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粮食与钢铁
西镜湖畔,欢呼声如同沸腾的海潮,一浪高过一浪。
在石大锤那洪钟般的号子声中,第二艘、第三艘巨大的平底沉船,接连破开平静的湖面,带着满身的水藻与泥泞,如远古巨兽般缓缓浮现。
甲板上那层层叠叠、用油布紧紧包裹的粮箱,在晨光下闪烁着令人心安的光芒。
“神迹!真是神迹啊!”
“沈大人是河神下凡!来救我们苏州百姓的!”
无数百姓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们自发地跪倒在地,对着那匪夷所思的景象和城楼上那个模糊的身影,虔诚地叩拜。
狂喜与崇拜的情绪,在人群中疯狂发酵。
然而,比这神迹更令人震撼的,是紧随其后发生的一幕。
就在百姓们准备一拥而上,争抢这来之不易的救命粮时,一支百余人的队伍,不知何时已悄然出现在人群外围。
他们都穿着统一的青布制服,行动间充满了军人般的纪律性。
为首的几人手持着一种从未见过的木制文件夹和一叠叠早已预先印制好的、盖着紫色印章的纸券。
“诸位乡亲,请勿拥挤!”一名看起来不过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举着一个铁皮卷成的喇叭,声音清晰地压过了所有的嘈杂,“为确保公平,所有粮食将凭券领取!现在,请各坊市的百姓,按街道在此处排队登记!”
他们以街道为单位,迅速在人群中建立起十几个临时登记点。
桌椅、遮阳棚、甚至还有免费供应的大麦茶,一应俱全。
整个过程高效、透明、公平,没有一丝一毫的混乱。
那些刚刚还沉浸在神迹震撼中的百姓,此刻又被这种超越了时代认知的组织能力,再次狠狠地震撼了一把。
“天哪,连排队领粮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你看那纸券,印得比银票还精细,上面还写着咱家的户主名和能领几斗米!”
一名混在人群中、本想看好戏的士绅名流,看着眼前这井然有序、效率惊人的一幕,惊得下巴都快掉在了地上。他喃喃自语,声音里充满了无尽的困惑与恐惧:“这……这哪里是官府?分明是一台……一台闻所未闻的怪物!”
粮船被缓缓拖拽至岸边,沈棠的身影出现在临时搭建的高台上。
他再次通过扩音器,发表了一场足以载入苏州史册的讲话。
他没有多谈自己的功绩,而是将手指向那些堆积如山的粮箱和府衙的方向。
“诸位!这粮食,本就是搜刮民脂民膏的不义之财!现在,物归原主!”
他顿了顿,在万众瞩目的欢呼声中,话锋一转,声音陡然拔高!
“但我知道,光有粮食还不够!我们还要有家园!一个再也不会被奸商恶霸欺凌的家园!”
他宣布,正式启动“苏州复兴计划”!
“府衙将动用查抄王家、钱家等逆贼的全部不义之财,雇佣全城百姓,参与城市建设!凡持有购粮券者,不仅可以领到基础口粮,更可以凭券报名,参与‘以工代赈’!”
“我们要用他们的钱,来修我们自己的城墙!”
“我们要用他们的钱,来疏通我们自己的河道!”
“我们还要用他们的钱,建立一支属于我们苏州人自己的民兵!”
这番话,如同一勺滚油,狠狠泼进了早已沸腾的民心之中!
无数百姓振臂高呼,他们脸上的表情,已从单纯的感恩,转化为一种建设家园的、澎湃激昂的动力!
与此同时,在钱家被查抄的库房深处,张衡正亲自带着几名桃源学院的会计学毕业生,核对着一批特殊的采购清单。
这里没有金银珠宝的耀眼光芒,只有一卷卷落满灰尘的陈年账册。
“师兄,你看这里。”一名戴着琉璃镜片的年轻学生,指着一本账册上的条目,眉头紧锁。
张衡凑过去,只见那上面记录着,在纵火案发生前的半个月内,钱家曾以“修缮船队”为名,通过数个不同的渠道,秘密采购了远超正常用量数十倍的桐油、硫磺和大量粗麻。
“修船需要这么多硫磺?”张衡的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寒芒,“他们是想把船修到龙王爷的炼丹炉里去吗?”
这些东西单独看毫不起眼,但组合在一起,指向的绝不是修船,而是一种更大规模的纵火,甚至……是为一支庞大的舰队,提供引火和修补的物资!
张衡敏锐地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他不动声色地将这份清单单独抽出,用油纸仔细封存。
“传令下去,”他声音冰冷地对身旁的护卫说道,“加强对城中所有仓库和码头的暗中监控,特别是那些废弃的、不起眼的货栈。我要知道,最近有谁在偷偷往外运这些东西。”
黄昏时分,当第一批平价粮通过粮票,精准而高效地发放到百姓手中时,一只来自桃源县的信鸽,如同黑色的闪电,划破晚霞,精准地落在了府衙的望楼之上。
沈棠展开李澈的亲笔信,那熟悉的字迹仿佛带着老师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
信的内容,仿佛亲眼目睹了今日发生的一切。
“见信时,粮船当已出水,民心已定。此为大善。然,外患之忧,甚于内乱。你以雷霆之势清扫了苏州的旧势力,必然会引来棋盘之外的窥伺。须即刻以工代赈,固城防为第一要务。”
信的后半段,字迹变得格外凝重。
“另,可从青壮中选拔良善可靠者,组建‘苏州巡防团’,不必追求精良武备,人手一支削尖的木矛即可,日夜操练队列与纪律。记住,当敌人从你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现时,钢铁,会比粮食更重要。”
看着信纸上那句“钢铁比粮食更重要”的字句,沈棠脸上那因大胜而生的喜悦,一寸寸地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凝重。
他明白,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陈府书房内,烛火摇曳。
陈伯言正在一张巨大的苏州水道图上,用朱砂笔,在几个关键的、连本地渔民都未必知晓的隐秘河口位置,画上了几个诡异的红圈。
一名管家匆匆进来,低声汇报了沈棠“以工代赈,修缮城防”的举动。
陈伯言听后,非但没有半分动怒,反而露出一丝令人毛骨悚然的诡异微笑。
他提起笔,在那张布满红圈的地图旁,缓缓写下四个字。
“瓮中捉鳖”。
他放下笔,看着窗外那片因新政而变得热火朝天的城市,轻声自语,那声音里充满了与世界同归于尽的平静。
“修吧,修得越坚固越好。这样,等我的客人们进来之后,你们才一个,都跑不掉。”
(https://www.02shu.com/5036_5036310/1111104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