着陶瓮,看到汁液显淡绿色,都欢呼起来:“咱们的陶瓮没重金属!”  她的  “安全检测小视频”  在海外爆火,#  小糯米的安全检测法  话题登上  12  国热搜,8  亿网友留言  “支持中国非遗,拒绝启星抹黑”。

三天后,好消息接连传来  ——120  个夹生陶瓮经补缝、重烧后全部合格,欧洲订单重新发货;欧盟食品安全局因  “汉斯提供的检测证据”  撤销临时禁令,8  家欧洲品牌恢复合作;山西染坊、河北竹编等  6  家品牌发现启星  “仿品店亏损分摊”,愤怒撕毁协议,带着  “启星破坏枣木苗圃的监控”  回归,还联合基地发起  “全球传统手作燃料联盟”;土耳其陶窑、摩洛哥枣木种植园主动加入,提供干枣木、槐木供应链支持。

基地的陶窑旁,热闹得像过节  ——  婆婆在教农户混合燃料、判断火候,小糯米举着  “蒲公英检测卡”,教大家  “认绿脸红脸”;张远在调试  “全球燃料溯源系统”,屏幕上是土耳其、摩洛哥的燃料基地实时画面;汉斯通过视频连线,向欧洲品牌展示枣木烧的陶瓮,笑着说  “这就是传统手作的烟火气”;老秦被农户围着,听他讲  “怎么用枣木槐木烧出好陶瓮”。阳光透过陶窑的烟囱洒下来,落在刚烧制好的陶瓮上,枣木的清香混着蒲公英味,暖得像春天。

好景没持续多久。周日下午,林薇刚收到摩洛哥的干枣木订单,王大姐就跑进来,脸色惨白:“启星收购了全球最大的枣木苗供应商!说明年起,非合作品牌要么花  35  倍价买苗,要么就没苗种!他们还在种‘转基因枣木’,木质疏松,烧不了陶,要骗咱们买!”

汉斯的紧急电话也来了:“启星在海外申请‘替代燃料混合专利’!把你婆婆的枣木槐木配方改了名,要收专利费!12  家欧洲小陶窑已经收到侵权警告了!”

张远拿着一份匿名快递跑进来,里面是  “启星与农业实验室的合**议”:“他们要在咱们的枣木种植区放转基因花粉!污染传统枣木基因,让枣木变疏松,再也烧不了陶!”

林薇站在枣木苗圃旁,看着小糯米贴在苗上的  “蒲公英检测卡”,突然觉得一阵寒意。她知道,启星的终极基因绞杀来了  ——  从枣木苗垄断到基因污染,从燃料专利到全球围剿,他们想彻底掐断传统手作的燃料根脉。

但她也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她拿起手机,在  “全球传统手作燃料联盟”  的群里发了条消息:“启星想垄断枣木苗、偷专利、污染基因,咱们就联合育苗、告专利无效、建基因库!明天上午  9  点,基地开基因守护会,想一起扛的,来。”

发送键按下的瞬间,她看到远处的路上,有辆印着  “启星枣木苗”  的卡车驶过,车厢里装满了转基因枣木苗,车身上贴着  “启星专属生态燃料苗”  的标签。林薇握紧了婆婆递来的  1928  年燃料筛选木尺(刻着枣木规格,沾着柴灰),指尖触到小糯米检测卡的蒲公英汁  ——  只要传统燃料还在,只要匠心还在,只要全球守艺人还在,就没有跨不过的坎。只是她不知道,启星已经偷偷在基地的枣木苗圃里  “埋了转基因种子”,这批种子会在发芽后快速蔓延,3  个月内就能污染整个苗圃的传统枣木。


  (https://www.02shu.com/5037_5037223/5028911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