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破冰 > 第七十九章 抢修时刻

第七十九章 抢修时刻


杨明是主动要求加入严奇小队的。

明面上的理由是自己年轻力壮,在恶劣环境中能够发挥体力优势。

但实际上驱动杨明做出“冒险”决定的是赵阳和马舒舒越来越惊艳的表现。

作为从出发就关系密切的“铁三角”之一,杨明在南极考察队的工作不能说不积极,但如果身边每个人都在拼命努力,那“中规中矩”就变成了“碌碌无为”。

赵阳的“耀眼”自不必说,“每日通讯黑板报”“海军官兵系列报道”“新闻班影像记录最佳”,这些成果不但在考察队内部得到了高度认可,在国内的极地圈子里也是引发了广泛讨论。

可以说现在的赵阳已经完全褪去了新华社新人记者的青涩,成长为了中国极地事业中的核心骨干和璀璨明星。

而马舒舒虽然没有赵阳那么引人注目,但凭借着极高的专业水平和与生俱来的组织才能渐渐崭露头角,在“赤道狂欢”“长城站落成典礼”“多次紧急救援”等事件中发挥了突出作用。

而且这次极地遭遇暴风雪袭击,郭坤选用的四位临时队长人选中就有她一个,这不仅是对马舒舒“医疗以外”能力的认可,也体现了组织上的绝对信任。

反观杨明这边,作为高学历的年轻科研岗队员,确实能保质保量地完成班组下达的任务,也多次被借调至南大洋考察队开展工作,但也就仅此而已。

相比于同伴的大踏步前进,杨明好像被记住的只有“年纪最小”“风趣幽默”“喜欢马舒舒”这些标签。

赵阳曾经不止一次和杨明讨论过这个问题,也直言并肩而立的感情才能更加长久。

杨明听进去了,所以他这次决定不再“唯唯诺诺”。

“杨明!杨明!醒醒!醒醒!”

果然不是所有人都有主角命,一块尖锐的碎冰在狂风的推动下就像颗子弹穿透了杨明的羽绒服,他原本只是感觉腰部传来一丝刺痛,但没走几步就发现不对了,伸手去捂竟是已经鲜血如注。

躺倒在雪地上的杨明望向南极的天空,身边是队员们焦急的呼喊,体力仿佛在一瞬间就被抽空,眼皮越来越重,他真想就这么闭上。

“杨明,混蛋,你不是说要娶我吗?骗子,大骗子!”

恍惚间,马舒舒的面容突然出现,她哭得梨花带雨,趴在杨明的身上用尽全力按住了伤口。

“对哦,我答应过永远不会让她哭的,我答应过回了北京就要娶她,我答应过她总有一天会成为像郭老师、严老师那样的英雄科学家。”

“我,还不能死!”

杨明终于重新睁开了双眼,身边没有马舒舒的身影,只有严奇在不断取出医疗箱里的纱布帮他止血,其他几名队员则是用身体围成了一个圈,挡住了肆虐的狂风和暴雪。

“醒了,杨明醒了,坚持住,我们马上送你到医疗栋去。”

所幸原定路线距离医疗栋并不远,严奇当机立断调整了行进方向,几人历经“千辛万苦”克服了巨大的困难终于把杨明送到了医疗班的手上。

“真是运气好,极端低温反而影响了局部血液循环,大幅减少了出血量,不然可能都撑不到这里。”

刘医生一边摘掉手套和口罩一边长舒了一口气,暴风雪刚刮起来的时候他还没觉得有啥问题,按照广播里的命令带着部分队员坚守在医疗栋。

但随着电力供给和通讯联络的全部中断,不安感渐渐涌上心头。

加之楼里还有两位之前施工期间受伤的老病号以及不管怎么调试都只会传来“沙沙声”的对讲机,刘医生就算再镇定也开始担忧起来,一连几个小时都坐在门口位置,就盼着支援快点来。

结果“支援”的确到了,但“顺便”还带来了个重伤员。

来不及询问事情的来龙去脉,刘医生和医疗班的队员们立马投入了抢救工作,在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紧急治疗后,总算是把杨明从鬼门关拽了回来。

而此时的“临时小分队”已经早早离开,他们要按照计划继续前往发电站,这让刘医生不禁一个头两个大,现在医疗栋里是又没电又没食物,仅有的一点饮用水还要优先保障伤员,情况可谓是“糟糕至极”。

只不过严奇可没时间听刘医生“抱怨”,有件更加棘手的事情摆在了他的面前,那就是如何靠七个人去检查分布在2.52平方公里站区内的上百个电路设备。

“老蔡,就不能再缩小一点范围吗?这些位置就算是天气好的时候也要花个半天才能排查完,现在外面至少有十二级以上的大风,只怕故障没找出来,人都给卷跑了。”

先前杨明的受伤让严奇心有余悸,拿着画满红色圈圈的地图不禁心里打鼓,但有苦的可不止他一个人。

作为动力班的班长,蔡文已经花了快两个小时来减少可能的故障点,若是在平日里这绝非什么太难的事情,只需要按照“先总后支”的思路去排查,辅助各种仪器,很快就能发现哪里出了问题。

但就好像严奇说的那样,现在暴风雪越来越大,很多线路和设备都被厚厚的积雪和冰壳所覆盖,要准确地找到它们已经是件难事,更不要说按部就班地去检修了。

“所以我们现在只能赌一赌,以发电站为圆心,由近及远,逐一排除故障,如果足够幸运,说不定第一个点就能修好,但也有可能坏的是最后一个,如果真是那样,或许还不如期待暴风雪早点停下来。”

蔡文的语气里多少有些无奈,南极的环境在整个地球上都没有雷同,所以不管是什么样的经验到了这都只能被推翻重来。

“好吧,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我相信中国人的运气不会差。”

严奇没有再去纠结工作量的问题,他把七人再次分成了四组,除了自己以外其他队员都两两搭档,一组留守发电站,三组按照地图上的标识开始了这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而在基地东半区科研栋的屋顶上,赵阳同样正在经历着“人生的头一回”。


  (https://www.02shu.com/5036_5036245/44251423.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