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他这辈子稳当惯了
中午过后,包子铺的午高峰也过了,苏长河、林清竹和林强终于抽空围坐在小桌前吃午饭。
桌上摆着一盘虾饺、一碗卤肉、还有早上剩下的包子,简单却管饱。
刚吃没几口,就听见门口传来孩子们的笑声,萌萌和兮兮蹦蹦跳跳地跑进来,一人拉着林父的手,一人拽着林母的衣角。
俩孩子手里满是零食,萌萌举着个油纸包,里面是刚买的糖画,兮兮则抱着个玩具金箍棒,脸上还沾着点糖葫芦的糖渣。
“外公外婆给我买了小兔子糖画!可甜了!”
萌萌献宝似的把糖画举到苏长河面前。
“我有金箍棒!”
兮兮眼睛亮晶晶的。
林父手里拎着个竹编的小筐,里面装着两斤新晒的烟叶,笑着说:“看到这烟叶好,比村里的够劲,就买了点带回去。”
林母则从布兜里掏出一块碎花布,递给林清竹:“这布颜色好看,想着给你做件新衣裳,镇上的布比村里的软和多了。”
苏长河赶紧起身:“爸、妈,快坐下歇会儿,还没吃饭吧?我给你们那包子去”
林母连忙摆手:“吃过了吃过了,在集市上的面馆吃了碗牛肉面,还给俩孩子买了糖葫芦、糖炒栗子,她们俩吃撑了,现在都喊着肚子圆。”
萌萌和兮兮立马挺着小肚子,奶声奶气地说:“吃不下啦!肚子好圆!”
逗得满屋子人都笑了。
林清竹笑着端来两碗酸梅汤,递到老两口手里:“天热,喝点酸梅汤解解暑。”
林母接过碗,喝了一口,忍不住感叹:“这集赶得,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人!街上卖啥的都有,布庄的花布、首饰铺的银镯子,还有卖大电器、自行车的,可热闹了!就是东西比村里贵不少,一块布比村里贵两毛钱,我当时都吓了一跳。”
林父放下碗,接过话茬:“贵是贵点,但质量是真不一样,你看这烟叶,摸着就比村里的干爽,抽起来肯定香。再说了,镇上人多,生意好,东西贵点也正常。”
歇了一会儿,林父林母就起身要告辞:“我们也该回去了,这趟来看到你们生意好,强子也懂事,心里就踏实了。强子,你跟着你姐夫姐姐好好干,别偷懒,多学本事,将来好好过日子。”
林强赶紧点头:“爸,妈,你们放心,我肯定好好干!”
苏长河拎起早就准备好的袋子,里面装着两斤卤肉、一笼包子,递给林父:“爸,这是给你们带回去的,路上吃,也给街坊们尝尝。我送你们回去,刚好赶骡子车,方便。”
林母连忙推辞:“不用不用,你忙你的,我们自己走回去就行,不远。”
苏长河笑着跟林父林母说:“刚好我要去我爸那里说点事,顺路送你们回去,一点不麻烦。”
老两口这才不再推辞,跟着他坐上了骡子车。
车板上铺着干净的麻袋,坐着也不硌得慌,比走路舒服多了。
一路晃晃悠悠到了林家,正是晌午头,村里人忙完地里的活,都聚在村口的大槐树下歇晌,有的摇着蒲扇聊天,有的靠在树干上打盹。
看见苏长河驾着骡子车过来,还载着林父林母,手里拎着大包小包,树下的人都愣住了,眼神里满是震惊,交头接耳地议论起来:
“那不是林家女婿吗?啥时候买得起骡子车了?以前连饭都快吃不上了!”
“你看老林两口子手里的袋子,鼓鼓囊囊的,像是装了不少东西,以前都是老林偷偷给女儿塞钱,啥时候女婿给他们送过东西啊?”
“莫不是赚着钱了?”
林父林母听见议论,不仅不恼,反而挺直了腰板。
刚下车,林母就从布兜里掏出苏长河给的包子,拆开油纸,大声喊:“王婶、李叔,来尝尝!这是我女婿做的包子,还有卤肉,镇上开了包子铺,生意好着呢!你们也尝尝这味道,比集上卖得还香!”
说着就把包子往邻居手里递,王婶接过一个咬了一口,眼睛立马亮了:“哎哟!这包子真好吃!肉馅真鲜,比我上次在镇上买的还地道!”
李叔也尝了块卤肉,连连点头:“这卤肉也入味,老林,你女婿可真有本事,现在咋这么能耐了?”
林父站在旁边,脸上满是得意,笑着说:“我女婿现在出息了!镇上的包子铺一天能卖两千多个包子,还买了电视机、骡子车,强子跟着他干,一个月能分不少钱!”
邻居们听得咋舌,看向苏长河的眼神从“怀疑”变成了“羡慕”,纷纷说:“老林,你可真有福气,找了个好女婿!”
“苏小子,以后有机会去镇上,也去你家包子铺尝尝!”
林父林母听着夸赞,心里比吃了蜜还甜,这趟回村,可算是狠狠长了回脸!
苏长河帮他们把东西拎到家门口,又说了几句让他们注意身体的话,才驾着骡子车去大哥的饭店。
有了岳父母在村里的“宣传”,往后村里人再提起他,也该换个眼光了。
……
苏长河驾着骡子车,没直接去苏老栓家,反而先到了镇上的“苏家饭馆”,平时苏老栓没事,就爱来店里帮忙。
刚到饭馆门口,苏明成就迎了出来,笑着拍他的肩膀:“长河来了!快进来坐,刚炖好的骨头汤,给你盛一碗!”
大嫂王翠兰也从后厨探出头,热情地招呼:“是啊长河,好久没来了,今天咋有空过来?”
苏长河笑着打招呼。
苏老栓正坐在角落的小桌前,手里拿着个旱烟袋,见他进来,眼睛一亮,连忙放下烟袋:“你咋来了?是不是包子铺那边有啥事儿?”
苏长河笑着走过去:“没事,想着好几天没见您了,想带您去钓会儿鱼,您看现在饭点过了,店里也不忙,您跟我去呗?”
苏老栓愣了一下:“去钓鱼?这时候钓鱼能钓着吗?你小子葫芦里卖的啥关子?”
这小子平时要么忙包子铺,要么琢磨挣钱的事,咋突然有空带他钓鱼?
不过看苏长河一脸认真,又想着现在确实不忙,便点了点头:“行,正好我也没啥事。”
路上,苏老栓坐在骡子车上,忍不住念叨起苏明成的饭馆:“你大哥这饭馆现在生意越来越好了,昨天我听他跟你大嫂算,一天能挣三十多块钱,比以前强多了。”
苏长河一边赶车一边应着:“我知道,日子越来越好了,您也别总在店里忙活,该歇就歇。”
苏老栓叹了口气,“你大哥没你有能耐,我一直忙着你大哥这边,都没去你的店铺帮忙……”
苏长河笑着说:“包子铺好着呢!现在清竹的弟弟,林强来店铺帮忙了,擀皮、和面都做得不错,我和清竹能省不少劲,卖得也不错。”
苏老栓听得点头,眼里满是欣慰。
以前最担心这个小儿子,现在看来,是真的懂事能干了。
很快到了苏长河家,他进屋拿了两幅鱼竿、两个鱼篓,又拿了一大罐鱼饵,才带着苏老栓往河边走。
这是他常来的钓鱼点,水流平缓,鱼还多。
苏老栓看着手里的鱼竿,有点犯难:“我可不会钓鱼,以前跟你爷爷去钓过两次,一条都没钓着,净坐那儿喂蚊子了。”
苏长河笑着递给他一根鱼竿:“没事,您坐着看就行,我钓给您看。”
说着他挂好鱼饵,甩竿、下钩,动作一气呵成。
没一会儿,鱼漂就动了,他猛地提竿,一条一斤半斤重的鲫鱼就被钓了上来。
接下来的半个多小时,苏长河几乎杆杆有鱼,鲫鱼、鲤鱼、草鱼,没一会儿鱼篓就满了大半。
苏老栓看得目瞪口呆,忍不住问:“你这钓鱼的手艺,啥时候这么厉害了?以前你钓大半天,也钓不上一条,现在咋跟变了个人似的?”
苏长河笑了笑,没直接回答,而是指着东边的那片洼地,语气认真地说:“爸,您看那片地咋样?我想在那搞水产养殖,挖个鱼塘,养鱼、养虾,比光靠钓鱼挣得多,也更稳当。”
苏老栓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那片洼地他知道,地势平坦,还有水源,确实是块养鱼的好地。
他皱着眉,没立马说话,水产养殖他没接触过,不知道到底行不行,也担心小儿子又瞎折腾。
苏老栓盯着那片洼地,半天没吭声,过了好一会儿才转头看向苏长河,眼神里满是惊讶:“你咋突然想搞水产养殖?这行当可不是闹着玩的,我虽不懂,但也知道这里面的风险大着呢!”
他蹲下身,捡起块小石子扔进河里,语气里带着顾虑:“就说咱村那公家池塘,年年也放鱼苗,可一年到头能收多少鱼?夏天一热,鱼就缺氧翻塘,死一大半;冬天一冷,又冻得不爱吃食,长得慢。到年底分鱼,每家每户也就分个两三斤,还不够解馋的,忙活一年几乎白搭。”
苏老栓接着说:“还有病虫害,去年池塘里闹水霉病,鱼身上长白毛,捞上来一看,全烂了,最后只能全塘清了重新放苗,光鱼苗钱就赔了不少。你说你要搞鱼塘,这些问题你咋解决?万一像公家池塘那样,钱投进去了,最后啥也捞不着,咋整?”
他知道苏长河现在包子铺生意好,怕小儿子贪心,想一口吃个胖子,最后把现有的家底都赔进去。
“你现在包子铺做得好好的,一天能挣不少,安稳日子不过,为啥非要折腾水产?这可不是钓鱼玩,是要真金白银投进去的,挖塘、买苗、买饲料,哪样不要钱?万一出点岔子,你跟青竹还有孩子,咋过日子?”
苏老栓越说越担心,眉头皱得紧紧的。
苏老栓又看了看小儿子半个多小时就钓得大半筐鱼,嘴角抽了抽,又说:“你要是实在喜欢钓鱼,就每天抽出时间过来钓,谁也管不着你,干嘛非得折腾啥水产养殖!”
他这辈子稳当惯了,最怕的就是折腾,尤其是这种没把握的事,宁愿不挣这个钱,也不想看到儿子栽跟头。
(https://www.02shu.com/5036_5036246/44251559.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