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确定氰化物来源
第133章 确定氰化物来源
翌日。
两个探组分头行动,韩凌和童峰去调通话记录,张彦东和杨晖去了青昌大学,面见校领导协调对实验室的调查工作。
调查实验室,涉及到多个岗位领导和岗位人员,其中就包括实验室主任、药品管理员、保卫处人员以及学校的安全员,他们自有一套流程。
张彦东和杨晖两人只需从旁协助和监督即可。
青昌大学有学生牵扯到刑事案件,而且警方还怀疑实验室有氰化物丢失,这对校领导来说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一旦核实,将会有很多人受到处分。
未来,在危险化学品的管理上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动,当前已经很严格了,出事了会更加严格。
上午十点,韩凌童峰从运营商那里拿到了通话记录,随后开车赶往青昌大学。
路上,韩凌仔细查看任艺的通话记录,并和任艺手机里列印出来的通讯录备注对比,半年以内,没有发现有谁在警方的调查范围之外。
父亲,吕展鹏,杜俊才,宿舍同学,研究生导师—这些都是任艺平时经常联系的人O
「有发现吗?」开车的童峰询问。
韩凌摇头:「没有,看起来比较正常。」
童峰:「那——问题就出在吕展鹏那边?或者任艺妈妈那边?」
韩凌收起资料:「等其他人的调查结果吧,我们先把氰化物的来源搞清楚,反正要么来自吕展鹏的公司要么来自青昌大学。
目前看,来自青昌学的可能性比较,任艺只要知情,大概率也会参与。」
闲聊中青昌大学到了,两人和张彦东杨晖会合,此刻学校对实验室的调查工作已经开始,所有相关课程全部暂停,任艺的同学和导师都被叫了过来。
他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只听说实验室在氰化物的取用上出了问题,和任艺有关。
连刑警都来了,估计是引发了不良后果。
各岗位负责人很有经验,商议过后针对三方面展开倒查。
第一,标准品库和剧毒化学品柜。
这两个地方双人双锁管理,领取需要详细记录和导师签字。
第二,特定反应的原料。
第三,已配置好的溶液。
张彦东说出了自己的意见,换位思考,如果我是任艺,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得到氰化物。
这个问题很好回答,只有两种可能:利用管理漏洞直接获取,以及利用专业知识自己制造。
「任艺应该不具备提取能力。」面对实验室主任和众多校领导,任艺的研究生导师很积极,说出自己的判断,「提取分两种,生物提取法、直接从含氰化合物中提取,生物提取法难度极高,从含氰化合物中提取过程繁琐且危险性太大,在学校里无法偷偷实现。「
听完导师的话,实验室主任开口:「也就是说,只能利用漏洞偷取,是吗?「
导师点头:「我觉得是这样。」
既然公安局的刑警来了,他们基本默认确实有氰化物丢失,且偷氰化物的是任艺。
没有确凿的线索,警察不可能上门,大张旗鼓的要求学校调查。
「有哪些方法?」张彦东询问。
研究生导师思索片刻,下意识去看在场的学生,她在考虑当著这么多人的面「传授」
偷化学品的方法,是否不妥。
张彦东看出对方在想什么,说道:「没关系,把该说的都说出来,以后可以帮助学校管理危险化学品,防止类似的事情发生。」
见校领导点头,导师这才开口:「三个办法吧。
首先,蚂蚁搬家式,在需要使用氰化物的实验中,每次称量都比实际需要多称一点点,比如实验需要100毫克却申请120毫克,多出来的20毫克,可以在无人注意时用称量纸或微型离心管偷偷转移走,多次积累就能获得可观的数量。
第二个方法是废物回收,谎称某个氰化物试剂或溶液变质、受潮、污染,申请按照危险废弃物流程处理,在负责处理废液的过程中,用外观相似的替代品进行调包。
第三,夸大材料用量,这种方法可以一次性获得大量氰化物,但条件比较苛刻,需要独立实验,并且绕过了我以及实验室的核对。「
众人看向公安局的警察。
三个方法都是盗窃者的主观行为,和学校的管理没有关系。
再严格的管理,总会有人找到规则漏洞,很难防住,除非在每个实验者的身上安装摄像头,连上厕所都拍下来,不现实。
韩凌问:「哪个法对学生来说更容易实现?」
导师:「第一种方法,每次只获取一点点。」
韩凌点头:「那就查吧,任艺的所有实验记录仔细查一遍,我们需要证据证明任艺在氰化物的使用上存在问题。「
氰化物成人致死量大概50毫克左右,若每次取一点点,任艺需要行动多次。
当次数多了,问题也就多了。
「好。」
导师点头,马上去找任艺的实验记录,她可不想牵扯到刑事案件中,也不想因这件事受到学校处分,积极一点总归是没错的,说不定能「戴罪立功」。
针对实验室的调查工作持续到下午,最终结果出来了。
有问题。
问题出在实验记录上,数据不对。
通过计算理论使用量和实际使用量,发现任艺的领取量确实存在虚高的情况,每次控制在5毫克以内,按照正常损耗混弄了过去。
平时不查的话,很难发现。
实验操作者本人想在实验中动点手脚,太容易了,总会有办法。
详细过程韩凌他们听不懂,也不用听懂,只需知道结果就行了:任艺利用实验之便,多次偷取氰化物,总量已经达到了可以致死的程度。
调查结果即刻报告给了专案指挥中心,季伯伟再次提审任艺。
「你是化学研究生,在这方面比我们专业,应该清楚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能被学校查到,什么取用量、实验记录之类的就不说了,你的导师、实验室主任还有安全员都参与了调查,我就问你一句话,拿走的氰化物用来干什么了?「
任艺微微低著头,不说话,看来是默认了。
季伯伟不是诈她,学校能不能查到、会如何查到,作为研究生的她清楚的很,狡辩没有意义。
「沉默解决不了问题。」季伯伟继续开口,「杜俊才死于氰化物中毒,你从实验室偷取了氰化物,而且作案动机也有,真的要继续耗下去吗?」
任艺道:「我承认偷了氰化物,但我没有杀杜俊才,法律规定,偷取剧毒物质处治安拘留惩罚,我认。
至于偷氰化物干了什么,那是我的隐私,只要没有造成不良后果,我可以不回答。「
此时此刻,双方基本明牌。
站在任艺角度,我知道警察确定了杀人嫌疑,但你们没有证据,我不承认。
站在警察角度,我知道是你参与了杀人,也知道你不见棺材不落泪的想法。
若没有新的线索和证据,会僵持。
方向是对的。
任艺参与了毒杀杜俊才,但只提供作案工具,真正动手的另有其人。
入户精准投毒,需要钥匙,还需要对杜俊才的生活习惯有著清晰的了解,再加上吕展鹏预备杀人计划和其他可疑行为,那么吕展鹏应该也参与了。
潘霞莫名其妙从坏掉的栅栏进出小区,还撒谎,说明她就算不是共犯,也很有可能是知情者。
对这三个人,要进行不间断的审讯,只要其中一个人松口即可。
专案组准备将潘霞作为突破口。
审讯不停,外围的调查不停,共同努力推进案情。
三天后。
季伯伟召开第N次会议,总结当前的调查结果,讨论未来的调查方向。
审讯依然停步不前。
不论是任艺还是吕展鹏还是潘霞,都一口咬定杜俊才的死和他们无关,哪怕审讯人员和潘霞打亲情牌,明确告知儿子要面对的后果,依然没能突破这位母亲的心理防线。
外围调查,也暂时没有找到新的可疑人员。
「潘霞这个人不对劲,不符合她的人设。」胡立辉在会议上说话,「吕展鹏和任艺也就罢了,潘霞一个中年妇女,心理素质不该这么强,应该有人明确告知了她利害关系。」
说实话,吕展鹏会因杀人罪被起诉。
不说实话,吕展鹏很有可能无罪释放。
上下差距还是很大的,只要对作案手法有信心,缄口不言是最好的选择。
事实的确如此,专案组查了这么多天,依然没有证据证明吕展鹏涉嫌杀人,时间拖得越久,潘霞的期望和信心会越大。
方舟道:「另一种可能,下毒的人就是潘霞,只要她不开口儿子就安全,所以她能坚持扛过审讯,不过从技术中队的足迹分析看,入户下毒的应该是男性。「
技术中队已经多次复勘案发现场,并对现场所有脚印进行了深度的足迹分析,最终确定重叠后的新脚印来自吕展鹏的鞋。
从潘霞双脚大小、吕展鹏的鞋大小、脚印压力、步态距离多方面判断,潘霞没有穿著儿子的鞋作案。
案发下午,吕展鹏一直待在分局。
那么就是有第四个人,穿了吕展鹏的鞋。
...
ps:第二章在晚上,还剩千字,稍微有点卡文,我慢慢写。
最近存稿彻底告罄,所以更新时间偶尔出现不稳定,这几天再存点,把更新时间持续稳定在每天下午六点。
欠的三更不会忘的。
(https://www.02shu.com/5036_5036041/1111101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