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帝国崛起:西班牙 > 第504章 巴尔干变局

第504章 巴尔干变局


事情确实在朝着英国人所担心的方向发展。在阿斯奎斯首相召开会议的第二天,巴尔干战场就传来了急报,数十万法俄联军来势汹汹地登陆小亚细亚半岛,未做好准备的奥斯曼帝国被敌人轻易地登陆,眼下战线已经推进了好几公里,法俄联军的登陆也无法被阻挡。

    虽然英国政府已经提前通知了奥斯曼帝国,但这种事情不是说防备就能完全避免的。

    小亚细亚半岛的海岸线十分狭长,奥斯曼帝国也拿不准法俄联军到底会在哪里登陆。

    再加上奥斯曼帝国过半的军队已经被派往高加索和巴尔干半岛,仍旧驻扎在小亚细亚半岛的军队只有不到30万人而已,也很难完全防御小亚细亚半岛的所有海岸线。

    得知法俄联军在奥斯曼帝国的小亚细亚半岛开辟新战场的消息,德国和奥匈帝国还是很关注的。

    虽然奥斯曼帝国不算是什么强国,但在同盟国中,却是除了德国和奥匈帝国之外,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更重要的是,奥斯曼帝国坐拥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再加上面积广袤的小亚细亚半岛,是非常重要的粮食产国。

    在德国和奥匈帝国深受战争困扰的情况下,来自奥斯曼帝国的粮食和其他物资就变得十分重要。

    特别是保加利亚,国土面积本来就小,还一下子被罗马尼亚和俄国占领了接近一半,粮食产量肯定是要腰斩的。

    虽然关注奥斯曼帝国的局势,但德国和奥匈帝国此时却也无能为力。

    德国主要是因为距离太远,而且德国正在两线作战,对位于亚洲的小亚细亚半岛是鞭长莫及的。

    奥匈帝国虽然离得近一些,但奥匈帝国此时也没有太多的兵力可以调动到小亚细亚半岛。

    之前就答应德国支援至少30万军队前往西线战场,再加上东线战场和巴尔干战场,比之两线作战的德国也好不了多少。

    保加利亚就更不用多说。如今的保加利亚别说派兵支援奥斯曼帝国了,能守住自己的首都索菲亚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甚至如果不是奥斯曼帝国的支援,可能保加利亚也撑不了几个月的时间。

    对于法俄联军强行登陆奥斯曼帝国亚洲本土的消息,要说最为惊恐惧怕的,可能就是保加利亚了。

    保加利亚政府万万没想到,原本看起来十分顺利的巴尔干局势,在罗马尼亚加入战场之后就立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量的俄国军队借助罗马尼亚来到巴尔干半岛,再加上塞尔维亚和罗马尼亚军队的强势反击,让小小的保加利亚根本无能为力。

    虽然巴尔干半岛也有奥匈帝国的军队,可奥匈帝国连塞尔维亚都拿不下,更别提跨越塞尔维亚来支援保加利亚了。

    目前驻扎在保加利亚南部的十多万奥斯曼帝国军队,几乎是保加利亚还能坚守国土的最后信心。

    要是奥斯曼帝国因为亚洲本土遭遇袭击而撤出这些军队,保加利亚可就只能靠着自己来防守了。

    好消息是,奥斯曼帝国并未下令让这些军队撤回亚洲本土。毕竟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还在法俄两国的控制之下,有着海峡进行阻隔,这些军队想要从欧洲撤回亚洲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另一方面,奥斯曼帝国也要考虑到保卫首都的安全。

    两次巴尔干战争结束之后,奥斯曼帝国的首都伊斯坦布尔只剩下所在的一小块半岛作为欧洲国土,剩余的土地都被巴尔干国家瓜分。

    要说对保加利亚没有怨言,那自然是不可能的。虽然保加利亚在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中战败了,但那是因为巴尔干国家的分赃不均导致的。

    说起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保加利亚可是重要的发起者,也在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中占领了大片的奥斯曼帝国领土。

    甚至奥斯曼帝国也在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中派兵进攻保加利亚,最终夺回了一部分土地。

    在如此的旧怨之下,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本来就对支援保加利亚颇有怨言。眼下听闻亚洲本土被法俄联军进攻,这些士兵也纷纷罢工,并不打算帮着保加利亚人守卫国土。

    伊斯坦布尔的官老爷们,也纷纷开始担忧自己的安危。虽然没有将这些军队调回亚洲本土,但却开始下令让这些军队后撤,优先保证伊斯坦布尔的安全。

    法俄联军能登陆小亚细亚半岛,自然也能登陆伊斯坦布尔。

    虽然伊斯坦布尔是上千年的历史古城,拥有极其坚固的军事堡垒。可这样的堡垒在动辄高达十多英寸的巨型舰炮面前,又能抵挡多少发炮弹呢?

    奥斯曼帝国下令让军队撤回伊斯坦布尔的命令,宛如一道晴天霹雳一般,直接劈在了所有保加利亚官员的心中。

    所造成的结果是,保加利亚军队在缺少后援的情况下,面对罗马尼亚和塞尔维亚的联合进攻,一时之间节节败退,首都索菲亚危在旦夕。

    此时的保加利亚政府终于慌了。保加利亚沙皇斐迪南连忙向自己的盟友德国和奥匈帝国求救,希望德奥两国能够派遣军队支援自己。

    还是那句话,德国和奥匈帝国实在爱莫能助。

    但毕竟是盟友在求援,要是无动于衷的话,对德国和奥匈帝国的威望也是一种打击。

    德国和奥匈帝国回应保加利亚,表示会加大在东线战场和塞尔维亚战场的进攻力度,迫使协约国减少进攻保加利亚的军队,从而解救保加利亚。

    同时,德国和奥匈帝国也照会了奥斯曼帝国大使,希望奥斯曼帝国能够将撤回的军队重新部署在保加利亚,确保保加利亚不会有亡国的风险。

    奥斯曼帝国虽然有些不愿,但德国和奥匈帝国毕竟是两个最强大的盟友,他们的面子始终还是要给的。

    在保加利亚得知奥斯曼军队将会在数日内重新抵达保加利亚之后,他们终于松了一口气。

    可还没有庆幸多长时间,前线就传来了巨大的坏消息,罗马尼亚军队已经攻破了保加利亚军队的防线。

    事情还要追溯到数天之前。

    在小亚细亚半岛开辟新战场的同时,法俄两国政府也达成了约定,加大对巴尔干半岛的进攻。

    一方面是想让奥匈帝国东西不能两顾,在欧洲领土和亚洲领土同时遭遇危险的情况下,让奥斯曼帝国被迫选择其中一个。

    另一方面,则是想尽快结束巴尔干半岛的战争。

    保加利亚在罗马尼亚和俄国军队的联合进攻之下,目前国土已经沦陷了接近一半。

    要是一鼓作气攻克保加利亚,不仅能够振奋协约国士兵的军心,同样也能彻底改变巴尔干战场的局势。

    没了保加利亚,巴尔干半岛的同盟国国家就只剩下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

    偏偏这两个国家又间隔着一整个巴尔干半岛,中间有塞尔维亚和罗马尼亚进行间隔,双方很难顾及到彼此。

    只要占领了保加利亚,接下来的奥斯曼帝国就宛如一片孤岛,再也得不到来自同盟国的援助。

    而独自作战的奥斯曼帝国又能撑住多长时间呢?虽然奥斯曼帝国在德国的帮助下训练了新军,可这些新军的数量始终是有限的,而且还在巴尔干战争中折损了大半。

    只要法俄联军不惜伤亡的进攻,奥斯曼帝国注定坚持不了太长时间。如果能够快速解决奥斯曼帝国和保加利亚,接下来对德国和奥匈帝国的围困,也将变得容易许多。

    奥斯曼帝国和保加利亚,保加利亚肯定是第一步。

    原因也很简单,保加利亚的国土面积不大,没有太大的战略纵深,是比较容易解决的。

    为了早点解决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和黑山也各自派出了数万人的军队,与罗马尼亚和俄国的军队凑出了一支高达50万人的联军。

    对于只剩下不到20万军队的保加利亚来说,面对50万协约国联军的进攻,压力自然是很大的。

    虽然保加利亚国内也有山脉可以进行防御,但协约国也不是完全没有应对的。

    虽然法国无法支援太多的军队,但在来自西班牙的工业帮助之下,法国也向巴尔干半岛的协约国支援了数百门火炮。

    加上其他参战国家凑出来的火炮,这50万协约国联军,一共装备着超过两千门火炮。

    纵使保加利亚的防线再怎么坚固,也无法抵抗超过两千门火炮的全力轰炸。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再高的山都能被炸平,再坚固的防御堡垒在数量如此多的火炮面前,也终究只能化为飞灰。

    全力进攻保加利亚数天之后,保加利亚的防线终于崩溃。哪怕保加利亚军队的战斗力再怎么强大,他们也终究是普通人,不可能扛得住炮火的轰炸。

    面对着前线如此惨重的伤亡,保加利亚政府也清楚,战败已经是必然的了。

    虽然清楚战败是百分百的,但保加利亚政府的诸位官员,没有一个人敢提出和平谈判的提议。

    这还得提到两次巴尔干战争。

    虽然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保加利亚占领了大片的领土,但在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中,因为巴尔干诸国对保加利亚的围攻,最终导致这些领土几乎都被其他国家瓜分。

    甚至保加利亚自己的本土也损失了南多布罗加。在国内大量动员军队的前提下,不仅收获甚微,甚至还造就了巴尔干诸国共同围攻保加利亚的局面,这让保加利亚民众自然无法接受。

    也是从那一刻开始,原本和睦的巴尔干民族内部开始充斥着仇恨。保加利亚人无比痛恨塞尔维亚、希腊和罗马尼亚。

    正是这三个国家的联合围攻,才让保加利亚几乎丧失了大部分战果,在巴尔干战争结束之后成为整个欧洲的笑柄。

    眼下要是有官员提议向罗马尼亚和塞尔维亚投降,那不用多想,恐怕第二天就会被愤怒的民众直接打死。

    要是保加利亚政府敢通过这样的提议,恐怕就连政府也绝对不会好过,严重的甚至有可能会导致大规模的动乱。

    这也是为什么到目前为止,保加利亚沙皇斐迪南没有任何动静的原因。

    他清楚保加利亚战败是必然的,也清楚自己在此时此刻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发声的。

    一旦作为沙皇的斐迪南有任何动作,都有可能在战后成为为政府背锅的人。虽然当时的沙皇斐迪南也是主战派,可战争的命令毕竟是政府下达的,作为沙皇,斐迪南是可以甩锅的。

    保加利亚政府当然也明白沙皇的想法,他们肯定也不愿意给沙皇背锅,至少不愿意替沙皇承受民众的愤怒。

    作为保加利亚的沙皇,斐迪南此时的心情是相当忐忑的。

    他的来历和卡洛差不多,都是外来的君主。在1886年,保加利亚爆发了政变,当时在位7年的亚历山大一世被迫退位,新任保加利亚政府选举了在奥匈帝国担任军官的斐迪南成为新一任保加利亚亲王,这才开启了保加利亚的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

    和西班牙选举国王一样,保加利亚选举亲王的过程也是相当艰难的。为了防止俄国获得保加利亚的统治权,保加利亚新任政府选择君主的过程,那可谓是跨越了千山万水。

    保加利亚新任政府一路从丹麦找到了高加索地区,几乎所有欧洲国家的王子都在保加利亚政府的考虑之中。

    甚至最夸张的时候,保加利亚政府还考虑过邀请当时的罗马尼亚国王卡罗尔一世担任保加利亚亲王,组建类似奥匈帝国的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的二元制联邦。

    虽然最终由萨克森·科堡·哥达家族的斐迪南担任了保加利亚亲王,但斐迪南也并不是受到认可的那位人选。

    他的亲祖母维多利亚女王,就曾经质疑过保加利亚选举斐迪南作为亲王的做法。

    连亲祖母都这样质疑,更别提是欧洲其他国家了。

    这也导致斐迪南刚刚成为保加利亚亲王的那段时间,保加利亚的政权一直被当时的自由党领袖斯特凡·斯塔姆博洛夫掌控。

    虽然成为了亲王,但斐迪南的权力完全被架空,更多的只是一个花架子而已。

    直到斯特凡·斯塔姆博洛夫遭遇刺杀,斐迪南才成功地掌握了大权,成为保加利亚说一不二的实权亲王。

    当时的斐迪南是十分高兴的,他甚至巴不得斯塔姆博洛夫早几年被刺杀。

    可到了现在,斐迪南恨不得斯塔姆博洛夫能够多活几年。也只有这样大权独揽的首相,才能在如此关键时候,给作为沙皇的他背黑锅,还是背的彻彻底底的那种。

    (本章完)


  (https://www.02shu.com/5036_5036982/1111063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