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剑指戛纳,可却是掀起滔天风波(求全
厂里因嘉奖引发的风波,在程学民破财消灾的建议下暂时平息。
那笔名为百花奖特殊成果共享奖的奖金发放下去后,老职工们拿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虽然私下里对朱淋涨工资仍有微词,但明面上的激烈反对声总算压了下去。
厂区恢复了表面的平静,但那种新旧观念碰撞后的裂痕,却悄然埋下。
几天后,程学民带着一份厚厚的文件,再次敲响了老厂长汪杨办公室的门。
老厂长汪杨正在批阅文件,见程学民进来,脸上露出笑容,指了指对面的沙发:
“学民啊,来得正好,正要找你。共享奖发下去了,效果不错,老沈那边反馈,老职工们情绪稳定多了。
你这招,实在是高!”
程学民笑了笑,没接这话茬,将手里的文件袋放在老厂长汪杨的办公桌上,说道:
“老厂长,嘉奖的事过去了就好。今天来,是想跟您汇报一下我们东厂下一步的计划。
这是新项目的剧本初稿和拍摄方案,您先过目。”
老厂长汪杨好奇地拿起文件袋,抽出里面厚厚一叠稿纸。
首页几个遒劲的大字映入眼帘:《救赎》暂定名。
他饶有兴致地翻开,仔细阅读起来。
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老厂长汪杨脸上的笑容渐渐凝固,眉头越皱越紧,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桌面。
他时而快速翻页,时而停下来,反复看某一段落,额角甚至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足足看了半个多小时,老厂长汪杨才长出一口气,将剧本重重地合上,抬起头,眼神里充满了难以置信和深深的忧虑。
“学民……这……这剧本……”老厂长的声音有些干涩,他拿起茶杯猛灌了一口,试图平复情绪,“你这玩的……是不是太大了点?”
他指着剧本,手指都有些颤抖:“全英文对白?主要角色全是外国人?故事背景放在二战时期的香江?
这……这完全就是一部外国电影啊!这能算咱们中国的片子吗?这政策上……风险太大了!”
老厂长汪杨站起身,在办公室里踱起步来,语气急促:
“学民,我知道你想创新,想闯国际市场!《太极》《少林寺》的路子就很好嘛!
功夫片,有中国特色,外国人也能看懂,政治上也安全!你现在搞这个《救赎》……
题材敏感,人物敏感,拍摄地还选在香江!这……这要是上面问起来,我怎么交待?厂里怎么担这个责任?”
程学民神色平静,等老厂长汪杨说完,才缓缓开口说道:“老厂长,您别急。
正因为《太极》打开了市场,证明了我们的电影可以走出去,我才想再往前走一步。
功夫片是我们的优势,但不能只有功夫片。要想真正在国际影坛立足,必须要有能触及人类共同情感,探讨普世价值的作品。
《救赎》讲的是希望、自由、友谊,这些主题放之四海而皆准。香江的背景,既符合历史,也为影片提供了更国际化的视角和制作条件。”
“普世价值?香江视角?”老厂长汪杨停下脚步,盯着程学民,“学民,你想过没有?现在是什么时候?意识形态领域抓得多紧!
你弄一部全是洋人脸,讲外国故事的片子,就算主题再好,也容易被人扣帽子啊!
说你不重视民族题材,崇洋媚外!这顶大帽子扣下来,你我都担待不起!”
他走回桌前,双手撑在桌面上,语气沉重:“学民,这个本子,想法很新颖,艺术上也许有突破。
但是,政治风险太高了。我这个厂长,不能光考虑艺术,更要考虑全厂上下几百号人的饭碗和前途!
这个项目,我个人……持保留态度。真要推进,光厂里点头没用,你必须打正式报告,送到部里,请吴老他们把关审批!这开不得半点玩笑!”
程学民点点头,对老厂长汪杨的反应并不意外。
他知道,在当时的环境下,提出这样一个项目,无异于一枚重磅炸弹。他本来也没指望厂里能直接拍板。
“老厂长,我明白您的顾虑。”程学民将剧本收回文件袋,说道,“我这次来,主要是跟您通个气。
正式的报告,我回头就整理好递上去。不过,在递报告之前,还有件事需要厂里支持。”
“什么事?”老厂长汪杨警惕地问。
“是关于《少林寺》的。”程学民说道,“《少林寺》的后期制作,特别是特效和音效部分,香江长城那边技术和设备更成熟。
我打算带整个剧组主创和部分技术人员,南下去香江一趟,完成后期工作,同时也为影片在东南亚的上映做前期宣传。
这次可能需要厂里协调,批十几个人的外出名额和手续。”
“去香江?还带整个剧组?”老厂长汪杨的眉头又锁紧了,“这又是大动静啊!时间呢?要去多久?”
“初步计划,四月中旬出发。”程学民估算了一下,“后期制作加上宣传,估计要在那边待两到三个月。正好,”
他话锋一转,看似随意地补充说道:
“利用在香江的这段时间,如果部里对《救赎》的审批能下来,我们可以就地筹备,争取在六月份之前拍完。这样,还能赶上今年的法国戛纳电影节。”
“戛纳电影节?”老厂长汪杨愣了一下,“你说戛纳?法国的那个?”
“对。”程学民肯定地点头,“老厂长您可能还不知道。”
“因为去年《太极》在欧美市场的火爆,戛纳电影节组委会在今年月初,就已经把官方邀请函发到了中影公司。
他们邀请我们选送影片参加今年的电影节,虽然只有一个主竞赛单元,但也给了三个一种关注单元或者展映单元的名额。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国际亮相机会。”
老厂长汪杨显然第一次听说这事,显得有些吃惊和兴奋:“戛纳邀请我们了?这是大好事啊!中影那边什么态度?准备送哪部片子去?”
“中影那边的初步意见,是希望选送《太极》的续集,《太极2》去参赛。”
程学民语气平静,但内容却让老厂长汪杨再次震惊,“他们认为《太极》有市场基础,知名度高,拿奖的把握更大。”
“《太极2》?那不是还在筹备吗?剧本都还没完全搞定吧?”老厂长汪杨疑惑道。
“所以中影的意思也是暂不回应,等我们这边的消息。”程学民解释道,“但我个人认为,送《太极2》去戛纳,风险很大,甚至可能……空手而归。”
“为什么?”老厂长汪杨不解,“《太极》那么成功,续集只要保持水准,怎么会拿不到奖?”
“戛纳的评选口味,和商业市场不太一样。”程学民分析说道,“他们更看重影片的艺术性、思想性和作者性。
《太极2》本质上还是商业功夫片,娱乐性强,但在艺术探索和人性深度上,恐怕难以打动那些苛刻的评委。
而《救赎》……”他拍了拍手中的文件袋,“这个题材和主题,恰恰是戛纳最喜欢的类型。
关于希望、抗争、人性光辉,有很强的文学性和哲学思辨色彩。
如果拍好了,去戛纳,就是奔着拿奖去的!这才是真正的文化输出,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
老厂长汪杨听着程学民的分析,陷入了沉思。
他不得不承认,程学民对国际电影节的判断,往往精准得可怕。
如果真能拿下戛纳的奖项,那意义确实远超《太极》的商业成功。
“所以……”老厂长汪杨抬起头,目光复杂地看着程学民,“你的意思是,顶着压力上《救赎》,放弃稳妥的《太极2》,去搏一个戛纳的大奖?”
“不是放弃《太极2》。”程学民纠正道,“是选择更合适的武器去打更合适的仗。
《太极2》的商业价值毋庸置疑,但它不是冲击戛纳的最佳选择。
而《救赎》,天生就是为电影节而生的。机会难得,错过了,可能就要再等好几年。”
老厂长汪杨重重地坐回椅子上,点燃一支烟,深吸了一口,烟雾缭绕中,他的脸色变幻不定。
程学民的这个计划,太大胆,太冒险,但潜在的收益也极其诱人。
这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电影厂厂长的决策范围。
“学民啊学民……”老厂长汪杨长长吐出一口烟,苦笑摇头,“你每次都能给我出难题,而且是天大的难题!
这事……太大了!我担不起,厂里也担不起。
你必须按程序,把《救赎》的项目方案和参加戛纳的想法,形成正式报告,详细阐述理由,直接报给部里,请吴老和更高层的领导定夺!
我只能帮你在报告上签名,把报告递上去,别的,我爱莫能助。”
“我明白。”程学民站起身,“报告我会尽快准备好。去香江的手续,也请老厂长您多费心。”
“手续问题不大,你直接向部里吴老一并申请就好。”老厂长汪杨摆摆手,“但你得有心理准备,部里和吴老那边,对你这个《救赎》计划,质疑声肯定不会小。
毕竟,《太极》的成功模式就在眼前,放着稳妥的路不走,非要另辟蹊径,还是条看起来荆棘密布的小路……难啊!”
程学民点点头,没再多说,拿起文件袋告辞离开。他知道,真正的较量,现在才刚开始。
果然,当程学民将精心准备的,厚达数十页的《关于筹拍电影及选送该片参加法国戛纳电影节的请示报告》,正式递交到电影局和主管部委后,立刻在相关层面引起了轩然大波。
报告先到了中影公司,几位负责海外发行的老总看了,直接炸了锅。
“胡闹!简直是胡闹!”一位资深副总拍着桌子,“《太极2》去戛纳,是板上钉钉能引起关注,甚至拿个奖的!
现在放着阳关道不走,非要去过独木桥?
搞什么全外国演员的片子?这要是拍出来,外国人认不认账先不说,国内观众怎么看?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吗?”
“程学民同志这是被胜利冲昏头脑了!创汇成功了,就以为什么都能干了?
电影是艺术,更是政治!这么敏感的项目,怎么能轻易上马?”
报告又被迅速转到了部里,摆在了吴老的案头。
吴老戴着老花镜,仔细翻阅着报告,越看眉头皱得越紧。他找来主管创作的副局长和几个资深专家一起讨论。
会议上,质疑声占据了绝对主流。
“吴老,程学民同志的闯劲和才华,我们都承认。《太极》的成功,也证明了他的眼光。
但是,《救赎》这个项目,确实太特殊了。”一位副局长斟酌着词句,“全外籍演员,西方背景,这在我们新中国电影史上是从未有过的。
虽然主题是积极的,但表现形式太过……超前。政治风险不可控啊!”
另一位专家更直接:“吴老,我认为当务之急,是巩固《太极》开创的市场,把功夫类型片做深做透。
《救赎》这种作者性很强的文艺片,可以缓一缓,等条件更成熟再说。
现在强行上马,万一在戛纳失利,或者影片内容引发争议,我们好不容易打开的国际局面,可能会受到负面影响。
不如稳扎稳打,让《太极2》去戛纳,起码能保证一定的热度。”
大家都倾向于保守方案,认为程学民过于激进。
吴老听完众人的意见,沉默良久。
他欣赏程学民的才华和魄力,但也深知肩上责任的重大。
他最终没有当场拍板,而是对秘书说:“通知程学民同志,明天上午到部里来一趟,当面谈。”
第二天,程学民准时来到部里的小会议室。吴老和几位相关领导已经在座,气氛严肃。
吴老没有绕圈子,直接开门见山:“学民同志,你的报告我们仔细研究过了。想法很大胆,也很有吸引力。
但是,同志们的顾虑你也听到了。主要是两点:第一,《救赎》题材特殊,政策上风险较大;
第二,放弃市场验证成功的《太极2》,去搏一个不确定的奖项,是否值得?你能不能给我们更有说服力的理由?”
程学民早有准备,他坐直身体,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领导,语气平静但坚定:
“吴老,各位领导。我理解大家的顾虑。但我想说明几点。”
“首先,关于风险。《救赎》的故事核心是普世的,是歌颂人性光辉和希望力量的,这符合我们倡导的价值观。
选择外籍演员和香江背景,是为了让影片更具国际传播力,更好地讲好故事本身,而不是刻意回避什么。
只要我们把握住主题的积极导向,风险是可控的。”
“其次,关于选择。戛纳电影节是艺术电影的殿堂,它的评选标准更侧重于影片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太极2》是优秀的商业片,但它很难在艺术层面上,与那些欧洲大师的作品竞争。
送它去,最多是参与,很难有斩获。
而《救赎》的剧本,其文学底蕴和人性探讨的深度,是有潜力在戛纳有所作为的。
我们要去,就不是去凑热闹,而是要去拿奖!要去证明中国电影不仅能赚钱,也能在艺术上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这个意义,远比多卖几个拷贝重大得多!”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凝重:“最后,我想向各位领导交个底。这个《救赎》项目,我思考了很久,也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
如果……如果部里认为时机不成熟,风险太大,不予批准在国内立项……那么,我会寻求与香江长城电影公司合作,以合拍片的形式进行制作。”
此话一出,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了一下,几位领导交换着惊讶的眼神。
程学民继续说道:“香江长城那边,对这个项目非常感兴趣。
如果以合拍片形式运作,影片的主要投资、制作团队甚至部分版权,都会归属港方。
届时,即便影片在戛纳获奖,这份荣誉的首要归属,也将是香江长城,而不是我们内地的电影。
我们最多算是参与方。这……恐怕不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结果吧?”
他这番话,软中带硬,既表明了决心,也点出了潜在的后果。
如果因为保守,而将这样一个有可能为国争光的项目推给港方,那将是巨大的损失。
吴老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脸色异常严肃。
程学民这是将了一军。
他沉吟了足足两三分钟,会议室里静得能听到彼此的呼吸声。
最终,吴老缓缓抬起头,目光锐利地看向程学民:“学民同志,你的决心和判断,我们听到了。
这件事,关系重大,牵涉面广,部里需要慎重研究,可能还需要向上级汇报。
你的报告和今天谈的情况,我们会认真考虑。你先回去等消息吧。在没有正式批复之前,不要轻举妄动。”
“是,吴老。我明白。”程学民知道,这已经是目前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
他起身告辞。
走出部委大楼,春日的阳光有些刺眼。
程学民深吸一口气,知道接下来又是一场漫长的等待和博弈。
但他心里并不慌乱,该做的努力已经做了,剩下的,就看上面的决心和魄力了。
……
求月票求全订,谢谢!谢谢!(本章完)
(https://www.02shu.com/5036_5036351/11110632.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