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 章 省长调研
3月11日,上午8点30分,欧阳修远、张志霖、赵峰等县级领导和相关部门便驻守在永安街头,这是高宜行此行的第一个调研点,汇报“地下综合管廊”项目。
等候期间,张志霖站在展板前,神情专注地在心里复述汇报内容。从项目谋划到落地推进,每一个环节他都亲力亲为,如今反复梳理,只为确保汇报时能精准、流畅,不出任何纰漏。
此时此刻,乐平县县长雷勇平却在办公室捶头顿足。他满心懊恼,只怨干部调整进度太慢,让自己错失了向省长当面汇报工作的机会。
不过这份懊恼很快被另一种心思取代 —— 他开始频繁畅想担任永安县委书记的场景。在他看来,乐平县财政薄弱、发展受限,早就没“油水”了。而永安近年发展势头迅猛、动静不断,意味着“肥肉”很多,正好适合自己去掌控大局、大显身手。
九点整,一阵沉稳的车队引擎声由远及近。打头的黑色公务车稳稳停在展板前,随后车队依次停靠。
考斯特刚停稳,张志霖便领着一众干部快步上前,目光中带着期待和激动。
车门打开,高宜行迈着稳健的步伐走了下来,身后的河中市委书记赵峰连忙趋前半步,侧身介绍:“这位是主持永安县政府工作的张志霖同志。”然后就没了,主持县委工作的欧阳修远直接被遗忘了。
“欢迎省长莅临永安检查指导工作!”张志霖上前一步,腰杆挺得笔直,语气恭敬却不失沉稳。
出乎所有人意料,高宜行主动伸出右手,眼角的细纹里漾着笑意:“是志霖同志,这两天没少听永安的工作。”
张志霖心头一震,忙双手稳稳握住高宜行的手,指节微微用力,只轻轻摇了两下便适时松开,脸上满是受宠若惊的真诚:“这都是我们该做的。”
高宜行目光扫过前方的项目展板,脚步已然迈了过去,指尖虚点展板上的示意图:“这就是你们的‘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现在推进到哪一步了?”
“这个项目是永安破解城市治理痛点的关键举措。”张志霖紧随其后,语速平稳却条理清晰,“建成后能从根本上解决路面反复‘开膛破肚’的‘马路拉链’问题,是提升城市品质的硬支撑。项目总投资8亿元,平均每米造价约6万元,目前已成功申报国家试点,目前项目招标程序已经启动,力争本月内正式开工。”
他顿了顿,见高宜行听得专注,便继续补充:“在前期谋划阶段,我们收集了所有管线单位的位置、埋深、管径、使用年限等数据,通过‘一张图’、‘一盘棋’实现规划协同…………不过目前在资金筹措上,还存在部分缺口。”
这番汇报既有战略高度,又有实操细节,连潜在困难都点得恰到好处,没有半分虚浮。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高宜行是实干派,从这番不掺水分的汇报里,早已听出张志霖绝非夸夸其谈之辈,看向他的目光里便多了几分认可。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随行的省、市干部,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省住建厅给我汇报过这个项目,思路对、方向准,符合省政府的支持导向。省里说话算数,该给的支持肯定会给!”
听话听音,随行的领导们心里都有了数,领导当众表态,就是对这项工作的认可,或许也是对张志霖的青睐。
十分钟后,高宜行登上了考斯特,前往县政府会议室,接下来是听取永安县关于煤矿治理和大病救助“二次报销”的汇报。
车队驶入县大院后,张志霖引导领导们进入会议室。
等领导们落座后,高宜行说道:“汇报内容直奔主题、简明扼要,回答问询都不穿靴戴帽,实事求是谈成绩亮点、经验教训,作秀毫无用处。志霖同志,先谈谈煤矿治理。”
压力给到了张志霖,他看了看汇报材料,重新组织语言,语气沉稳道:“好的,!下面我就永安县煤矿治理工作做如下汇报:2月3日,省煤矿安全监察局执法六处在我县的监察行动结束,反馈了45家煤矿、82家洗煤厂存在的严重问题,并下达了监察建议书,对28家煤矿、35家洗煤厂建议淘汰并取缔。
我们清晰地看到,多年煤炭行业盲目扩张,导致全国煤炭产能严重过剩,引发价格暴跌、企业亏损、资源浪费等问题。所以,永安县整合煤炭资源势在必行,要让宝贵的资源发挥最大的价值,来造福永安人民!”
说到此处,他已然完全进入状态,抬眼望向高宜行,索性放下稿件,声音陡然拔高几分:“改革有阵痛,但不改革就是长痛,惨痛的教训告诉我们:长痛不如短痛,养痈必然遗患!我们不能在‘阵痛’面前裹足不前、错失良机。
在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推进改革事业的过程中,我们势必触及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免不了触动一些人的奶酪,比如煤老板的阻挠、煤矿工人的切实利益、财政支出的巨大压力等等,但我们坚信,凡是符合全局利益、长远利益、人民利益的,就要坚定改革信心,增强改革定力,排除一切干扰把改革向纵深推进。
短短两周,万源煤矿便全面完成淘汰退出的所有流程。接下来,永安县政府会严格依照法律法规,依法依规对涉及主体进行合理赔偿,确保改革收尾工作稳慎落地……”
整整半个小时的汇报,高宜行自始至终听得专注无比,手中的笔未曾停下记录,却自始至终没有一次打断。
偌大的会场鸦雀无声,唯有张志霖那铿锵有力、字字千钧的声音在空气中激荡回响!
话音落下,高宜行露出欣慰的笑容,语气笃定道:“‘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式形成的路径依赖问题,成为制约我省高质量发展的顽瘴痼疾。关停小煤窑确实是势在必行,这是基于多方面的严峻现实和长远发展考虑。永安县的做法对头,同时也给我们启发,就算有千难万险,只要方向不动摇,方法找对路,就一定能劈波斩浪、拨云见日,让河东省的煤炭产业真正迎来万紫千红的春天!”
话音稍顿,他的目光精准落在张志霖身上,话语更添分量:“万源煤矿的淘汰退出开了个好头!接下来,永安要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把这项改革持续向纵深推进。我会亲自,志霖同志要定期向我汇报进展。更要总结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向全省推广!”
此言一出,会场内瞬间泛起细微的骚动,随即又迅速沉寂。在座的地市领导们无不面露艳羡——领导亲自关注,特许直接汇报,这份殊荣哪是一个副处级该有的?一道道复杂的目光聚焦在那个挺拔的身影上。
接着,张志霖又汇报了永安县大病二次报销工作。其实这项工作本身没太多可说的,可关键就在于,其他县区已经偃旗息鼓,而永安咬紧牙关把此项惠民政策持续下去,这份 “不放弃”显得永安难得可贵,把群众冷暖放心上、民生所需扛在肩上。
省长在点评的时候,又对永安提出表扬,看向张志霖的目光又柔和了些。这大概就是人常说的,领导往往带有主观倾向,看你顺眼时,你做什么都是对的,优点容易被放大;看你不顺眼时,你做什么都是错的,鬼影子都是黑的。
……
午饭时,张志霖特意安排了回水湾的炖羊肉、大棚菜、食用菌、蜂蜜等永安特色,见缝插针向高宜行展示永安特色。
坐在一旁的河中市委书记赵峰见状,笑着补充道:“志霖同志今年刚卸下回水湾镇党委书记的担子。他力推‘一村一品’,让大棚菜、养殖、种植等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还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 —— 现在河中市一半的蔬菜供应,都来自回水湾镇。”
高宜行听后微微颔首,语气中带着明确的肯定:“民以食为天,农业既是民生保障的基石,也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基层政府本来就该把这类产业放在优先支持的位置。能把乡镇工作干好,才是经得起检验的好干部!”
下午三点,高宜行一行前往回水湾镇,调研农业产业发展。饶他是见多识广,有心理准备,但也被回水湾一个小镇的蓬勃发展惊讶到了。
刚入镇域,繁忙景象便映入眼帘:拉运蔬果的货车往来穿梭、络绎不绝;连片的设施蔬果大棚整齐划一、首尾相接,在阳光下舒展着生机;蜿蜒平整的水泥路通村入户,串联起家家户户;栋栋农家新居窗明几净,透出幸福生活的气息;一个个农业产业基地生机勃勃…… 一幅富民安康、产业兴旺、宜居宜业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生动地铺展在眼前。
(https://www.02shu.com/5036_5036226/4341057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