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破冰 > 第九十二章 回到怀抱

第九十二章 回到怀抱


1985年4月10日的凌晨,长江口静悄悄的夜被一声鸣笛骤然撕开。

在经历了艰苦卓绝的破冰之旅后,“向阳红10”号船和“J121”船载着591名队员、船员和海军官兵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他们战胜了惊涛骇浪和狂风暴雪,在许多人不看好的情况下胜利建成了中国第一座南极常年科学考察站——长城站。

他们打破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极地科学领域的轻视和偏见,用坚韧的意志和非凡的智慧谱写了壮阔的奇迹篇章。

48955.2千米的航程,142个日日夜夜,所有的牺牲和付出终于结成了丰硕的果实,考察队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为中国极地事业的发展迈出了最重要也是最坚实的一步。

这一晚没有一个队员是能睡着的,他们都穿上了自己最好看的衣服来到了主甲板,迎着黄浦江徐徐的微风肆意欢呼与喝彩。

赵阳的这件西装是出发前李燕强行塞进行李箱的,他本来还愿意带着,觉得自己是去南极工作又不是参加晚宴,何必带一件“铁定”用不上的衣服。

直到此现在他才明白妻子的用意,最喜庆的时刻自是要配上最隆重的盛装,既是为了接受属于南极考察队的荣耀,也是为了能用最好的精神面貌迎接祖国人民的欢迎。

“阳哥,快,帮我和舒舒姐合个影,我可求了她好半天了,这照片是要留着以后给我们孩子看的,一定要拍好点。”

杨明紧张兮兮地跑过来拉住赵阳的胳膊求助,考察队很快就要面临解散,大家都要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去,他想要在最后的时间里最后一搏,就算依然无法成功,也至少留一个念想。

“拍得好不好也要看硬件水平的好吧,舒舒肯定是没问题的,你这家伙每次拍照都要做奇怪的表情,正常点不行吗?”

赵阳内心深处真有点被杨明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动到了,所以嘴上虽然还在“数落”,但两条腿还是迅速跑回房间拿来了相机。

“你们两个分这么开还叫合影吗?对,对,再靠近一点。”

精心斟酌选好了拍摄角度,赵阳摆出摄影师的权威,指挥着两人挨在一起,心想“杨明啊,哥哥我只能帮你到这了。”

“向阳红10”号船的甲板上欢声笑语,不远处石库门的弄堂里,还有个人也激动得完全无法入眠。

“怎么才过了20分钟,离天亮还有这么久啊,现在不知道赵阳他们的船到哪了,会不会已经进黄浦江了呢?”

兴奋无比的李燕最后干脆从床上坐了起来,看了眼旁边睡得正香的瑶儿,那肥嘟嘟的可爱脸蛋,让她这个做妈妈的都忍不住要上手抚摸。

距离出发还太早,李燕蹑手蹑脚地先下了楼,外面的弄堂静悄悄的,只能隐约听到野猫走过瓦片发出的清脆脚步声。

用力闭上双眼,使劲完成了一次深呼吸,还有些凉意的空气在胸膛里游走,让李燕一下子感觉分外神清气爽。

回到灶披间给自己弄了碗白粥又洗了把脸,完全恢复了活力的她便回到了二层阁,打开矮矮的衣柜,点亮挂在悬梁上的裸露灯泡,直接开始了梳妆打扮。

今天李燕在化妆上可是花费了十二分的心血,平时喜欢淡雅妆容的她愣是对着小镜子倒腾了将近三个小时,直到瑶儿哭闹着要喝夜奶才停手。

“你觉得妈妈今天化的妆好不好看?绝对能给爸爸一个大大的惊喜对吧?”

填饱肚子的瑶儿露出微微的笑容,这被李燕视为最大的肯定,于是她决定再接再厉,开始倒腾发型和服装。

石库门弄堂里的老人大多早起,这才四点半的光景,他们就披着蒙蒙亮的天色推开了窗户和房门,高跟鞋的声响吸引了这帮居民的注意,揉揉眼睛细细一看,就发现一个长发飘飘的红衣女人正在外面来回踱步。

“哎哟,燕子侬吓死我了,大清早的穿这么红走来走去干嘛啦?”

邻居的“质问”让沉浸在“迎夫预演”当中的李燕回过神来,她对着脸色煞白的老太太连连道歉,吐了吐舌头缩回了自家门洞。

“真是的,大惊小怪的,搞得我是红衣女鬼一样,不管他们,今天这么好的日子必须给爸妈做一顿早餐再走。”

李燕的好心情全都挂在脸上,她哼着小曲开始和面,不出半个小时,“白白胖胖”的馒头和包子便出了锅,熬着的稀饭已经到了火候,用小碟装好腐乳、酱瓜和咸鸭蛋,传统上海人的一餐早饭就算完成了。

看了眼五斗橱上的台钟发现已经五点多了,李燕赶紧跑到门外打开牛奶箱,果不其然新鲜的牛奶已经送到,玻璃瓶还保持着冰凉。

这是阿红的早餐店生意红火后的另一大改变,放在以前全家上下可是只有小飞才有资格每天喝牛奶的。

布置好餐桌,李燕回到二层阁把瑶儿抱了下来,顺便拿上了那张最重要的“邀请函”。

此时远端的云层已经泛出了朝阳的红色,李燕再也忍不住心里的思念,走出弄堂来到路边,十分钟后终于等到一辆出租车缓缓停在她面前。

“师傅,到这个地址。”

司机师傅看了眼邀请函便发动了汽车,随着街边的梧桐树飞速倒退,他也顺势和后座的母女俩搭起了话。

“这个邀请函不得了哦,能去参加南极考察队的欢迎仪式,你们是不是家属啊?”

这司机倒是“懂行”,一眼猜出了李燕她们的身份。

“我老公是考察队的队员,他负责新闻采访工作,今天就是去接他回家的。”

这么光荣的事情也没啥好隐瞒的,李燕挑着重点简略地介绍了一二,却没想瞬间就点燃了出租车司机的情绪。

“哇,那我真是太走运了,没想到竟然能有机会送两位英雄的家属,你老公真的太厉害了,南极那是啥地方,冰天雪地,要啥没啥,咱考察队不但跑过去搞了科研,还建了一座考察站出来,啧啧,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啊。”

“我之前看新闻,说外国佬看不起我们中国人,还信誓旦旦说中国人永远没法在南极拥有自己的地盘,真是笑话,他们还以为中国是人人留着辫子的时代呢,咱就是要用实际行动去抽这帮狗眼看人低的洋鬼子的脸。”

司机师傅越说越激动,直到车停在海洋局上海分局的码头入口处还在“喋喋不休”。

“什么?多少钱?不要钱!不要钱!开什么玩笑,给你们开车是我的光荣,怎么可能还收你们钱!”

无论李燕怎么“争辩”,司机无论如何都不愿意收下车费,他近乎“强硬”地把母女俩送下车,然后一脚油门直接扬长而去。

李燕一脸无奈,但事已至此也没办法强求,只能心中默默感谢,随后整理了下衣服朝着大门口的岗哨走去。

“同志,您好,我是来参加欢迎仪式的……是不是来得有点早了,没事的,我在外面等会也行。”

预定的靠岸欢迎是在上午十点,距离现在还有好几个小时,李燕怯生生地询问,却没想到哨兵并未拒绝她的入内请求。

跟着标志牌的引导,李燕和瑶儿很快就找到了专为今天仪式设立的休息点,刚一进门就发现里面已经是“人山人海”。

“您好,请问是考察队队员的家属吗?我是海洋局负责接待的,能说一下您的姓名吗?”

看到有人进来,穿着制服的工作人员立马迎上,李燕这才知道很多队员家属都是提前好几天就从全国各地赶到了上海。

和她一样,大家昨晚也都睡不着觉,所以才早早地来到码头等待载着亲人的大船正式回家。

“李燕,你怎么来这么早啊。”

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李燕回头一看发现竟然喊她的人竟然是老沈。

“你怎么在这,之前不是说要在北京赶稿子吗?”

故乡遇故知,李燕真是开心坏了,拉着老沈就问长问短,尤其是对那几十篇关于考察队队员家属的系列报道,更是不吝赞美之词。

“本来是这么打算的,但是我家王芳说赵阳都出去半年时间了,现在好不容易终于回来了,作为搭档再忙也应该来接一下的,哈哈,你知道我怕老婆,她让我来就来呗。”

老沈一边摸着自己的大光头一边开着玩笑,两人时而逗逗瑶儿,时而说着这些日子的经历。

期间还有很多队员的家属过来打招呼,他们大多接受过老沈的采访,了解作为新闻工作者参与南极科考的不易,所以当得知李燕的身份后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敬意。

时间就这样缓缓流逝,当阳光从大堂的玻璃窗洒落,所有人才停止了交谈。

远方黄浦江上的汽笛声渐渐响亮,家属们终于等来了他们心中的大英雄。


  (https://www.02shu.com/5036_5036245/44251410.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