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入伍发老婆?我娶妻成千古一帝! > 第二百五十四章 制衡

第二百五十四章 制衡


“老爷,刘昂求见。”

此时,下人前来禀报。

杨光胤抬手:“让他进来。”

片刻之后,刘昂走了进来,跪拜道:“杨大人,那孙昊要求我们立刻开仓放粮,赈济灾民。”

杨光胤笑着端起茶杯,道:“这孙昊倒是心系百姓,要粮没有,让他自己解决吧。”

刘昂压低声音道:“大人,那孙昊下了死命令,说一定要开仓,否则就问罪。”

“死命令?”杨光胤发出一声嗤笑,道:“你回去告诉他,粮仓的钥匙,前些日子丢了,尚未找到,再者粮仓里的存粮也所剩无几,本官爱莫能助。”

刘昂微微一愣,明白杨光胤用意,连忙道:“属下明白,这就去回话。”

杨光胤脸上又是多了几分不屑,讥讽道:“那黄口小儿,以为拿着鸡毛可以当令箭,还想让本官开仓?笑话!”

他痛骂着,心情莫名舒畅了些。

没有他们这些本地豪族的配合,孙昊就算是顶着个总督的名头,在这秦川府也是寸步难行。

这流民闹得越大,对他们关中豪族就越有好处,正好让那个姓孙的知道,这关中之地,到底是谁说了算!

……

秦川城门附近,已经是一片混乱。

此时城门紧闭,不时流民堵在外头,被守军士兵挡住。

这些流民大多面黄肌瘦,当中还有不少老幼妇孺。

“放我们进去!”

“官府要饿死我们吗?”

“跟这些当官的拼了!”

这些流民闹着,眼看就要引起民变。

“总督大人到!”

就在此时,听到一声喝令。

人群下意识地分开一条道路,只见孙昊带着十余名亲兵,策马来到此处。

他勒住缰绳,目光扫过眼前混乱的人群。

“都安静!”

他的声音洪亮,带着万分的威严。

不多时,躁动的人群渐渐冷静下来,无数道目光聚焦在孙昊身上。

孙昊骑在马上,朗声道:“我是新上任的关中总督,官府已经知道你们的困境,现在马上就开仓放粮,你们稍安勿躁。”

此话一出,瞬间又引起阵阵骚动。

“真的?官府要终于要放粮了?”

他们这些流民,早已经饿得不行,此刻不免多了些期待。

“只不过!”

孙昊的声音再次响起,压住众人的议论,道:“现在秦川府存粮有限,所有人必须守序领取,现在听我命令,远离城门,到城外排队去,老幼妇孺在前,其他人在身后,排队登记。”

“谁敢趁机作乱,哄抢物资,一律严惩不贷!”

他的话语里,带着万分的威严,那些还在起哄的人,瞬间闭上了嘴巴。

这些流民听见有饭吃,谁还想拼命。

“现在就排队,官府马上就送粮来。”

见秩序稳定下来,孙昊也是放心,命人先去拿些军粮,安抚住这些流民。

而后他命人,火速返回后方,尽快把更多的粮食运过来。

这些也只是权宜之计,孙昊十分清楚,杨光胤那边摆明就是要看他笑话,甚至可能会把事情闹大。

他必须争取时间,立刻把事情解决。

……

晋阳,州府。

萧景桢看着手中一封信,眉头不禁一皱。

这是杨光胤的亲笔信,信中措辞极其激烈,字里行间都充满了愤怒。

这关中王在信中,控诉孙昊在秦川府横行霸道仗势欺人,不仅无故重伤其子杨天豪,还说孙昊打压逼迫他这个雍州节度使。

这杨光胤的言语间,甚至还暗示,如果再纵容孙昊,他杨光胤被逼无奈,只怕会做出激进的事……

萧景桢扔下手中的信,无奈地叹了口气。

他先前在秦川府安插的亲信,与此同时也送回了密报,证实了孙昊与杨光胤的冲突。

虽然不像信中描述的那般夸张,但孙昊的的确确是与杨光胤结怨。

萧景桢的内心,不免多了些纠结。

他欣赏孙昊,甚至可以说依赖孙昊的能力。

从镇北关起兵到现在,孙昊立下的功劳无人能及。

但孙昊为人行事,有时确实过于刚猛,不留余地。

如今朝廷大军正与镇北军主力在潼关一线对峙,胜负未分,关中这块刚刚收复的战略要地,稳定压倒一切。

杨光胤在此地盘踞十几年,树大根深,若真因为儿子被打这点事被逼反了,导致后方大乱,那麻烦就大了。

杨光胤在信里的意思很清楚,就是要他出面,把孙昊调走。

调走孙昊?

萧景桢下意识地否定了这个念头。

孙昊的能力无人可替,而且刚刚任命就调离,等于自打耳光,也会寒了这位能臣的心。

可不处理,杨光胤那边又该如何安抚?

他拿不定主意时,便召见手下将领,将杨光胤的信和密报大致说了一下。

一直在旁边察言观色的王崇山,这时候开口说道:“殿下,孙大人能力确实很强,这点没得说,可有时候为人太锐利,反而容易吃亏。再说杨光胤,他毕竟是新归顺的,心思到底怎么想,咱们还摸不透,也不能逼得太紧。眼下这个局面,依我看,最好不要偏袒任何一方,免得矛盾加深。”

他停了一下,看了看萧景桢的表情,接着说道:“不如就用平衡之计。”

“平衡?”萧景桢侧目。

“对啊,两边都给赏赐,都安抚一下。让杨光胤感受到殿下的公正和体恤,先消消他的火气。同时也让孙大人明白,殿下虽然重用他,但也希望他做事能更稳妥谨慎一点,要懂得收敛。让他们两个人互相牵制,殿下您就在上面稳住大局,坐收其利。这样,关中才能安稳啊。”

萧景桢听着,眼神渐渐亮了。

王崇山这番话,正好说中了他的心思。

帝王之道,关键就在于制衡,眼下这确实是最稳妥的办法。

他考虑了好一会儿,终于点头说:“王将军说得对,就这么办。”

很快,两道命令和赏赐就从晋阳送了出去。

一封是给杨光胤的,先是对他的遭遇表示理解和同情,承诺会去信批评孙昊,一定会给他一个交代,随信还送了五百两黄金和数百匹上等绸缎,作为安抚。

另一封是给孙昊的。

信中,萧景桢也是同样安抚,先是赏赐,而后奉劝孙昊切莫太冲动。

这一番制衡之术,萧景桢认为并无差错……


  (https://www.02shu.com/5036_5036835/43675112.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