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升级地道战
陈朝阳点头,没有否定他,而是顺势引导,“那么一个孤立、功能单一的藏身洞,如果被敌人一发重磅炸弹直接命中,
或者洞口被重炮坍塌封死,里面的一个班,甚至一个排,会怎么样?”
学员张了张嘴,脸色变了几变,他脑海里立刻闪过一些不愿回忆的惨烈画面,最终沉重地吐出一句话:“……基本……就完了。”
“完了。”陈朝阳重复了这两个字,让整个大厅鸦雀无声。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我们要解决的,不是‘有没有洞’的问题,而是‘有什么样的洞’,以及‘洞与洞之间是什么关系’的问题。”
他不再给众人消化的时间,大步走回讲台,拿起粉笔,在黑板的左侧画下了一个简单、孤立的半圆,标注“藏身洞”。
“这是我们现在很多人脑子里的防御工事。”他敲了敲那个孤立的半圆。
紧接着,他手中的粉笔移向黑板中央,开始飞快地舞动。
线条不再孤立,而是不断延伸、交错、连接。
“那么,什么才是我们未来能在敌人绝对火力优势下生存、并能战而胜之的基石?”
他一边画,一边讲解,“不是某个孤立的工事,而是体系,一个完整、有机、能动的坑道防御体系。”
黑板上逐渐呈现出一个结构严谨、错综复杂的网络系统示意图,与旁边那个孤零零的“藏身洞”形成了鲜明对比。
“看这里,”陈朝阳用粉笔点着两条平行的粗线,
“主干坑道,这是地下交通的主动脉,要能抵抗重磅炸弹,连接所有核心区域。”
“这些,”他又画出许多细线连接出去,
“是分支坑道,通向每一个火力点、观察所,确保兵力火力能快速机动。”
他用不同的符号清晰标注出功能区域:
“这里是核心指挥所,必须深藏地下,多重防护,确保指挥不中断!”
“这里是屯兵洞,靠近前沿,但要有多出口,便于部队迅速出击或转移!”
“这里必须设立野战救护所,” 他加重语气,
“不能总是把伤员放在露天或者简陋的猫耳洞里等死,要有基本的止血条件,能救命。”
“弹药储备点必须分散配置,防止一炮引爆,全盘皆输。”
“还有水源,给养。没有水,没有粮,再坚固的工事也是坟墓。”
他甚至还迅速勾勒出“防爆门”、“通风滤毒口”、“反向射击孔”和“多条隐蔽出口”的简图。
“我们要构筑的,不是一个被动挨打的‘乌龟壳’,”陈朝阳用粉笔重重地点在网络的核心,目光灼灼,
“而是一个能呼吸、能观察、能机动、能反击、能长期生存的‘地下堡垒’!
它不仅是掩体,更是我们进攻的出发阵地,是绞杀敌人的陷阱!”
他这番极具系统性的阐述,让台下众多学员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这些概念超越了他们对坑道的传统认知。
突然,后排一位来自冀中军区、有过敌后抗战经历的王营长兴奋地脱口而出:
“陈主任,您说的这个,听着咋那么像咱们抗战时期搞的‘地道战’呢?
也是家家连通,能打能藏,还能冷不丁从灶台、驴槽底下钻出来揍鬼子!”
这话立刻引起了一阵会意的低笑和议论,许多有类似经历的指挥员都露出了恍然和亲切的表情。
陈朝阳也笑了,他赞许地朝王本根点了点头:
“本根同志说到了点子上,这说明什么?
说明因地制宜、主动灵活的防御思想,早已融入我军的血脉。
华北平原的地道,抵挡的是鬼子的扫荡;
今天在朝鲜的坑道,要抵御的是更强大的钢铁风暴。
其核心思想一脉相承,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在最不利于我的环境下,创造并利用对我有利的条件。”
他话锋一转,神色重新变得严肃:“但是,同志们,我们必须认识到,今天的敌人,不是当年的小鬼子。
他们的侦察手段更多,火力强度是几何级数的增长,破坏方式也更趋多样。
因此,我们的‘地道’也必须升级,从材料、结构、功能到战术运用,都需要一次彻底的、适应现代化战场的革新。”
这时,一位名叫李玉林的学员推了推眼镜,眉头微蹙,带着参谋人员特有的审慎开口了,他将讨论拉回了严峻的现实:
“陈主任,我完全理解您构想的体系在理论上的优越性。
但正如本根同志联想到地道战,那往往是在相对稳定的根据地,依靠人民群众,经年累月构筑而成。
而我们现在是在前沿阵地,在敌人持续的炮火覆盖和空中威胁下,要构建如此完善的工程……
这需要投入的人力、时间和物资是极其惊人的。
我们前线部队,在紧张的作战间隙,有能力在短时间内完成如此复杂、浩大的土工作业吗?这是否……过于理想化了?”
李玉林的问题非常现实,让不少刚刚兴奋起来的学员冷静下来,纷纷点头。
这确实是横亘在理想蓝图与战场现实之间的一道巨大鸿沟。
陈朝阳正准备回答,另一个声音响起,来自李云峰。
他嘴角带着一丝审视的笑意,问题更为尖锐:“陈主任,玉林同志问的是‘能不能造出来’。
而我,更关心的是,‘造出来之后,怎么打破它’。”
他站起身,目光锐利地盯着的沙盘上的1079高地模型:
“您设想了一个近乎完美的防御体系。
但再完美的体系也有弱点。
如果我是美军指挥官,在发现常规炮击和步兵冲击效果有限后,我是否会考虑使用更极端的手段?
比如,大量使用凝固汽油弹烧灼地表,封闭你的出口?
或者,投入工兵分队,实施爆破掘进,甚至直接向坑道内灌注毒气?
您的‘能动堡垒’,如何应对这种旨在窒息、闷杀的攻击?”
李云峰的问题,带着杀气,瞬间将课堂的理论探讨,拉拽到了你死我活的残酷实战层面,让整个大厅的温度仿佛都下降了几分。
(https://www.02shu.com/5036_5036444/4331672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