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我就一写网文的,怎么成文豪了 > 第136章 国际反响

第136章 国际反响


“我打算……”顾远目光依旧坚定,将自己的计划全盘托出。

……

“我建议你去问问顾远本人,如果他考虑清楚了,我们没理由拒绝这部作品。”

办公室内,胡编辑聆听着主编的意见。

“好的。”

走出主编办公室,胡编辑立刻在手机里找到了顾远的联系方式,拨打了过去。

“顾远?”

“胡编辑您好,稿子看完了?”

“嗯,看完了,我打来这个电话,就是向你确认一下,你想好出版这本书的所有风险了吧?”

胡编辑怕这是顾远因为年轻,一时热血上头,做出的决定。

“放心吧,胡编辑,我是先经过老师同意再发给贵社的。”

顾远深知这时候自己说一百句话都不如直接把唐老搬出来管用。

果然,此言一出,胡编辑瞬间将心放到了肚子里。

“既然如此,那有什么需要我们做的?”

“还真有……”

……

顾远放下手机,重新拎起礼品盒。

昨天在和唐老聊完,经过老师的认可,他就一直在等国家文典出版社的电话。

现在,总算可以将此事告一段落了。

顾远拎着礼品刚走到单元门口,许星眠就已经透过玻璃门看见了他,迫不及待地推开门。

“怎么耽搁了?”

“胡编辑刚刚打来电话了。”

“哦。”许星眠没再多问,拉着他走进了电梯。

“眠眠啊,这是……顾远?”

两人刚走出电梯,迎面撞见一个老人。

正是许星眠一家的邻居,李奶奶。

李奶奶笑呵呵地望着:“没想到咱们江滨市的小作家还挺有浪漫细胞。”

刚说完这句话,电梯门关上。

许星眠脸色微红地解释:“李奶奶也在网上刷到视频了,至于你是顾远,是我妈妈说的……”

顾远恍然大悟。

走进屋,顾远将礼物交给许母,寒暄两句后,便在许星眠的眼神指引下,深吸一口气,敲响了书房的门。

“进。”许父的声音听不出情绪。

许父坐在书桌后,正在练书法,没抬头。

顾远没有先开口,而是静静站在一旁,欣赏了片刻,诚恳地说:

“叔叔的笔力浑厚,特别是这个‘静’字,很有风骨。”

许父手一顿,终于抬眼看他:“坐。”

“你小子,还懂书法?”

“不敢说懂,跟着老师学过一点皮毛而已。”

顾远坦然坐下,姿态端正。

“哼。”他刚刚坐下,许父突然冷哼一声,“弄出那么大动静,现在知道安静地坐在这里了?”

顾远不卑不亢:“叔叔,动静是给星眠的仪式感,是我想告诉她和所有人,我对她的重视。”

“而安静地坐在这里,是给您和阿姨的尊重,是我想告诉您,我对这份感情的认真。”

许父放下笔,直视他:“你们才十八岁,你的世界很大,未来会遇到更多人,我怎么知道你不是一时兴起?”

顾远迎着他的目光:“叔叔,我的世界确实因为写作变大了。”

“但正因为见识过更广阔的天地,我才更清楚地知道,哪颗星星是独一无二的,是我想用一生去仰望和守护的。”

他顿了顿,继续说:“我向您保证,我和星眠会共同成长,而不是彼此牵绊。”

许父沉默了片刻,最终挥了挥手:“哼,说谁不会。”

“出去吃饭。”

顾远松了一口气。

走出房间,许母向顾远笑了笑,转而看向许父:“老许,都完事了吧?”

“你那些东西记得收拾好,到时候我再给你放回柜顶,省的落灰。”

顾远抿了抿嘴,许父则是干咳了一声:“嗯,知道了,急什么。”

……

6月30日,顾远和国家文典出版社正式签约。

《星辰的私语》正式进入到出版流程。

顾远则专注于创作《龙族Ⅱ》。

而在世界范围内,《追风筝的人》已经成功做到在全球范围内上市。

欧洲。

《追风筝的人》已经上市数天,相关新闻在版面中频频出现。

《纽幺时报》:“备受称赞的《追风筝的人》,上市当天便展现出不俗表现。”

《全球联合报》:“顾远通过实地调研与利益回馈,为跨文化创作树立了新的伦理标准。”

而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普通大众读者的评价更加具体一些。

“我以为这又是一个营销出来的书籍,没想到这里面的温情,背叛和救赎,深深的触动了我。”

“这个故事让我感到震撼,更让我深思,我们以往阅读的类似题材,是否带着无意识的优越感?”

“这个作者真的是值得称赞,他一个年轻人,去往那么危险的地方,不得不说,他的勇气无与伦比。”

“这本书再度展现了人类的基础情感是共通的。”

以上这些评价基本代表了西方世界的主流观点。

但终究是受限于这本书的视角问题,对于西方大众读者不是很友好。

所以虽然在学术界和评论界获得较高赞誉,但在市场表现上,销量较为平稳,始终没有出现爆炸式增长。

但是在全球南方,情况却是大不相同。

某些知名媒体评价:“我们终于在一位华国作家的笔下,看到了我们自己故事的影子,没有救世主,只有坚韧的本土力量和破碎后的重建。”

尤其是在类似巴国、哥国这些有过被殖民或动荡历史的国家,《追风筝的人》引发了排山倒海般的深度共鸣。

销量因强烈的情感认同而持续走高,尤其在年轻群体中。

“创伤、记忆与救赎……”

“他不是闭门造车的天才,而是一个走入世界的学者型作家。”

“这本书的后劲太大了,‘为你,千千万万遍’这句话至今还在我脑海里回响。”

当然也会有争议。

“我不喜欢阿米尔,甚至无法同情他,他的救赎更像是一种自我解脱,真正的善良,不应该在伤害发生后才被唤醒。”

“很多人被‘为你,千千万万遍’感动,但我却感到不适,这种无条件的带有等级差异的忠诚,是否在美化一种不平等的友谊?”


  (https://www.02shu.com/5036_5036775/4355561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