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穷的好好的,你竟然背着我们发财
苏长河跟余大海道别后,没直接回家,而是绕路去了县城的供销社。
天越来越热,酸梅汤的销量一天比一天好,得趁着现在多囤些食材;等入了秋降温,酸梅汤就卖不动了,到时候再换成红糖姜茶,眼下先把酸梅汤的料备足才是正事。
供销社里人不多,苏长河直奔干货区,拿起酸梅干仔细挑拣,专选肉厚核小的,一称就是五斤;又抓了两斤甘草,特意让售货员多拿了些表皮泛白的。
这种甘草更甜,熬出来的酸梅汤不涩口;最后还买了十斤冰糖、三斤陈皮,连带着装酸梅汤的粗瓷碗也补了二十个。
“同志,算算账。”
苏长河把东西放在柜台上。
售货员噼里啪啦拨着算盘:“酸梅干一斤一毛五,五斤七毛五;甘草一斤一毛二,两斤两毛四;冰糖一斤一分,十斤一块;陈皮一斤一毛五,三斤四毛五;粗瓷碗五分钱一个,二十个一块。总共算下来,五块六毛。”
苏长河掏出钱票付了款,把东西仔细装进布袋子,拎着沉甸甸的食材往回赶。
刚进院门,就听见屋里传来孩子的笑声。
萌萌和兮兮一见他回来,立马光着脚丫跑出来,一左一右抱住他的腿:“爸!你回来啦!陪我们睡午觉好不好?”
苏长河低头看了看自己,来回奔波了一上午,衬衫早被汗水浸透,贴在背上,裤脚还沾着泥点,脸上也蹭了些灰。
他笑着想把孩子拉开:“爸爸身上脏,先去洗洗,不然把你们也弄脏了。”
可孩子们根本不在乎,兮兮抱着他的腿晃了晃,软乎乎地撒娇:“不脏!爸身上香香的!我就要爸爸陪!”
萌萌也跟着点头,伸手想让他抱。
林清竹听见动静,从屋里端着一盆凉水出来,手里还拿着干净的帕子:“别跟孩子闹了,快擦擦身子,换件干净衣裳,不然中暑了。”
她把盆放在院角的石桌上,又去屋里拿了件半旧的短褂。
苏长河没法,只能任由孩子们拉着,蹲在石桌旁擦身子。
换好衣裳后,他被孩子们拽着进了屋,刚躺下,萌萌就蜷进他怀里,兮兮也贴着他的胳膊,没一会儿就传来均匀的呼吸声。
苏长河看着孩子们熟睡的模样,紧绷了一上午的神经也慢慢放松,不知不觉也跟着睡了过去。
大约一个小时,苏长河揉了揉眼睛,立马起身往厨房走。
今天是最后一次在兴盛街卖包子卤味。
他先把泡好的五花肉切成块,放进大锅里焯水,再加上八角、桂皮、香叶等卤料,小火慢炖;
另一边的案板上,韭菜、鸡蛋、猪肉等馅料也摆得满满当当,他手脚麻利地切菜、调馅,没一会儿,厨房里就飘出了卤肉的香味。
林清竹也没闲着,帮他把调好的馅料分装到陶盆里,又把蒸包子的笼屉、卖酸梅汤的陶罐都搬到院子里,一一清点。
等所有东西都收拾好,两人一起把陶盆、笼屉、陶罐搬到骡子车上,用绳子牢牢固定好。
“我走了,”
苏长河跳上骡车,又俯身凑到林清竹面前,在她额头轻轻亲了一下。
“今天得去铺子里把东西归置好,可能回来得晚,你在家别等我,让孩子们早点睡。”
林清竹点点头,帮他理了理衣领:“路上小心,别太累了。”
苏长河笑着应下,甩了甩缰绳,骡子车慢慢驶出院子,朝着县城的方向走去。
下午的集市依旧热闹,苏长河的包子摊刚支好,就围满了熟客。
他一边手脚麻利地给客人装包子,一边笑着高声说:“各位老主顾,跟大家说个事,今儿是我最后一次在这集市上卖包子,明天起,我的包子铺就正式在翠竹镇中心街开张了,往后想吃包子、酸梅汤,都去铺子里找我!”
这话一出,摊前瞬间炸开了锅,有人欢喜有人忧。
欢喜的多是住在县城里的熟客。
“太好了!以前来集市买包子得赶早,往后铺子里天天有,我再也不用早起排队了!”
“铺子里总比摊儿上凉快,夏天买酸梅汤也方便,往后我天天去!”
对他们来说,固定的铺子意味着更稳定的供应、更舒适的购买环境,自然满心欢喜。
担忧的则是周边村镇来赶集的村民。
“咋就挪去县城了?我每月就来一次集市,往后想吃你这包子,还得特意跑趟县城,太不方便了!”
“是啊,你这包子馅足味鲜,我们村里可没有这么好的手艺,往后想吃可难了。”
他们大多住得远,难得来一次集市,包子铺搬去县城,意味着想解馋要多费不少功夫。
苏长河看着大家的反应,心里也暖烘烘的,又补充道:“各位大爷大婶别担心,我每月逢五、逢十还会来集市出一次摊,专门给村里的老主顾留些包子,保证让大家吃得上!”
这话一出,担忧的村民才松了口气,纷纷说:“那敢情好!到时候我们还来买!”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包子摊的生意比往常更红火。
苏长河带来的一千二百个包子,五十斤卤肉,四十碗的酸梅汤被熟客一抢而空。算下来,一下午总共卖了三百二十四块七毛钱,比平时多赚了近两成。
收摊前,苏长河特意留下二十个包子、二十碗酸梅汤给装修队的师傅们。
包子铺开张需要的家伙什还没备齐,苏长河又去了供销社。
他买了三口大铁锅(每口两块五,共七块五)、二十个竹制笼屉(每个一毛,共两块)、五十个粗瓷碗(每个一毛,共五块)、十个陶制调料罐(每个两毛,共两块),还特意挑了两台台式风扇每台八十块,共一百六十块),夏天铺子里热,有风扇能让客人舒服些。
售货员噼啪拨着算盘算账:“铁锅七块五,笼屉两块,粗瓷碗五块,调料罐两块,风扇一百六十块,总共一百七十六块五块。
苏长河爽快地付了钱,看着伙计把东西搬上骡车。
这些家伙什一到位,包子铺就算彻底准备妥当了。
等把所有东西都清点好、固定在骡车上,苏长河甩了甩缰绳,朝着翠竹镇的包子铺赶去。
苏长河赶着骡车到店铺时,装修队的师傅们正拿着扫帚打扫铺子,地砖擦得锃亮,墙面刷得雪白,连房梁上的灰尘都清理得干干净净。
铺子比他预想的还宽敞,靠窗的位置摆了四张方桌,能供客人坐着吃;后厨隔出了单独的操作区,灶台、案板、储物架都按他的要求摆得整整齐齐;门口预留的酸梅汤售卖区,刚好能放下陶罐和桌椅,通风又凉快。
装修队长见他进来,立马放下扫帚迎上来,“苏老板来了!都收拾妥当了,您验收看看,有不满意的地方我们再改。”
说着就指挥伙计们:“快!把苏老板买的铁锅、笼屉都搬进去,吊扇也赶紧装上!”
伙计们手脚麻利,没一会儿就把东西搬进屋,还踩着梯子把两台吊扇安装在屋顶,通电试了试,风很足,吹得屋里凉飕飕的。
苏长河绕着铺子转了一圈,连墙角的缝隙都检查了,满意地拍了拍队长的肩膀:“做得好!靠谱又细心,比我预想的还周到。”
苏长河从布包里掏出钱票,数了一千块递过去:“辛苦大家了,这是余下的工钱,您点点。”
队长接过钱,笑得眼睛都眯了,当场就给伙计们分了钱:“都谢谢苏老板!往后您铺子要是有啥需要修的,尽管找我们!”
伙计们也跟着道谢,收拾好工具才离开。
等装修队走后,苏长河从骡车上搬下一块红底金字的牌匾。
这是他特意在县城木工作坊定制的,牌匾边缘刻着缠枝莲纹样,中间“长河包子铺”五个大字用金粉涂得发亮,看着就喜庆又大气。
他搬来梯子,小心翼翼地把牌匾挂在铺子正门上方,退后两步一看,红底金字配着雪白的墙面,格外醒目。
对面面馆的赵张正趴在柜台后算账,抬头瞥见这块牌匾,顿时愣住了。
他没想到苏长河的包子铺竟这么大,还特意做了这么讲究的牌匾。
他撇了撇嘴,心里嘀咕:“一个卖包子的,用这么大的店面,还弄这么花哨的牌匾,纯属浪费!摆摊就能挣钱的买卖,偏要折腾,等过阵子没人了,看他咋收场。”
旁边几个摆摊的老板也围过来看热闹。
“这牌匾做得真好看!得不少钱吧?还有这铺子,装修下来怕是得上千块?老板这是下血本了!”
“是啊,一个包子铺而已,用得着这么讲究吗?我看悬,能不能回本还不一定。”
……
他们哪里知道,苏长河的包子摊早就积累了大批熟客。
有人为了吃他的包子,特意绕两里路来集市;还有人专门等着他的卤味,晚来一步就买不到。
现在有了固定铺子,生意只会更红火,根本不愁客源。
苏长河没在意旁人的议论,笑着跟他们打了招呼,就进屋把食材、餐具一一归置好。
等所有东西都收拾妥当,他又去集市买了明天要用的面粉、韭菜、虾仁、五花肉,确保开张第一天的食材充足。
一切准备就绪后,他才赶着骡车往村里走。
夜色渐浓,村里的灯火大多熄了,苏长河却扛着鱼竿往河边走。
现在他一天不钓鱼,心里总觉得空落落的。
他找了个熟悉的钓点坐下,鱼钩刚抛下去没多久,就有鱼上钩。
与此同时,家里的厨房还亮着灯。
林清竹系着围裙,在案板前忙碌。
她把明天要做的韭菜、青菜择洗干净,切成均匀的碎末;虾仁挑去虾线,用盐腌好;五花肉也切成块,和着调料拌匀,分装在不同的陶盆里。
每样食材都准备得足足的,免得明天开张手忙脚乱。
灶台上,卤料包已经泡好,就等明天一早下锅炖卤肉。
等苏长河拎着鱼筐回家时,屋里静悄悄的,萌萌和兮兮早就睡着了。
林清竹刚收拾完厨房,见他回来,赶紧递过干净的帕子:“快擦擦,身上沾了不少露水。你早点歇着,明儿还得早起。”
苏长河点点头,洗漱完轻手轻脚躺到床上。
第二天天还没亮,苏长河就醒了。他轻手轻脚起床,把昨晚钓的鱼处理干净,做了一锅鲜鱼粥。
等两个孩子醒来时,早饭已经摆上桌。
萌萌一听说要去包子铺,立马蹦下床,拉着兮兮的手喊:“去爸爸的包子铺!我要吃包子!”
兮兮也跟着拍手,小脸上满是激动。
吃完饭,苏长河把备好的食材、鱼、酸梅汤陶罐一一搬上骡车,又把两个孩子抱上车,笑着说:“走,去咱的铺子!”
骡车刚驶出院子,就听见萌萌在车里吆喝:“去长河包子铺咯!吃包子咯!”
隔壁的张婶正端着碗喝粥,听见这声吆喝,手里的碗差点没端稳,赶紧跑出院门,只见苏长河赶着骡车,车上装得满满当当,两个孩子笑得格外欢。
张婶赶紧回身冲屋里喊:“富贵!你快出来看!苏长河家的好像开包子铺了,今儿就开张!”
王富贵叼着烟袋锅子出来,往苏长河的骡车望瞭望,脸色顿时变了。
他知道苏长河以前在县城卖鱼,偶尔也卖过包子,可没想到,这才多久,人家竟然开起了正经的包子铺!
看那骡车上的食材和家伙什,显然是早有准备,生意做得比村里谁都大。
他苏长河啥时候有这本事了?
(https://www.02shu.com/5036_5036246/44251592.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