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重生八零,从参军入伍开始 > 第226章 一个个来,我这儿有证据!

第226章 一个个来,我这儿有证据!


第三天,疗养院组织集体登山。

山路不算陡峭,但对于常年在车间,矿井里劳作的工人们来说,仍是个不小的挑战。

没多久,队伍里就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喘气声。

然而,众人却惊奇地发现,王全胜却始终面不改色,气定神闲地走在队伍最前面。

“王同志,你这身体也太好了吧!”

一个炼钢厂的老师傅扶着膝盖。

邓泰平与有荣焉。

“那还用说!俺全胜兄弟可是上过战场的,正儿八经的兵王!”

“爬这点小山坡,那不跟玩儿一样?”

“哦呦!原来是当兵的!怪不得!当兵的就是不一样!”

众人顿时肃然起敬。

登山归来,下午便是自由活动时间。

有人相约去泡温泉,舒筋活血。

有人则在院子里的石桌上摆开棋盘,楚河汉界杀得不亦乐乎。

王全胜却拐进了一栋不起眼的小楼。

这里是疗养院的图书馆。

推开门,一股淡淡的墨香扑面而来。

两排高大的书架上,除了报纸杂志,竟然还有不少关于水利工程,机械制造的专业书籍。

王全胜的眼睛亮了。

他看到几位戴着眼镜,气质儒雅的老同志正安静地坐在窗边看书。

他认得其中一位,是来自一家大型国企的总工程师,也是这次的劳模之一。

这些,可都是国内顶尖的技术大牛!

平时想见一面都难如登天!

王全胜深吸一口气,拿着一本《水利枢纽设计手册》走了过去,恭敬地开口。

“老师傅,您好。我叫王全胜,在水电局工作。有个关于小水电站引水渠设计的问题,想跟您请教一下,不知方不方便?”

那老工程师抬起头,见是个精神的年轻人,又听他问的问题十分专业,并非泛泛之谈,不由来了兴趣。

“哦?你说说看。”

这个下午,王全胜几乎成了海绵,疯狂地吸收着知识。

这些专家们几句不经意的点拨,对他而言,不亚于打通了任督二脉。

许多之前模糊不清的想法瞬间豁然开朗。

这才是这次疗养最大的收获!

是金钱和荣誉都换不来的宝藏!

晚上,疗养院在活动室组织了一场联谊舞会。

舒缓的音乐响起。

白天还穿着工装的汉子们换上了干净的衬衫。

虽然舞步笨拙,但脸上的笑容却真挚而快乐。

王全胜凭借着出色的交际能力。

煤矿的书记,纺织厂的厂长,农业战线的专家,他来者不拒,谈天说地。

互相留下了各自单位的地址和电话。

疗养期间,省里还组织了一场正式的劳模座谈会。

在大礼堂里,来自全省各地的精英们齐聚一堂,就国家未来的发展,各自行业的前景,畅所欲言。

王全胜坐在台下,听着那些朴实却充满力量的发言,心中激荡不已。

这才是他想要的奖励。

不只是物质上的满足,更有精神上的升华和眼界的开阔。

这些记忆,将成为他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十几天的时间一晃而过,在参观了附近几座英雄城市,接受了革命传统再教育后。

这次意义非凡的疗养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五天后,王全胜背着挎包,再次站在了水电局的大门口。

他还未走近,门口传达室的王大爷就眼尖地发现了他,猛地推开窗户,扯开嗓子就朝院里一声大吼。

“快看呐,咱们局的省劳模回来啦!”

王大爷这一嗓子,中气十足。

“啥?全胜回来了?”

“走走走,快去看看!省劳模长啥样了!”

最先冲出来的是几个年轻的学徒工,脚下跟抹了油似的。

紧接着,办公楼里也探出好几个脑袋,。

就连平日里最稳重的老技术员,都忍不住推了推鼻梁上的老花镜,快步跟了出来。

眨眼间,王全胜就被里三层外三层围了个水泄不通。

“全胜哥!省城好玩不?”

“王工,给我们讲讲,省领导都说啥了?”

“听说你们住的地方跟画儿里一样,是不是真的?”

一张张朴实而好奇的脸庞挤在面前,七嘴八舌。

王全胜无奈地笑着举起手。

“大家静一静,静一静!一个个来,我这儿有证据!”

他小心翼翼地从挎包里取出一个牛皮纸袋,从里面倒出一沓冲洗好的照片。

人群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死死地盯在那几张小小的彩色相片上。

在这个黑白照片都算稀罕的年代,这几抹鲜艳的色彩,简直比黄金还要耀眼。

“我的天爷!这就是那个兵马俑?”

一个老师傅指着照片,手都哆嗦了。

“跟活人一样!真跟书上说的一样!”

“快看这张!这是温泉!水上还冒着热气呢!”

“乖乖!”一个刚来的小年轻瞪圆了眼睛。

“这得烧多少煤啊?底下是不是有个大锅炉房,天天不停火地烧?”

这话一出,立刻引来一片附和。

“可不是嘛!这得是多大的官才能这么享受,为了洗个澡,专门烧一池子热水!”

王全胜听得忍俊不禁,他拿起那张华清池的照片,高高举起。

“大家伙儿可想错了。这温泉底下没人烧水,这热气,是从地底下自己冒出来的!”

“啥?”众人一片哗然。

王全胜清了清嗓子。

“这叫地热,是咱们脚下这片大地自己产生的热量。”

“水流到地深处被烫热了,再冒出来,就成了温泉。这是一种自然出现的地理现象,没那么复杂。”

周围的人听完,安静了几秒钟,随即爆发出讨论。

大多数人文化程度不高,什么地理现象,地热听得云里雾里,完全无法理解。

他们的思维,立刻拐到了自己熟悉的领域。

“自己冒热气?俺们村后山有个老井,一到冬天就往外冒白烟,村里老人都说,那是底下住了井龙王,在里头喘气呢!”

一个钳工绘声绘色地比划着。

“对对对!俺老家有座山,山顶上有个水潭子,常年不干,水都是温的!”

“俺奶奶说那是山神爷的洗脚盆,谁喝了那水,百病都消!”

“我看啊,这肯定是底下有条火龙,不然哪来那么大的热气!”

话题彻底跑偏,从地理科普大会,瞬间变成了民间鬼神传说交流会。

一个个说得眉飞色舞,唾沫横飞。


  (https://www.02shu.com/5037_5037058/43513752.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