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你必须有一个‘锚’!
扶苏想了想:“我可借予你一些粟米,助你渡过难关。待你日后打造出耒耜,或以他物,再偿还于我。乡里之间,常有此类借贷,多立契券,约定利息与归还之期。”
“对!立字据,按手印,这就是‘契约’。”赵天成点头。
“我赵天成,今天借了你苏公子一百斤粟米,约定秋收之后,连本带利,还你一百二十斤。这张字据,就是我欠你债的凭证。它本身不是粮食,但它代表了我未来必须给你的粮食。对你来说,这张字据,在你需要的时候,是不是可以看成是一笔‘财富’?”
扶苏迟疑道:“此乃债权,自然算是我的资产。若你到期不还,我可凭此契券,告官索偿。”
“好!那么问题来了。”赵天成眼睛眯了起来。
“假如这时候,第三个人,比如那个猎户,他正好急需一笔粟米应急,他知道你手上有我这张欠你一百二十斤粟米的契券,他也信我赵天成秋后还得起。他找到你,说:‘苏公子,把你手上赵天成的那张借据转给我吧,我现在就给你一百一十斤粟米(或者等值的钱)。’你愿不愿意?”
扶苏迅速思考着:“若我暂无急用,而猎户急需,转手之间,我虽少收了十斤粟米,但即刻便得一百一十斤,省去了等待与催收之烦,亦避免了你不还之风险……似乎,可行?”
“你看!”赵天成一摊手,“这张借据,是不是就‘流动’起来了?它从你手里,转移到了猎户手里。它本身不是粮食,但它代表着未来的粮食,而且因为有人信,它就能当‘准粮食’用。这就是最简单的‘信用凭证’的流转。”
他继续深入:“再想一步,如果我不是个人,而是……朝廷呢?”
扶苏精神一振,意识到关键来了。
“假如朝廷,现在要修一条巨大的水渠,利在千秋,但需要征发数十万民夫,耗费粮秣无数。国库一时拿不出这么多现成的粮食和钱币。怎么办?”赵天成看着扶苏,“按照我刚才说的道理,朝廷能不能也打个‘欠条’?比如,发行一种‘水利债券’,上面写明,朝廷借百姓或者富商、贵族,粮食或钱币若干,用于修建某水渠,约定五年后,连本带息偿还。以朝廷的威信,以未来水渠建成后的收益,比如增加的田赋,作为偿还的保证。你们觉得,会有人买这个‘欠条’吗?”
扶苏陷入沉思,眉头紧锁:“以朝廷之信誉为担保……若百姓与富商深信此渠能成,建成后确能惠及自身或国家,从而相信朝廷未来有能力且愿意偿还……或许,会有人愿意购入。毕竟,将闲置粮钱借予朝廷,既能获利,亦算是为国出力。昔年齐桓公、管仲似乎亦有用国家信用募集资财之举措。”
“没错!管仲搞过‘官山海’,盐铁专卖,本质上也是利用国家信用和垄断地位来搞钱。”
赵天成点点头。
“这就是‘空手套白狼’的初级形态了——朝廷没动用现有的国库储备,或者只动用了一小部分作为启动和担保,就靠着自身的‘信用’,把民间散落的、闲置的财富给聚集了起来,办成了需要巨大投入的大事!这聚集起来的财富,可能远远超过朝廷当下能拿出的现金和粮食。”
扶苏只觉得一扇全新的大门在眼前打开,呼吸都有些急促:“先生之意,国家竟可凭‘信用’二字,预先支取未来之财富?这……这简直……”
“别急,这还没到最‘空手’的地步。”
赵天成打断他的惊叹,脸上那抹狡黠的笑容更深了。
“咱们再往深处想。朝廷发的这些‘债券’,这些欠条,因为它们有朝廷信用背书,约定好了未来能换成实实在在的钱粮,那么,它们本身在到期之前,能不能就像我刚才那张私人借据一样,在市场上被人买卖交易?”
“若朝廷信用稳固,债券偿付有望,自然可以。”扶苏已经有点跟上思路了,“持有者若急用钱粮,可将其转卖于他人。”
“好!那么,如果朝廷再设立一个专门的、官办的场所,来方便这些债券的买卖,规范交易,让大家更容易找到买家和卖家。这个场所,咱们可以叫它……‘债市’。”赵天成用手虚划了一个圈,“这样一来,朝廷发的债券,就不仅仅是一张欠条了,它变成了一种可以随时,或者定期,变现的‘金融资产’。它的价格,可能会随着朝廷信誉的变化、国家财政的状况、甚至是对未来水渠收益的预期而波动。但无论如何,它‘活’起来了,它本身就在流通,在创造价值。”
他顿了顿,抛出一个更核心的概念。
“那么,最关键的一步来了。既然朝廷的信用这么有用,能凭空‘创造’出这些债券来聚集财富。那朝廷能不能……更进一步,直接发行一种……嗯,就叫它‘宝钞’吧!这种‘宝钞’,本身可能就是一张做工精良、难以仿造的纸,上面印着‘凭此可兑铜钱若干’或者‘抵粮若干石’,由朝廷强制规定,在所有官方和民间交易中,都必须接受它,视同铜钱、粮食本身?”
扶苏彻底惊呆了,嘴巴微微张开,半天合不拢。
“纸……纸如何能当钱?”他感觉自己的认知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百姓如何会信一张纸?若朝廷滥发,印之无穷,岂非如同废帛?届时民不信,钞成废纸,必生大乱!”
扶苏已经知道纸是什么东西了。
赵天成跟他说过。
“问得好!这就是最考验操盘者智慧和底线的地方!”赵天成重重一拍水面,水花溅起老高,“这就是‘空手套白狼’的最高境界,也是最危险的地方!玩好了,能调动举国之力,办成前所未有的伟业;玩砸了,就是你说的,信用崩溃,经济瓦解,天下大乱!”
他坐直了身体,目光锐利地看着扶苏,开始详细解释其中的关键。
“首先,你刚才提到了‘滥发’,这是大忌!为什么铜钱能当钱?除了大家认可,还有一个原因,铜本身开采冶炼需要成本,数量在一定时期内是有限的。这就天然限制了钱币的总量。你朝廷发行‘宝钞’,也不能想印多少就印多少!你必须有一个‘锚’!”
“锚?”扶苏捕捉到这个陌生的词。
(https://www.02shu.com/5037_5037045/4355556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