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章 何凤山的故事(月票加更)
听到刘一民这话,何凤山愣了一下,在中国传统的文化里,对待做好事的态度就是默默不扬名。
在宣传好人好事的视频下面,总是能听到键盘侠吐槽做好事就应该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刘一民又解释道:“何老,您身在国外,八十多岁还回国,说明您也是一位爱国之人。”
“那当然!一民,我是做外交的,做外交的人要知道为谁做外交,第二外交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做外交是为自己的国家做外交,外交的决定因素是实力。
我们最明白弱国无外交,我们做外交是在赔笑脸。所以我深知国家的重要性,国家实力的重要性。”
何凤山掷地有声地说道,谈及以前的外交困局,何凤山用“吾虽心有余,奈何无力回天!”形容。
“我当年在德国上大学,被外国人羞辱。后来到奥地利公使馆,再到维也纳、埃及、墨西哥、玻利维亚。你知道吗?作为外交官,到一个地方最先要了解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当你从欧洲到南美洲,你会看到两个世界。
你作为外交官到不同的国家心态会不一样,当然,我到了南美洲,咱们自己成大国了,腰杆子就硬一点。”
何凤山声音落下,刘一民和黄祖默等人露出一抹了然的笑容。
接着何凤山又说道:“腰杆子硬也没啥用,你再硬,自家的军舰飞机也过不来,人家不买账,反而弄个骑虎难下,贻笑大方的局面。”
何凤山的话仿佛让几人看到一位外交官的无奈,遇见不平的事情只能坐在窗户前扼腕长叹,亦或者大骂一通后再无奈地一屁股坐在凳子上。
刘一民扶住何凤山的胳膊,顺着他的话解释道:“是啊,这就是为什么需要宣扬的原因,现在国力不仅仅是经济实力、军事实力还有文化实力。
咱们国家目前经济军事上不算太强,但也不是弱国。有核武器,还是五常。文化有五千年的积淀,但目前重要的是在国外没有感召力。
您久在美国,肯定明白西方人对中国的偏见很严重,甚至污蔑我们。我们能做的就是打破西方这种信息差,让西方人知道中国人在做很多事儿,只是他们不知道,比如我们在植树。西方人在干什么,他们喊着廉价的口号,还要骂你。
电影里的中国人都是长得奇形怪状,我要把您的事迹写出去,让他们知道中国人也是他们的英雄。在欧洲强国大使不敢做的事情,一个让他们称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干了。
纳粹是什么?还不是西方绥靖政策养出来的!他们什么时候重视过自己的价值观,完全是利益驱使。要是重视二战秩序,也不会让如今的日本开始重新右翼化!
我们要努力让世界人民明白,中国人是什么人!中国人在干什么!中国人想干什么!”
刘一民说到情急之处,愤愤不平地拍了拍桌子,这声音让旁边的何凤山等人都呆住了。
过了一会儿,何凤山鼓掌说道:“好!好!好!有股子气势,咱们中国人就要有这股子气势。我回国数次,每次看改革开放的成果,我都觉得咱们国家离复兴不远了。
先中山总理之遗训,是到了该实现的时候了!”
何凤山比刚才更加的热情,让刘一民拿着《外交生涯四十年》阅读,其中不了解的部分,可以随时问他。
“一民,黄导、小焦你们坐,我让人拿点水果,做点吃的,这一看不是一时半会能够看完的。”何凤山转身出去,让黄祖默和焦晃等人各自寻找书坐下消遣时间。
黄祖默冲刘一民竖起了一根大拇指:“一民,你刚才说的是真好,振聋发聩,振聋发聩啊!尤其是后面这个中国人是什么人!中国人在干什么!中国人想干什么!”
“黄导,咱们就别打扰一民了,让他好好看。”焦晃笑着说道。
黄祖默笑着走出书房,帮何凤山端水果去了。
刘一民详细地翻阅着何凤山的经历,他在1940年后还有一段回国参战的经历。34岁开始做外交,1938年—40年是在维也纳的工作经历,也就是这段时间拯救了许许多多的鱿太人。
不过书中对此事记载有一句话讲述了他做这件事情的原因:
【富有同情心,愿意帮助别人是很自然的事,从人性的角度看,这也是应该的。】
刘一民看完上述的内容,感慨道:“中国人确实太有同理心了,我们总是喜欢换位思考,将别人遭遇到的事情换到自己身上,从而去做事。”
何凤山坐在旁边说道:“当年拉贝保护了那么多的中国人,我就想着自己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谁能想到,恶魔和天使同出在一个国家。”
“德国人和鱿太人的矛盾太大了,一个国家是不可能允许外国人控制本国的经济并且肆意妄为的。希望鱿太人记住这惨痛的教训,像我们中国人一样富有同理心。”
刘一民看完稿子到了吃饭的时间,吃完饭刘一民又走进书房,等所有内容看完之后。
刘一民对何凤山进行了采访,包括里面不了解的地方,还有当时的心境和细节。
“当时德国给了巨大的压力,你也知道,我们我们在38年以前跟德国的关系还不错,购买了德国大量的武器,在中国出现了一批德械师。38年之后关系就不太好了,直到41年断交。德国先后想过各种办法卡我,国内碍于压力,甚至断了经费和文件
德国人先是收了领事馆的房子,我们只能租房。驻德大使三令五申不让我发放签证,后来还告我买卖签证,调查人员查无实据,最后不了了之.”
刘一民将何凤山的回答都记录在了笔记本上:“你当时有没有想过放弃?”
“当然想过。但是当你看到一群人排队站在门外,眼睛里充满了对生命的渴望之时,你就下不了决心。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鱿太少年,他跑了五十多个国家领事馆,都对他关上了大门,最后找到我们,才拿到了一张签证和去往沪市的船票.”
刘一民采访完已经到了晚上九点,何凤山的女儿拉着他们又吃了一顿夜宵。
何曼礼笑着说道:“刘一民教授,你觉得我熟悉吗?”
刘一民认真地审视了几秒,询问道:“曼礼女士,你是记者?”
“对,我是记者,曾经采访过你,也不算采访,我没抢到机会。”何曼礼笑着说道。
“哈哈哈,那实在是不好意思。”刘一民仔细看何曼礼,在美国生活久了,从化妆和神态上都更很像美国人。
吃完夜宵,他们神情愉悦地离开了何凤山的家。焦晃和黄祖默等人还特意让司机靠近海边行驶,想看看美国的海岸夜景。
“这次美国之行,大家都觉得如何?”刘一民将手伸出窗外,没一会儿就收了回去,寒风和海洋的水汽相加,跟南方的湿冷差不多。
“美国确实是个繁荣的国家,但并不是国内所称的理想国。实话实说,来的时候还有人劝我想办法留下来。留下来?首先这吃饭我都习惯不了。”焦晃说着摸了摸肚子。
刘一民心里一惊,幸亏焦晃老爷子靠谱,要是不靠谱真跑了,这次刘一民就丢大人了。
“老焦,我得谢谢你啊!”刘一民感慨道。
焦晃摆了摆手:“放心,我这个人呐,最不喜欢给别人添麻烦,我要是想来,可以大大方方的来。不是用这种方法留下,要不然我焦晃真是没脸见人了。”
回到酒店,刘一民让大家赶紧睡觉,自己坐在床头看了一遍采访记录,发现没什么问题后放心地躺在了床上。
翌日早晨,刘一民被宋希濂的电话吵醒,刚接到电话,宋希濂就迫不及待地问他见面成果。
“我对何老先生做了一次全面的采访,谢谢您啊,要是没有您,我想找到他还不知道得等到什么时候呢!”
“有用就行,你什么时候这么客气了?一民啊,你的私事我可以慢处理,你这个是公事嘛!另外这也是给全体中国人争光的事情,事情传出去,我作为中国人也觉得脸上有光。我们中国人,是好样的。”
接着宋希濂询问了一些具体内容,听得他津津有味,听完后感叹道:“了不得,不容易,很艰难!”
挂断电话,刘一民给弗兰克打去了一个电话,告诉他不需要帮忙找那位中国大使了,刘一民已经找到了。
弗兰克激动地说道:“刘,真的?他在哪里?”
“就在旧金山!”
“这么近?我还以为多在纽约。”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弗兰克听到后笑道:“好有诗意的句子,刘,你准备什么时候开始写?”
“我手头的工作忙完了就开始,接下来一段时间我还会比较忙,具体的我会告诉你。弗兰克,希望你拍好《绿皮书》。”
“刘,你什么时候回国,我到时候去送你!”弗兰克询问道。
“不用了,你现在不是在洛杉矶吗?你好好的准备《绿皮书》拍摄就行。弗兰克,加油!”
挂断电话,刘一民走出房间,黄祖默和焦晃在收拾东西准备回国。
“你们这么急?”刘一民笑着问道。
焦晃将衣服装进箱子:“我是一天都不想呆了。”
“我也是,想老婆了,马上过年了。”黄祖默嘿嘿一笑。
刘一民跟两人谈论了一下《一个人的朝圣》的剧本,电影剧本已经写好,只等来年正式开拍。
“老黄,背景的选择你知道怎么选吗?”
“我知道,选择好看的地方,城市选高楼,乡村选精致的房子,可以旧,但是不可以破。”黄祖默如数家珍地说道。
“对,来年开年你们好好拍,北影厂会给你们充足的经费和支持。他们只出经费,具体的事宜咱们负责。开年之后很快我还会再出国,老黄,老焦,电影的事情就拜托你们了。”
陈升走近喊大家去吃饭,黄祖默和焦晃立即放下了手头的事情。
白天刘一民去找了尼琪一趟,主要是跟她讨论一下刘一民的书在美国整体推广问题。尼琪准备根据美国人的阅读习惯,将刘一民的部分书籍当成合集推广。
刘一民没有什么意见,另外一个就是关于《纸牌屋》这本书的销售协议,双方很快就达成了一致。
1月22日,刘一民一行人坐上飞机离开了美国,黄祖默和焦晃直接在沪市下机,刘一民和中影的翻译陈升回到了燕京。
下了飞机,文化部照例把他们接到了部里,丁达明握着刘一民的手激动地说道:“一民同志,谢谢你,你们辛苦了!”
“丁总,客气了,这次去美国恰逢其会,搂草打兔子,一起办了。”
夏言笑着说道:“美国代理商还专门发电向大家表示感谢,你们在这次的路演宣传中做得很好,问题回答得很妙。”
开了一上午的会,只有一个主题就是对他们美国之行做出表彰。等到中午会议结束,刘一民一溜烟就跑回了家。
刚到家,林业部的电话就打了过来。刘一民回了几句,就挂断了电话。
刘一民抱着刘雨和刘林在书房里走来走去,从箱子里拿出在美国给他们买的礼物。
“来,闺女,讲讲,你们这阵子在家干什么了?”刘一民宠溺地问道。
刘雨举着小手说道:“一、二。”接着挠了挠头发做思考状,见实在想不出来咯咯一笑,趴在了刘一民的怀里。
“好咯,小笨蛋!”刘一民又看向刘林,他比刘雨好一点,能数到三。
作协的人知道刘一民回来之后,也给刘一民打电话让他去作协一趟,看看赴拉美代表团拟选的名单。
“汤书记,容我先休息一阵子,这不还早嘛,别急。”刘一民无奈地说道。
ps:双倍月票最后一天,求求月票!
(本章完)
(https://www.02shu.com/5036_5036057/1111054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