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院士的震撼!这才是真正的天才!
百分之二十!
当这个数字从陈正宇口中说出时,整个会议室的空气,仿佛在瞬间被抽空了。
死寂。
落针可闻的死寂。
所有人都像是被施了定身法,一个个保持着僵硬的姿势,瞪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巴,如同看到了神迹降临的凡人。
赖崇明站在角落里,虽然他听不懂那些复杂的物理名词,但他能看懂数字。
从0.5%到20%!
这他妈是翻了多少倍?四十倍?!
他看着站在白板前,神情淡然,仿佛只是说出了一件微不足道小事的陈正宇,感觉自己的大脑已经彻底停止了思考。
这还是他认识的那个,一起逃课,一起打游戏,一起在路边摊吹牛逼的兄弟吗?
这分明是一尊降临凡间的……神!
而会议室里的那些技术专家们,他们的震撼,比赖崇明要强烈一万倍!
如果说赖崇明只是感觉到了牛逼,那么他们,则是感觉到了整个世界观的崩塌和重塑!
能量转换效率,是EUV光刻机最核心,也是最难突破的瓶颈!
全世界最顶尖的阿斯麦(ASML)公司,耗费了二十年,投入了数百亿欧元的研发资金,动用了全球最顶尖的数千名科学家,才勉强将这个数字,从最初的0.1%,提升到了现在的0.5%。
每一次0.01%的提升,背后都是无数次的失败和数以亿计的资金投入。
0.5%,已经是他们认知中,物理定律所允许的极限!
可现在,眼前这个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随手在白板上画了几个模型,就轻描淡写地说,他能做到20%?!
这不是在开玩笑吗?
这比有人告诉你他发明了永动机还要离谱!
“不……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
最先反应过来的,还是刚才那个质疑陈正宇的,林振国的得意门生。
他叫李卫东,是九州微电子最年轻的技术总监,也是国内等离子体物理学领域的后起之秀。
他猛地站起身,指着白板上的模型,激动地反驳道:“共振激发?你说的轻巧!你知道要实现特定频率的共振,对主激光的稳定性和频率精度要求有多高吗?!”
“还有,你所谓的稀疏等离子体薄层,听起来很美好,但如何保证它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在皮秒级的时间窗口内,任何一点微小的密度涨落,都会导致共振频率的漂移,从而让整个系统崩溃!你这根本就是空中楼阁!是理论上都无法实现的幻想!”
李卫东的这番话,也代表了在场大多数技术专家的心声。
陈正宇的理论,听起来太完美了,完美得就像一个童话故事。
在工程实现上,每一步都充满了难以逾越的鸿沟。
然而,面对李卫东近乎咆哮的质问,陈正宇的脸上,依旧没有丝毫波澜。
他甚至连头都没回,只是拿起马克笔,在白板的空白处,又写下了一行公式。
“关于激光频率的锁定,我们可以引入‘自适应光学反馈系统’,利用法布里-珀罗干涉仪,实时监测等离子体的共振峰。通过压电陶瓷,对激光腔体进行微米级的动态补偿,可以将频率抖动,控制在阿秒级别。这个技术,不难。”
“至于等离子体薄层的均匀性,更容易解决。”
他又画了一个图。
“在预电离的真空室上下,增加一对亥姆霍兹线圈,制造一个弱均匀磁场。利用‘磁镜效应’,可以完美地约束等离子体的边界,使其形态无限趋近于理想的二维平面。这个,更简单。”
“……”
李卫东看着白板上那两个他闻所未闻,但理论上却又无懈可击的解决方案,整个人都傻了。
他张了张嘴,想要再反驳,却发现自己的大脑一片空白,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魔鬼!
这个年轻人,简直就是个魔鬼!
他不仅提出了一个颠覆性的理论,甚至连实现这个理论的所有技术细节,他都已经考虑到了!
而且,他提出的解决方案,每一个,都像是从科幻电影里走出来的黑科技!
自适应光学反馈?
磁镜约束?
这些东西,别说做了,他们连听都没听说过!
这已经不是降维打击了。
这是创世神在跟一群原始人,讲解宇宙的奥秘!
会议室里,再次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如果说刚才他们还抱着一丝怀疑,那么现在,所有人的心里,只剩下无尽的敬畏和……恐惧。
他们看着陈正宇的眼神,就像是在看一个披着人皮的外星人。
就在这时,一个沙哑、苍老,却又带着极度兴奋和颤抖的声音,打破了沉寂。
“对……对了!就是这样!原来是这样!”
所有人循声望去,只见林振国院士,正死死地盯着自己草稿纸上的演算结果,浑身都在剧烈地颤抖,那双老眼里,泪水夺眶而出!
他没有哭,他是在笑!
一种压抑了许久,终于看到希望的,欣喜若狂的大笑!
“哈哈哈哈!磁镜!磁镜约束!我怎么就没想到!我怎么就没想到啊!”
他一把推开身边搀扶他的学生,踉踉跄跄地走到白板前,伸出那只布满老年斑和实验烫伤的,颤抖的手,像是在抚摸一件稀世珍宝一样,轻轻地触摸着白板上的那些公式和模型。
“天才……这才是真正的天才啊!”
他猛地转过身,那双通红的眼睛,死死地锁定在陈正宇身上,眼神里,再也没有了丝毫的怀疑和审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于狂热的崇拜和……恳求!
“陈……陈先生!”
他竟然直接改了称呼。
“请问!还有一个问题!也是最关键的问题!”
林振国指着那个双脉冲模型的核心,声音嘶哑地问道:“根据您的理论,主激光脉冲的能量,必须在飞秒之内,完成对整个等离子体薄层的激发。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一台峰值功率达到‘拍瓦’级别的深紫外激光器!”
“拍瓦级!那可是相当于全世界所有发电站功率总和的一千倍!虽然只是在飞秒的瞬间达到,但目前全世界最顶尖的激光实验室,也只能勉强做到几十‘太瓦’!您这个‘拍瓦’的要求,我们……我们根本做不出来啊!”
这个问题,才是真正的死穴!
前面所有的理论和方案,都建立在这台根本不存在的,科幻级别的超级激光器之上。
没有它,一切都是空谈!
所有专家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他们都紧张地看着陈正宇,等待着他的回答。
他们多么希望,这个无所不能的年轻人,能再次创造奇迹。
陈正宇看着林振国,笑了。
那笑容里,带着一丝“果然如此”的了然。
“林院士,谁告诉你,我们需要一台‘拍瓦’级的激光器了?”
他反问道。
“啊?”林振国愣住了,“您的模型里,要实现20%的转换效率,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输入的主脉冲能量,必须达到这个级别才行啊!”
“能量守恒,当然没错。”陈正宇点了点头,“但你们都忽略了一件事。”
他拿起笔,在“共振激发”那四个字的旁边,又写下了两个字。
“——雪崩。”
“雪崩?”
“没错,雪崩效应。”陈正宇的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当第一批被共振激发的锡离子,在辐射出EUV光子的同时,它们自身会衰变到一个亚稳态。而这个亚稳态,会继续诱导周围其他的、还未被激发的离子,发生连锁的、雪崩式的共振跃迁!”
“这个过程,是一个能量自我放大的正反馈循环!我们输入的主激光,就像是引发雪崩的那一小块石头。我们只需要一个很小的初始能量,就能撬动起整个系统的,庞大无比的能量海啸!”
“所以,我们根本不需要‘拍瓦’级的激光器。”
陈正宇转过身,看着已经彻底呆滞的林振国,缓缓说出了最终的答案。
“我们只需要一台,峰值功率为10‘太瓦’的,普通的飞秒激光器。”
“然后,再配合我给你们的,这个‘雪崩共振’的放大模型。”
他指着白板上那个充满了玄奥符号的,如同天书般的最终模型,嘴角勾起一抹自信到极致的弧度。
“我们得到的,将不仅仅是20%的转换效率。”
“而是,百分之九十!”
(https://www.02shu.com/5037_5037075/43134723.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