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帝国崛起:西班牙 > 第507章 宣战

第507章 宣战


索菲亚条约的签订并未让协约国的军队松一口气,大量军队在保加利亚境内停留了短短几天时间之后,随后又向南,朝着奥斯曼帝国的首都伊斯坦布尔前进。

    俄国政府可不会错过这个好机会。眼下是俄国数十年来距离君士坦丁堡最近的一次,也是最有希望掌控君士坦丁堡及波斯普鲁斯海峡的一次。

    早在和新任保加利亚政府签订条约之后,俄国政府就曾经催促协约国的其他军队,希望能够尽快投入到对奥斯曼帝国的作战当中。

    不过因为当时协约国的大部分军队都已经相当疲惫,这才无奈在保加利亚境内休整了数天时间。

    而在经过休整过后,俄国军队再也忍不住了,来势汹汹的向伊斯坦布尔挺进,大有趁机攻克伊斯坦布尔的架势。

    之前为了进攻保加利亚的首都索菲亚,协约国军队动用了大量的火炮。再加上保加利亚政府投降之后移交的武器装备,目前协约国在伊斯坦布尔方向的军队共装备了超过三千门火炮,数量远远超过伊斯坦布尔军事堡垒所布置的炮台数量。

    为了尽早攻克这座坚城,俄国政府还联系了法国政府,希望能够动用双方的海军,在进攻伊斯坦布尔期间,为联军提供足够的火力支援。

    这座曾经名为君士坦丁堡的城市,位于巴尔干半岛东部突出半岛的最东端,紧挨着博斯普鲁斯海峡。

    靠近海峡为君士坦丁堡带来了海运的优势,但同样也带来了来自海上威胁的可能。

    如今的法国地中海舰队和俄国黑海舰队已经汇合到了一处,在爱琴海以及博斯普鲁斯海峡周边是掌握着海上力量优势的。

    协约国自然要利用海上优势,切断奥斯曼帝国向伊斯坦布尔的支援路线,四面八方的围困这座千年古城。

    当伊斯坦布尔战役打响,英国政府有些慌了。

    他们并没有做好伊斯坦布尔被协约国占领的准备,也压根没想过同盟国只剩下德国和奥匈帝国,欧洲大战又会如何发展。

    对于英国政府来说,如今的局势已经迫在眉睫,必须要进行一些改变,才能确保局势不会往更糟糕的方向发展。

    如何进行改变呢?

    首先要做的第一步,就是以民间的名义向奥斯曼帝国派遣援军。

    这样的方式英国早在英西战争爆发之前就已经使用过了,只不过效果并不好。

    但此时英国政府已经没有选择。德国和奥匈帝国无法调动太多的军队,同盟国又不能放弃除德奥之外仅剩的这一个盟友。

    1914年3月15日,已经在科威特地区经过秘密集训的英国殖民地军队北上,打着英国民间自发组织的志愿军的名义,光明正大的介入协约国对奥斯曼帝国的战争。

    当这支军队出现在奥斯曼帝国战场的时候,时间已经来到了3月的下旬。

    虽然这些都是英国在各殖民地招募的土著军队,但协约国军队还是发现了这些英国军队和奥斯曼帝国军队的不同。

    他们统一使用着英国制式步枪,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倒也看起来有几分正规军的样子。

    与条件一般的奥斯曼帝国军队不同,这些英国组织的殖民地军队的装备还是比较完善的,这也是其和奥斯曼帝国军队最大的不同。

    再加上这些来自殖民地的士兵统一使用英语,与奥斯曼军队有着更加明显的差异。协约国很快发现了这点不同,并且确定英国已经暗中派出军队帮助奥斯曼帝国。

    对于英国暗中派出军队的行为,协约国自然是不会容忍的。

    法国和俄国先后对外公布了英国军队干涉奥斯曼战争的行为,谴责英国以中立国家的行为干涉非中立国家的战争,严重影响了欧洲地区的稳定。

    西班牙也作为中立国家的一员,严厉谴责了英国言行不一的行为。

    好在英国政府脸皮比较厚,对协约国的谴责直接装作没听见。反正协约国也不可能因此对英国宣战,除了在欧洲的名声变得更差之外,对于英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其他的烦恼。

    还别说,随着大量英国军队从科威特地区北上,确实有效缓解了奥斯曼帝国的压力。

    伊斯坦布尔周边是已经无法救援了,但小亚细亚半岛的局势还是得到了很好的缓解的。

    这些北上的英国军队一部分选择前往高加索战区,帮助奥斯曼帝国抵抗俄国的进攻。

    因为奥斯曼帝国和俄国数百年来的仇怨,高加索地区的战争规模虽然不大,但战争的激烈程度可是一点都不逊色于东西两线战场。

    俄国人和奥斯曼人的战争那可是往死里打,根本不会在乎俘虏的死活。

    甚至俄国和奥斯曼帝国根本不接受俘虏,战败的士兵连投降的选择都没有,只能成为土地的肥料,被匆匆埋葬。

    实际上,俄国和奥斯曼帝国不接受俘虏的原因,除了双方的仇怨之外,还有就是双方物资的短缺。

    俘虏也是需要消耗粮食的,伤病员甚至还需要珍贵的医疗物资。此时因为战争的原因,欧洲整体的粮价和药品的价格都翻了好几倍。

    哪怕是不受战争干扰的国家,粮食和药品的价格也上涨了许多。在这样的情况下,俄国和奥斯曼帝国肯定不会在俘虏身上浪费太多的资金,甚至一毛钱都不想花在俘虏身上。

    与其接受俘虏之后虐待他们,倒不如直接不接受俘虏,活埋一了百了。

    至于为什么不枪毙,那当然是为了节省子弹了。

    不管是俄国还是奥斯曼帝国,财政都只能用堪忧来形容。一颗子弹都是不能浪费的,毕竟两国的军工产业都无法支撑国内的消耗,战场上所使用的大部分子弹,可都是从其他国家进口来的。

    英国的军队一部分前往高加索战场,另一部分则前往奥斯曼帝国小亚细亚半岛的核心城市安卡拉进行防御。

    安卡拉的地理位置比较优越,位于小亚细亚半岛的中部地带,可以将影响力辐射到整个小亚细亚半岛。

    又因为位于内陆的原因,不需要担心遭遇海军的袭击,城市的安全可以保障。

    目前协约国的军队已经推进到了安卡拉以西的埃斯基谢希尔,距离安卡拉也只有一步之遥。

    如果被协约国的军队攻克了安卡拉,那奥斯曼帝国势必也会和保加利亚那样,不得不向协约国投降。

    这也是英国冒着风险都要派出军队的原因,因为局势已经无法控制了。

    对于英国暗中派出军队的行为,西班牙自然要予以回击。

    英国在他们关注的小亚西亚半岛动手脚,那西班牙就在更加重要的西线战场进行部署。

    3月17日,由未知势力号召的西班牙援助法国民间军团正式组建,人数大约在3万人左右。

    这支军队在组建之后就匆匆北上,并且快速获得了法国政府的许可,乘坐火车一路前往巴黎,然后参与到西线战场的战斗当中。

    相较于英国还算偷偷摸摸的行为,西班牙的还击就显得光明正大许多了。

    虽然没有证据证明这支所谓的民间军团是西班牙军队组成的,但从西线战场这些军队的表现也能看出,这绝对是一支战斗力精锐的军队。

    这下子轮到德国人抗议了。

    虽然西班牙派出的军队并不多,但这些军队应该都是西班牙的正规军。

    如今的西线战场,德国和法国原本的常备军队都消耗了大半,主力军队都是后来才动员的预备役或者是新兵。

    虽然军队也都经历了战场的洗礼,但战斗力始终比不上原本的老兵。

    如今西班牙这3万人参与了战场,发挥出的作用甚至超过了5万法国正规军。

    这些军队对大的战役或许起不到太好的效果,但对小规模的进攻,起到的效果是相当明显的。

    德国政府对西班牙派出正规军队的行为表示了抗议,并且表示如果西班牙不撤出这支军队,将视为对德国政府的宣战,德国政府也不得不动用军事手段回击。

    西班牙可不会在乎德国政府的威胁。

    有着法国在前面阻挡,德国军队就算再强大,一时半会也是不可能打到西班牙这边来的。

    更重要的是,目前被绊住手脚的是德国,西班牙可没有丝毫的负担。

    要是真的惹急了,西班牙随时能够动员上百万军队参与西线战场的进攻,而德国又从哪里弄来同等质量的上百万援军呢?

    英国虽然也能为德国提供上百万甚至数百万的军队,但英国陆军的战斗力相较于西班牙陆军,还是有着较大的差距的。

    如果西班牙出动100万陆军,英国就得出动至少150万军队才能匹配。而西班牙的总体人口又是超过英国接近一千万人的,要是都参战的话,西班牙起到的作用肯定要比英国起到的作用更大。

    面对德国政府近乎威胁的抗议,西班牙政府进行了更加强硬的回应。

    国防大臣梅诺蒂伯爵更是直接表示,除非英国全面撤离派往奥斯曼战场的军队,否则西班牙将会考虑向西线战场派出更多军队。

    面对着西班牙如此强硬的回应,德国和英国需要面对一个艰难的选择,那就是退缩还是战争。

    如果退让的话,倒是能让西班牙从西线战场撤军。可这么做的结果就是,德国除奥匈帝国之外仅剩的盟友奥斯曼帝国,将步保加利亚的后尘。

    失去奥斯曼帝国这个盟友,对德国的影响大吗?

    其实影响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但如今的战争已经到了关键的阶段,如果德国政府就此而退让,势必会打击国内的民心和军心。

    在和英国政府进行长时间的商讨之后,最终英国和德国达成了协议,决定最后放手一搏,让这场战争变得更加激烈。

    1914年3月21日,德国政府向西班牙发出了最后通牒,要求西班牙政府在24小时内命令派出的军队停止进攻,并且在72小时内完全撤离这些军队。

    如果24小时后西班牙军队仍然不顾警告向德国军队发动进攻,将视为对德国的正面宣战,德国也将对西班牙宣战。

    几乎是在同一时间,英国政府也向西班牙发出了最后通牒。

    英国政府要求西班牙在战争中保持完全中立,否则英国将主动向西班牙宣战。

    面对德国和英国的步步紧逼,卡洛会选择退让吗?

    3月21日夜晚,西班牙驻英国大使和驻德国大使先后向英国和德国递交了宣战书,正式介入了世界大战。

    英国和德国对西班牙的果断也早有预料,两国也在数个小时后先后向西班牙宣战。

    至此,世界大战终于扩张到除意大利之外的所有欧洲列强,如今的世界大战也能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超级大战。

    在世界大战爆发之前,欧洲民众绝对想不到,英国和西班牙参与战争的时间比意大利还要早。

    英国和西班牙加入到战争当中之后,首先迎来巨变的就是西线战场。

    西班牙宣战的当天,早就准备好的50万西班牙军队乘坐火车北上,在短短数天内就能加入到西线战场。

    而西班牙国内也立即开始了全国总动员,预计在一个月内,就能动员出超过120万军队。

    另外在西班牙的殖民地,也早已经动员了超过80万的军队可以调动。

    因为已经向英国宣战的原因,西班牙部署在阿曼的军队,将会对英国在中东地区的殖民地发动进攻。

    英国和西班牙在非洲地区也会爆发激烈的战斗,正是因为英国和西班牙的参与,让世界大战的范围从原本的欧洲扩张到了亚洲和非洲。

    在西班牙向德国宣战的第二天,奥匈帝国在德国的要求下也向西班牙宣战。

    西班牙又先后向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宣战,总体上就是把同盟国的国家宣战个遍。

    加入战争之后,英国和西班牙也不再藏着掖着。

    英国开始动用大量的军队支援奥斯曼帝国,企图挽救这个危在旦夕的盟友。

    卡洛自然不会给英国人机会。

    一支运输着大量火炮和军火物资的运输舰队浩浩荡荡的向巴尔干半岛进发,西班牙海军还特意派出了一支舰队来保护这些运输船。

    卡洛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早点攻克君士坦丁堡,然后集结兵力进攻小亚细亚半岛。

    早点让奥斯曼帝国退出战争,俄国也就能喘一口气,在战争中坚持更长的时间。

    至于英国支援奥斯曼帝国的那些军队,因为大多都是殖民地军队的原因,对卡洛的计划产生不了太大的影响。

    (本章完)


  (https://www.02shu.com/5036_5036982/11110632.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