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 《开国大典》交稿
坐在车上,张广年看到汤达成满脸苦涩,忍不住指点道:“老汤啊,你是作协书记处书记,有些事儿该扛就得扛。有些事情需要请示上级,就必须请示上级。
任何一个职位都能会遇到本职难以解决或者难以决策的问题,最重要的是你要分清问题,找到可以去解决问题的人,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下属或者领导。”
张广年明白汤达成的难处,但是也不赞成他做一个不粘锅。汤达成是作协书记,王濛是作协副书记,可是从去年六月开始,王濛就已经成为文化部领导。成为了他这个书记的领导。
汤达成听到后若有所思,冲着张广年讲起自己的为难之处,作协的这副担子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刘一民专心开车并没有插嘴,张广年的话听着像是什么都没讲,其实什么都讲了。
自己能处理的自己处理,处理不了的找上级,但找上级不等于自己不担责。
汤达成听完张广年的话,准备把赴作协赴南美交流代表团的名单拟一个大概,交由文联和部里去决定。
目前文联的主席还是周杨,但是因为前几年“精神污染”遭到批评,身体情况再次恶化,已不再负责文联的具体工作。
但由于这一届还没结束,名义上他还是文联主席。明年在全国文联的工作会上,曹禹将正式被选为文联主席。
来到文化部,三人立即找到了正在处理工作的夏言,门口的等待室内挤满了人,简直搞成了菜市场。
张广年找到夏言的秘书,低声讲了几句,告诉秘书此次前来的目的。秘书看了一眼三人,点头道:“等结束后,我跟沈老讲一下。”
“好。”
张广年拉着刘一民和汤达成来到走廊的尽头低声聊着天,主要是梳理一下汇报内容,到时候好让夏言快速明白几人前来的意图。
“一民,到时候你汇报吧。你把你的思路给夏言同志讲一讲,如有需要补充的,我在旁边做补充。”张广年笑着说道。
汤达成这次没有犹豫,表态道:“一民,我代表作协支持你!”
“多谢了两位,那到时候就我说吧!”刘一民说道。
三人刚聊十分钟,夏言办公室的门就被打开了,刘一民看到刘佩然从里面走了出来。
刘佩然看到刘一民愣了一下,走过来好奇地问道:“一民?你是来跑经费的?不对吧,咱们文研所的经费一直够啊!”
“刘厂,提经费多俗呐,有一点作协的事情想要向沈老汇报一下。”刘一民笑呵呵地说道。
刘佩然闻言:“夏言同志心情不是很好,你们可要注意点。过年了,这办公室搞成了菜市场,说实话,要是我我也高兴不起来。”
还没聊上两句,夏言的秘书立即冲他们招了招手,示意他们进去。刘一民三人当即朝着办公室的方向走去,汤达成情不自禁地握紧了手中的文件。
刘佩然佩服地说道:“你们插队啊!我们都快等了一上午了,后面的人要咬牙喽。”
刘一民一边走一边询问了一下《绣春刀》和《南侨赤子》的票房情况,刘佩然笑着说道:“《绣春刀》和《南侨赤子》率先在港澳和东南亚上映,评价都很好,票房也不错。《南侨赤子》在东南亚尤为受欢迎,票房目前有九百万美元。
这不做出了成绩,我要经费都得绷直了身子要。”
“为啥?”汤达成随意地问了一嘴。
刘佩然拍了拍腰杆:“咱腰杆太直,弯不下去嘛!”
“刘佩然啊,刘佩然,我还以为你是腰间盘突出呢!”张广年打趣了一句。
“哈哈哈,祝你们汇报顺利,我得回厂里安排工作了。”刘佩然哼着《南侨赤子》的主题曲,晃悠悠地离开了文化部。
走进夏言的办公室,夏言正拿着热毛巾敷头。他看到三人进来后,指了指沙发,头疼似的呻吟了一声,搞得三人面面相觑,不知道该不该讲。
“你们三个别站着了,赶紧坐。”夏言将毛巾从额头取下擦了擦脸,疲惫地说道。
刘一民吸了一口气,又将宋希濂和白先勇的事情讲了一遍。夏言没有说话,继续听刘一民讲了下去。
“当时我跟宋希濂将J说,要是他实在是有顾虑,就以我的名义邀请他来大陆访问。后来我又一想,邀请一个人也是邀,一群人也是邀,无非是多花费点吃的和住的。”刘一民笑着说道。
汤达成接话道:“放一只羊是放,放一群羊也是放。”
“老汤这话听着不好听,但实际上就是这个意思。况且人成团,影响力大,方便咱们做两岸文艺领域的统一战线工作。”张广年觉得汤达成的形容不太对,连忙补充了几句。
夏言右手拿着茶杯,左手的茶杯盖非常有频率的磕着茶杯边儿,眉头忽而紧皱忽而舒缓。
刘一民看了张广年和汤达成一眼,三人都没有再说话,静静地等夏言思考。
屋子里很安静,挂在办公桌对面的钟表“嗒嗒嗒”的行走着。过了好大一会儿,夏言才缓缓地吐出几个字:“是个好主意,但咱们要考虑到对岸当局的反应。会不会引起对方的警惕和紧张?”
“所以,咱们要想办法淡化官方色彩。”张广年说道。
汤达成道:“那就不能由我们作协出面,可以由笔会或者一些研究学会的名义邀请。”
夏言将茶杯放在桌子上,起身踱步又坐下:“这件事情我支持,但是得向文联的委员通报一下相关情况。一民,你跟你老师讲了吗?”
“没有。”刘一民连忙摇了摇头。
夏言笑着说道:“以后啊,这些事情都可以跟老万讲讲,他是文联的委员嘛,再说了,以后咳,反正老万呐,得让他多担些文联的工作,不能总守着话剧和燕京文联那一亩三分地。”
张广年听到这话有所猜测,文联的工作多,但是现在没个真正管事的,很多事情进行的名不正言不顺。
刘一民感觉到张广年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面上装作什么都不了解的样子。
夏言起身拿起电话跟曹禹碰了碰意见,曹禹在电话那头表示完全支持,建议以“文研所”的名义邀请。
“老沈呐,文研所是燕大下面的所,官方色彩没那么浓厚。另外一民邀请的话,以此名义最好。文研所不是研究传统文化嘛,就以《传统文化研讨会》之类的名义邀请。
我的意见是赞成!”
夏言说道:“好,我就知道你会同意。不过兹事体大,我建议文联办公室出份报告,征求一下文联同志们的意见怎么样?”
“老沈,我不建议。越少的人知道越好,不如直接向上汇报,上面点头,文联不出面,直接交给文研所去办就行,中间少些人和事的掺和。”曹禹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夏言拿着话筒思考了一分钟,终于同意了曹禹的看法,不过在向上级汇报之前,决定向住在沪市的巴金通报一下情况。
“你们三个先回去吧,有具体的消息我通知你们。一民,你留一下。”
汤达成连忙说道:“还有一个事情,就是赴南美洲代表团的问题,很多同志都表达了想去的意愿,我们名单准备起来非常困难。”
“这个啊,你们到时候拟个名单过来,我亲自勾选,人数嘛,在六人左右为好,要择一位能够代表中国文坛的老同志。这个嘛,我来选吧。”
听到夏言这样说,汤达成七上八下的内心瞬间放松了下来,跟着张广年走出了办公室。
等两人离去后,夏言冲刘一民说道:“根据老万的建议,到时候可以以文研所的名义邀请交流,目的嘛,保护传统文化。你没意见吧?”
“我没意见,到时候时间可以到四五月份,正值春暖花开,姹紫嫣红的季节,没那么热,也不冷。”刘一民建议道。
“可以,出访南美,定的时期在二月底到三月中这段时间。作协人没确定,时间也没确定,文联接手以后,准确的时间会尽快出来。这次去南美,相关准备工作你要准备好,你面对的可是一个世界级的南美文豪。”
“我明白!”
等到刘一民走出办公室,张广年和汤达成立即看向了刘一民。刘一民向他们解释了几句,张广年点头道:“是应该好好准备。”
文化部出来以后,刘一民去了人艺见了曹禹一面,曹禹给刘一民倒了一杯茶:“来吧,喝杯热茶,你小点子挺多的嘛!”
“老师,早知道先来跟您汇报一下。”刘一民接过曹禹手里的茶壶,给曹禹倒了一杯。
曹禹举起茶杯,吹了吹热气:“这一摊子事,其实我也不想管。但没办法,我只能多举举手,表表态。但你要记住,态有时候不是那么好表的。你再仔细给我讲讲你的想法。”
“好!”刘一民先复述了一遍,又讲了讲自己这样做的目的。
“整个岛上其实有不少左翼进步作家,另外还有一些统派作家。力量不组织起来,永远是一盘散沙,只有组织起来,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我们得了解岛上社会的特殊性,美西方渗透之深,时间越长,遗毒就扩散的越大。
这时候,就需要这么一股子力量,能够帮忙做点事情,争取形成一个文人、教授这样的一个知识分子联盟,教化岛上的年轻人。”
“你就不怕没效果?”
“老师,搂草打兔子,本来交流就是顺便的事儿,有总比没有好。另一方面,我们要提高大陆在华人文学里面的地位,成为正统。”刘一民说道。
曹禹品了一口茶:“行啊,想的够多的。”
“下面的车是你新买的?”
“您看到啦?”
“上班的时候我听大家都在讲,刘一民同志了不得,左屁股坐皇冠,右屁股坐普桑。”
刘一民黑着脸说道:“这谁啊,这不是毁我嘛!”
“哈哈哈,我说的。”曹禹爽朗地笑道。
“嗐,本来就不太想开部里的车。不过这是我买给朱霖的,上下班刮风下雨太辛苦,有辆车好点。就比如现在,从西郊赶过来,早晨零下十度。”刘一民说道。
“小朱会开吗?”
“这两天我正在教!”
下班之后,刘一民载着朱霖再次来到人少的地方带着她练车,练到天完全黑,才回到了华侨公寓。
到了楼下,刘一民给朱霖演示了一个标准的侧方停车,朱霖看的连连摇头,这动作实在是太难了。
“别急,慢慢学。”
接下来的时间,刘一民都在忙着教朱霖练车,周末的时候两个人要练全天。慢慢地,朱霖能够上路了,就是倒车入库和侧方不会。好在单位和路上车都少,往往并不需要倒车入库或者是侧方。
即使朱霖能慢悠悠地开车到人艺,但她也不敢一个人开,刘一民还得坐在副驾驶指挥着。
“刘老师,我发现我拐弯的时候经常手忙脚乱,这直走还行。”朱霖紧张地说道。
“直行肯定容易,但是也要看好路,把握好方向盘,不要走歪了。”
等朱霖到了人艺,刘一民再开车回去,晚上再过来接朱霖。马上要放假了,朱霖将人艺的工作做个结尾,准备早点回老家过年。
中间刘一民去了广播电台大楼,《青年夜话》电台节目已经录制了好几期,严家炎正在录制《水浒传》。
见严家炎录制节目没出现什么问题,刘一民也就没在广电多待。他还有一件事情,那就是《开国大典》的剧本已经写完了,赶紧交给八一厂。
到了八一厂,刘佩然看到刘一民后一脸的出乎意料:“一民,你怎么来了?”
“怎么?刘厂不欢迎我。”
刘佩然握住刘一民的大手说道:“怎么不欢迎你?我是想着马上要过年了,你在年前不会再来咱们八一厂了。”
八一厂里正在发过年的东西,米面粮油、大白菜一车车的往厂里面拉,刘一民看到冯恩和拿着麻袋咧着嘴装东西,甭提多高兴了。
今年八一厂挣了不少钱,《南侨赤子》是多方联合拍摄,挣的比较少,但是电影局认为拍的极好,给了一大笔奖励。
有钱了,职工的福利就提上去了。
“一民,《忠犬八公》的全球票房是四千六百万美元,其它的版权收入,达到了八百万美元。美国票房占据了全球票房的一半,都是你的功劳。
《绣春刀》目前是两千万美元左右,估计最终也就是四千万上下。”刘佩然拉着刘一民走进办公室,给刘一民拿出一包好茶叶让他带回家喝。
“刘厂,这茶叶好啊,香。”刘一民觉得刘佩然口气大了,什么叫《绣春刀》也就四千万上下。
刘佩然拉着刘一民询问《绣春刀》第二部什么时候写好,必须给他们八一厂,不要给沪影厂。
“上次,徐桑楚找你,我知道,肯定是要剧本。但是一民,咱们说好了,一二部都是给我们的。”
“好,我知道,刘厂,等写好了交给你们。我说过的话,一个吐沫一个钉,什么时候都算话。这次来是《开国大典》的剧本写好了,你们八一厂先看一看。”
刘一民从包里将剧本拿了出来,递给了刘佩然。
“哎呀,我都!”刘佩然拍了拍脑袋,他差点忘了这件事情,最近太高兴了,都高兴过头了。
刘佩然忙戴上眼镜坐在沙发上阅读了起来:“一民,你自己坐,后面有茶有书,你喝茶看书看报纸,等我把剧本看完。”
“你看。”刘一民坐在刘佩然的办公椅子上,拿起今天的报纸看了起来,马上过年了,上面的内容略显无聊,大多都是一些拜年或者一些会议新闻。
翻到《中青报》的时候,刘一民看到了《中青报》记者采访李兰勇的文章,称赞李兰勇为致富带头人,退伍后像一头老黄牛一般,拉着全大队人一起致富。
旁边配了一副“李兰勇单手托着一包瓜子”的照片,李兰勇的笑容格外感染人。
刘一民轻笑一声,今年这炒货不愁卖了,麦香瓜子的牌子会慢慢打向全国。只要稳步发展,光靠卖瓜子能稳住整个集体的收入。
刘佩然看着剧本,时不时的嘴角一裂,发出嘿嘿笑声。尤其是当看到光头大喊“文白无能,丧权辱国”、“德邻无能,看来我必须出山”之时,乐的他忘了刘一民正在旁边。
当看到光头的孙子念李煜的“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时,直接笑出了声,站起来冲刘一民说道:“一民,你实在是太坏了,哈哈哈。”
“刘厂,您是一厂之长,这样大笑不合适吧!”
“哈哈哈,哎呦喂,笑死我了。仓皇之时的笑感,用幽默的片段来表达光头的颓势,确实像你所说的将历史人物的日常生活结合了起来,把这个人给写活了。”说到这里,刘佩然脸色再次严肃了起来。
所谓批评者,批评的就是把光头给写“活”了。
ps:今日一更,之后补吧,要返程了,好累,接下来补。
(本章完)
(https://www.02shu.com/5036_5036057/1111053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