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旅途终点
591位中国南极科学考察队的队员,591个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家庭或工作单位。
有些城市比较集中,比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光是一个海洋局宿舍大院,老沈就在其中完成了几十位队员家属的采访。
但更多的故事需要他跋山涉水,用最原始的徒步方式去探寻,去体味,去记录。
长长的“目标清单”终于来到了末尾,老沈把最后一站定在了自己的家乡——嘉陵江边美丽的山城。
他确实怀了私心,一路的走南闯北让这个已过中年的老记者无法克制地泛起了乡愁,想念江畔鳞次栉比的吊脚楼,想念人潮涌动的解放碑,想念总是吆喝着爬坡上坎的棒棒军。
旅途即将结束,老沈想找个地方歇歇脚,不是那个已经熟稔的北京城,而是记忆深处长满青苔的蜿蜒山道。
按他心里的说法,就是“该回去看看妈妈了”。
菜园坝火车站的站台上,乘客们步履匆匆,碎花白裙的时尚姑娘牵着可爱的小女孩,那娃娃四五岁的模样,正是最古灵精怪的时候,看到老沈背着相机便主动挥手打起了招呼,甚至最后还摆出了拍照的姿势。
老沈没有扫兴,选景,马步,调焦,按动快门。
在小女孩崇拜的目光中向她的妈妈要了邮编地址,而后两人用小拇指拉钩,老沈许下了照片冲洗好后一定把它寄过来的诺言。
告别了这对偶遇的母女,老沈决定先去把正事办了。
今天的采访对象是南极洲考察队气象班的一位资深队员,他的家就在七星岗下的三八街,这里过去叫保局院,街道和房屋依山势修建,高低错落,灰墙黑瓦,是典型的老重庆建筑风格。
由于自己就是“本地人”,所以老沈这次并没有像去其他地方那样“申请援助”,全靠一条腿穿过复杂多变的爬坡阶梯,试图靠着门牌和路人的指引来寻找目标。
“哦,你说粮油店的老余家啊,在东面,你沿着这条路不要打弯,大概十几分钟就能到。”
重庆果然是个手里有地图也会迷路的城市,老沈在看着不大的几条街道里转了好几圈,结果发现走回了原点,不得已之下他只能求助路边正在休息的棒棒。
没有人比这些日复一日挑着扁担走街串巷的棒棒更了解山城,果不其然,老沈只是略微描述,对方就直接脱口而出,指着前路一顿笔画,最后精确点出了最佳路线。
风吹雨淋让棒棒的皮肤抹上了酱油般的黑色,他应该是想着保持笑容,但脸上的皱纹挤在一起,很难说有多么好看。
但老沈可不在乎那些,紧紧握住棒棒的手表达感谢,那皮肤传来的粗糙感是劳动者的勋章,也是他儿时记忆里父亲的模样。
又是用膝盖来挑战坡道的一番努力,老沈终于看到了脑子里已经默念了无数遍的门牌号,清爽的小屋,整洁的门面,一看便知道主人每天都在打理。
他整理了自己的衣装,随后伸手敲门,三下为限,安静等待,直到木门发出“吱呀”的声响,一张预料外年轻的脸庞从中探了出来。
“您……您好,请问这里是王烈文教授的家吗?”
老沈努力回忆着出发前才看过的资料,心想王教授不是应该只有妻子这一位家属吗?怎么会又多个女儿来?而且那微微隆起的肚子分明就是怀孕了啊。
“啊,您是新华社的沈记者吧,学校前两天提过采访的事情,抱歉抱歉,都忘记自我介绍了,我是王烈文的妻子胡菁。”
胡菁一边寒暄一边让开了进屋子的路,客厅同样被收拾得一尘不染,各种新奇的原木摆设给房间增添了不少趣味,看起来并不像一位大学教授的家。
老沈全程都没敢吱声,因为他的大脑还在飞速运转来消化眼前的信息。
王烈文教授现年50岁,而眼前这位“自称”妻子的胡菁最多也就30岁出头,两人之间有着接近20岁的年龄差,却把小家经营得如此温馨,甚至还有了孩子。
“我和老王是在学校里认识的,他曾经是我的研究生导师。”
胡菁似乎洞察了老沈内心的想法,又或是早已习惯了世俗的别样眼光,端上两杯香茶的她主动说起了自己和王教授相识的经过。
年轻的女学生,年长的大教授,身份与年龄的鸿沟让这段感情从一开始就不被看好,学校领导的多次谈话,流言蜚语铺天盖地,若是寻常人恐怕早就承受不住了。
但胡菁和王教授竟都是刚烈的性格,哪怕承受着再大的压力也没有放开彼此的手。
真挚的爱最后还是战胜了“偏见”,哪怕全世界都在反对,他们依然成功踏入了婚姻的殿堂,而胡菁现在肚子里的孩子兴许就是上天对“孤勇者”最好的奖赏。
这场采访非常的顺利,甚至有些“平平无奇”。
胡菁和王教授的生活两点一线,平时除了到大学里上课和搞研究,他们最喜欢的就是一起修剪小院里的花花草草。
像白开水一样的日子就这么过了好几年,但老沈却知道胡菁一点都没有“腻”,因为她每一句朴素的描述都能让双眼闪烁着光。
“等老王这次从南极回来,我打算给他报个插花班,不过他年纪大了,脑袋不一定跟得上,到时候说不定还会被花艺老师嫌弃呢,哈哈哈哈哈。”
看着青春洋溢的胡菁捧着肚子前仰后俯,老沈竟也不由自主地跟着笑出了声,他很久没有经历过如此轻松欢快的采访了,不需要刻意引导,也不没有沉重的心情,只有对生活最本真的向往。
从王教授家出来已经是傍晚时分,591个南极英雄的背后故事终于来到了终章,老沈活动了下肩膀,又扭了扭脖子,多日来压在心里的石头也总算落了地。
“总算没让赵阳一个人出风头,下班下班,找个地方吃点东西吧,我记得刚才走过来的时候有家面馆特别香。”
老沈漫步在山城曲折的步道上,心境却和来时完全不一样,胡菁对生活的豁达感染了他,却也勾起了一丝对家的眷恋。
曾几何时老沈和王芳也憧憬着未来的美好,但家庭的琐碎和时光的车轮却逐渐消磨了那份激情。
尤其当两个孩子出生后,柴米油盐和日常拌嘴成为了主旋律,老沈已经记不太得上次给王芳买礼物什么时候了,如此想来还真是个不称职的丈夫。
“三两豌杂面,中辣,算了,微辣吧,加个煎蛋。”
老板的手脚十分麻利,不过十几秒的功夫就把浓香辣爽的面条端了上来。
老沈迫不及待,两筷子接连下肚,椒麻在口腔爆开,直接让汗珠从额头滚落。
面很好吃,但不知为何,他却感觉这碗挂念了许久的家乡味道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酣畅淋漓。
“哎呀,怎么突然有点想王芳做的炸酱面了呢?”
(https://www.02shu.com/5036_5036245/4425141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