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 章 未尖锐的爆鸣!乱了,全乱了
【在新都桥休整一夜后,尽管仍有轻微头痛困扰着嬴子慕和小嬴政,但整体状态已比昨日好了许多。
多吉再次准时出现,笑容依旧灿烂:“各位贵宾,今天我们将前往此行的目的地理塘!车程大概三四个小时,
我们会翻越高尔寺山,海拔4412米 和卡子拉山,海拔4718米,沿途风景会更壮丽,但海拔也更高,大家一定要继续放慢节奏,保存体力。”
一行人再次踏上旅程。
车辆驶出新都桥,继续在高原上盘旋。
窗外的景色愈发苍茫辽阔,天高地远,群山如海。
随着海拔不断攀升,呼吸也变得更加深沉。
小嬴政似乎学乖了,不再像昨天那样兴奋地指指点点,而是安静地靠在嬴子慕身边,
偶尔看看窗外,大部分时间都在玩自己的手机,或者小口喝着多吉准备的葡萄糖水。
嬴政和秦王政依旧沉稳,但也能看出他们更加注重调整呼吸,适应着这远超关中平原的稀薄空气。
嬴政的目光始终投向窗外,观察着这片与秦地风貌截然不同的疆域,心中不知在思量着什么。
车辆攀爬至卡子拉山垭口,多吉将车停在观景台附近。
这一次,连嬴政在下车时,动作都带上了一丝明显的谨慎。
强劲的山风呼啸而过,吹得人几乎站立不稳。
站在观景台,极目远眺,是连绵起伏、广袤无垠的高山草原,山体线条柔和,草色新绿,与蓝天白云构成一幅极其壮丽的画卷,仿佛置身于世界的边缘。
“此处,视野极阔。”嬴政沉声道,声音在风中显得有些飘忽。
嬴政深深吸了一口冰冷稀薄的空气,胸膛微微起伏。
他环视这片广袤无垠的土地,眼神深邃。
其实内心想着的是:若能在此设郡立县,控扼要冲……
秦王政也深深吸了一口冰冷的空气,试图平复略微加速的心跳:“天地之威,于此尽显。”
他注意到观景台上一些游客因为动作稍快而面露痛苦之色,更加坚定了在高海拔地区一定要慢。
嬴子慕紧紧牵着小嬴政的手,小心翼翼地移动着,除了惊叹,不敢有太多“额外”动作,
生怕惊扰了这片高原的宁静,也惊扰了自己本就有些脆弱的高原平衡。
不敢在此久留,稍作停留,拍下几张证明“到此一游”的照片后,众人迅速回到车上,向着此行今日的目的地,也是住宿地——理塘进发。】
就在嬴子慕一行人小心翼翼地在青藏高原上适应着四千米以上海拔,沉浸在壮丽风光与轻微高反交织的奇妙体验中时,
远在千里之外的陕西西安,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考古部内,却爆发出了一阵足以掀翻屋顶的、充满震惊与混乱的尖锐爆鸣声!
事情要从几天前说起。
那天,一个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匿名寄来的包裹被送到了这里。
包裹外包装很普通,没有写具体的签收人,只写着“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考古部 收”。
出于职责,工作人员按照规定流程打开了这个包裹。
然而,包裹里面的东西,却让所有在场的人都倒吸了一口冷气!
里面并非什么危险品,而是——竹简!
大量的、码放相对整齐的竹简!
这些竹简的状态极为奇特。
它们不像博物馆里那些历经两千多年水土侵蚀、需要极度小心呵护的脆弱残片。
这些竹简更像是……刚刚从某个极其干燥的环境中发掘出来。
竹片本身因年代久远呈现出深褐色,但保存得相对完整,许多编连的绳索都还未完全腐朽。
最令人震惊的是,竹简上的字迹大多清晰可见!
那是以秦隶为主,夹杂着一些六国文字。
“这……这怎么可能?!”
一位资深研究员戴着手套,颤抖着拿起一枚竹简,声音都在发颤,
“这品相……这感觉……就像是刚从沙漠里挖出来的!”
没错,就是那种沙漠极端干燥环境下才能造就的“新鲜”状态!
干燥隔绝了微生物和水分,使得这些竹简奇迹般地避免了通常的腐烂过程。
“快!启动最高级别保护预案!”部门负责人立刻下令,声音因激动而尖锐。
整个考古部瞬间进入一级战备状态。
这些来历不明但状态奇佳的竹简被迅速移入恒温恒湿、无尘无菌的实验室。
研究员们怀着朝圣般的心情,开始小心翼翼地清理、拍照、进行红外扫描,并着手抄录竹简上的内容,同时取样进行碳-14等多项年代检测。
起初,抄录工作虽然令人兴奋,但还在理解范围之内。
竹简内容庞杂,涉及历史、律法、百家言论等。
但抄着抄着,研究员们发现有点不太对劲了。
“老张,你来看这一段……这记载的不是秦国事,这分明是……楚国的祭祀典仪啊!”
“我这边也是!这几卷好像是齐国稷下学宫某位学者的言论辑录,有些观点从未见于传世文献!”
“还有这个,这是赵国边塞的兵力部署和粮草记录吧?虽然可能是战利品,但这细节也太……”
“我这边发现了魏国世族的家族谱牒和部分土地契约……”
不对劲!
非常不对劲!
这批竹简中,有大量内容是记录战国时期六国历史的,视角多样,细节丰富,很多都是现存史料中未曾记载的孤本!
其价值无疑足以改写部分战国历史!
然而,真正的“爆鸣”来自于检测结果的出炉。
碳-14测年结果明确显示:这批竹简的制作和使用年代,确凿无误地指向了——秦朝时期!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这批竹简,极有可能就是秦始皇嬴政在统一六国后,收集、保存在咸阳宫中的、来自六国的珍贵典籍和档案!
是那段“书同文,车同轨”,收缴天下书以充实宫室秘府的历史的直接物证!
“天啊!这……这难道是传说中的‘秦火’之余?项羽不是把咸阳宫都给烧了吗?
阿房宫也烧了!怎么还会有这么多、保存这么完好的竹简流传下来?!”
一位年轻的研究员抱着脑袋,感觉世界观受到了冲击。
但,这还不是最惊悚的。
紧接着,对竹简本身及包裹残留物的物质成分分析结果,给了所有人最后一记重击!
检测数据清晰地表明,这些竹简近期所处的埋藏环境,其土壤成分、微生物群落、干燥程度等特征,与千里之外的新疆——尤其是罗布泊、尼雅等沙漠古城遗址地区的环境特征高度吻合!
罗布泊?!
新疆?!
“嗡——”的一声,整个考古部炸锅了!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一位老专家猛地站起来,眼镜都歪了,
“秦朝的版图,西至陇西,临洮已是边陲!新疆……那是西域!
是汉武帝之后才逐渐纳入视野的地方!张骞还没凿空呢!
这批竹简怎么会出现在新疆?!还在罗布泊那种地方?!”
“难道是后人带过去的?可谁会在秦朝刚灭没多久,就把这么一大批明显是宫廷藏书的竹简,千里迢迢运到当时人迹罕至的西域沙漠埋起来?图什么?!”
“而且,历史上明明记载项羽入咸阳,‘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如果这批竹简是咸阳宫藏书,它们是怎么在滔天大火中幸存,然后又神秘地出现在不属于秦朝版图的新疆的?!”
“逻辑呢?时空顺序呢?全乱套了!啊啊啊啊啊!”
尖锐的爆鸣声再次响起,这次是混合了极度兴奋、巨大困惑和世界观崩塌的呐喊。
考古部内,平日里严谨沉稳的专家学者们,此刻要么抓着自己的头发原地转圈,要么对着检测报告喃喃自语,要么聚在一起激烈争论,面红耳赤。
这批神秘出现的竹简,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深水炸弹,
不仅以其惊人的内容价值震撼了学术界,更以其完全不符合已知历史逻辑和地理常识的“出土”背景,带来了无尽的谜团。
秦始皇的藏书,为何会出现在汉武时代才开拓的西域?
项羽的大火,为何独独“放过”了这批足以颠覆部分历史认知的珍贵典籍?
那个匿名寄来包裹的人,究竟是谁?
他/她是在哪里,如何得到这批竹简的?
乱了,乱了,全乱了!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考古部,因为这个突如其来的“礼物”,陷入了一场甜蜜又极其烧脑的风暴之中。
而这场风暴的源头的“当事人”……还在去理塘的车上睡...额...不是,是晕着呢。
【下午,车辆终于驶入有 “世界高城”之称的理塘县城。
这里的海拔高达4014米,比新都桥又高出一大截。
多吉直接将他们送到了预订的理塘假日酒店,这家酒店配备了完善的供氧设备,对初来乍到的游客非常友好。
办理入住时,多吉再三强调:“今天刚到理塘,切忌兴奋奔跑或大声叫唤。回房间后先喝点热水,休息一下。
晚餐吃点容易消化的,比如粥、面条之类的。晚上好好休息,让身体慢慢适应这个高度。有事记得打我电话。”
一行人严格按照指示行动。
进入房间,感受到弥散式供氧带来的舒适,才稍稍松了口气。】
(https://www.02shu.com/5036_5036712/43674910.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