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基地生活
老天爷没有选择继续为难这些可爱的考察队队员们,在遭遇了罕见的暴风雪袭击后,长城站终于迎来了连续的好天气。
基地各项设施的修复和优化工作得以有条不紊地展开,在极端灾害天气中所暴露出来的各种安全隐患被逐一排除。
长城站的站区经过一番改造变得更加“坚不可摧”,哪怕是最小心谨慎的队员也终于能够自信满满地说出像是“再来几次暴风雪也不怕”这样的豪言壮语。
“赵阳,昨天的照片洗出来没?刚才苏联老大哥们来参观,我又拍了好几组,班长说最好今天也能冲印好。”
基地综合楼里已经建好了新的“暗房”,新闻班终于不用在来回奔波于长城站和“向阳红10”号船之间,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都洗好了,在这边,这几天郭老师估计忙坏了吧,苏联、阿根廷、波兰、巴西等国的考察站接连派人来参观,光是接待工作就够呛了,不要说还有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贺电,都要一一斟酌回复。”
其实赵阳自己也是“分身乏术”的状态,新闻班的队员如今基本上都是身兼数项任务,有去跟拍地质考察的,有去陪同接待外宾的,还有记录长城站日常生活的,大家都恨不得一天有48小时,这样才不至于错过弥足珍贵的素材。
忙完暗房的工作,赵阳马不停蹄地跑到了活动室,看到马舒舒正双手叉着腰驻足端详黑板,应该是在思考“今日通讯”的插画。
“好家伙,说十点前一定来,现在都快中午了,我可把话说在前面,待会医疗班要开会,没时间陪你在这天马行空啊。”
马舒舒定了基调,赵阳自是不敢“过分”,他心里已经有了计划,全因刚才路过通讯站听到一封来自50千米外的贺电,是由联邦德国的“北极星”号考察船发来,内容别致,将长城站的建设称为“建筑史上不曾有过的奇迹”。
“行,这种夸人的话大家伙最爱看,那我来画画,你去写文案。”
马舒舒雷厉风行,十分钟后一副形象生动的插画就出现在黑板上,而赵阳也“不遑多让”,三言两语把这些天长城站所收到的“祝福”都概括了个清楚。
“对了,还有苏联老大哥这次送来了200斤大米,实打实的支持应该给它用红色标注一下。”
两人又检查了一遍,修正了一些用词和涂色就算是大功告成,这项从远洋航行时期就延续下来的任务成为了赵阳和马舒舒每天的固定工作,颇受队员们的追捧,如果哪天黑报班出慢了甚至还会遭遇“催更”。
“收工,赵大记者,那我去开会啦,你下午是不是要跟杨明跑去蔬菜屋去啊?这家伙明明是搞海洋研究的,这几天却沉迷种菜,你找机会说说他,别到时候又挨批评。”
马舒舒到底还是关心杨明,临走了还不忘关照,赵阳微笑应允,他也好奇自己这小兄弟又在捣鼓什么,于是连午饭都没顾得上吃就跑到了基地最东面新建的蔬菜大棚。
“阳哥,快来快来,我和老徐种的西红柿发芽了,要不了多长时间咱就能吃上长在南极的新鲜蔬菜了。”
杨明的笑容完全可以用灿烂至极来形容,他带着个白色手套蹲在地上,眼前白色管道旁,一株绿油油的尖刺藤蔓蜿蜒生长,已经能够看到红色的小小果实。
“种出来也是徐哥的功劳,人家是农作物专家,你一个研究海洋的吹啥牛。”
赵阳“不留情面”,一双眼睛环视着蔬菜大棚,立马就发现其内有乾坤,和自己过去见过的那些有着很大不同。
“哈哈,你这就是嫉妒,来来,给你介绍一下,我们建造的大棚不但能抗风和保暖,更主要是的是配备了自动控制的灌溉系统和温度湿度自动调节系统,通过中央控制,发光二极管植物生长灯能够根据蔬菜不同的生长情况自动调整照明时间的长短。”
“整个大棚的湿度严格控制在70%以上,一旦不达标,加湿系统就会自动喷洒水雾,看到这些白色的管道没,每间隔一个小时就会向下方水槽注入我们自己调配的营养液,用来保证蔬菜能够正常成熟。”
杨明侃侃而谈,那如数家珍的架势让赵阳知道这次他还真不是闹着玩。
“除了西红柿,我们回头还打算种植南瓜和西瓜,在冰天雪地的南极能吃上一口冰镇西瓜,这体验真是想想就刺激。”
杨明的两眼都闪烁着光,可这最后一句话却让他在赵阳面前暴露了真正的“目的”。
“怪不得你主观能动性这么强,是不是因为之前马舒舒说如果能在南极的夏天吃到西瓜就太棒了?讲真的,我都快被你感动了。”
被“揭穿”的杨明脸上一红,但很快就摆出了“就算是又咋样”的表情,那倔强的小眼神惹得一旁看热闹的老徐哈哈大笑。
南极的夏天很短,每个考察队队员的心里其实都有着一根弦,紧绷着涌现出仿佛不会枯竭的动力,就想着能不能在离开前把基地建设得更好一些,能为来年的第二批考察队同志多留下一些“积累”和“财富”。
绝没有对“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不忿,更不会对自己的研究成果“有所保留”,所有人都数着日子全力以赴,想要在一望无际的冰原上留下热血澎湃的印记。
但与此同时,在长城站的会议室里,党委的成员们个个眉头紧皱,一封刚刚从北京传来的电报让这些经验丰富的“老极地”都开始面露难色。
“站长,这消息有点太突然了吧?之前我们没有做过类似的预案啊。”
“是啊,长城站虽然是按照常年站的标准建造的,但很多功能尚未得到实战检验的机会,我恐怕……”
“而且如果要强行越冬,人选是个很大的问题,谁来冒这个险呢?”
大家七嘴八舌,而郭坤的目光却始终没有离开面前的电报纸,上面赫然写着“关于开展首次南极越冬考察的可能性建议。”
(https://www.02shu.com/5036_5036245/4425141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