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名义:从汉大开始崛起 > 第26章 党校深造

第26章 党校深造


获得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一个月后,一纸调令送到了宁方远的办公室:经省委研究决定,宁方远同志任常洛市委常委,兼任双峰县委书记。

这个消息在双峰县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县委常委们纷纷前来祝贺,语气中多了几分敬畏。市委常委兼县委书记,这在常洛市的历史上是不多见的,通常意味着即将获得重用。

宁方远自己却很清醒。他知道,这个市委常委的头衔更多是一种过渡安排,他这个双峰县委书记当不了几个月了。按照惯例,接下来很可能会调任常洛市常委副市长,或者到省直部门任职。

就在他暗自揣测下一步动向时,办公桌上的红色保密电话响了起来。这是直通省城的专线,通常只有重要事情才会使用。

"方远啊,我是刘长生。"电话那头传来熟悉的声音。

"刘书记好!"宁方远立即恭敬地回应。

"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刘长生的语气中带着笑意,"中央党校地厅级一年制的青干班开始报名了,我给你争取了一个名额。"

宁方远顿时愣住了,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中央党校青干班?一年制?"

"没错。"刘长生肯定地说,"这期青干班面向全国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要求45岁以下,地厅级或拟任地厅级。你完全符合条件。"

宁方远激动得一时说不出话来。中央党校的青干班,被誉为"干部摇篮",是培养高级领导干部的重要途径。能进入这个班学习,意味着进入了组织重点培养的视野。

"刘书记,太感谢您了!这个机会太珍贵了!"宁方远连声道谢。

刘长生笑着说:"不用谢我,这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这期青干班中,符合报名条件的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绝大部分都去了,咱们汉东也不好例外嘛。"

虽然刘长生说得轻松,但宁方远知道,如果没有这位老领导的大力推荐,这个机会很可能就与他失之交臂了。全国符合条件的人很多,但名额有限,竞争异常激烈。

"什么时候报到?"宁方远平复了一下心情问道。

"九月初开学,八月底前报到。"刘长生说,"你抓紧时间安排一下双峰县的工作。学习期间要专心致志,这可是难得的充电机会。"

"请书记放心,我一定珍惜这次学习机会,绝不辜负您的期望。"

挂掉电话后,宁方远久久不能平静。他走到办公室窗前,望着窗外欣欣向荣的双峰县城,心中感慨万千。

从1994年来到双峰县,到现在已经四年多了。这四年多来,他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这片土地上,带领双峰县实现了从贫困县到经济强县的跨越。现在即将离开,心中难免有些不舍。

但宁方远更清楚,中央党校的学习机会意味着什么。这不仅是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梯,更是为将来承担更大责任做准备。他必须把握好这次机会。

接下来的几天,宁方远开始紧张地安排交接工作。他首先找来县长吴平,详细交代各项重点工作的进展情况。

"吴县长,我九月份要去中央党校学习一年,县里的工作就交给你了。"宁方远开门见山地说。

吴平既惊讶又羡慕:"中央党校?恭喜宁书记!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

宁方远摆摆手:"机会难得,责任也更重了。等学习结束,我应该不会再回双峰了!我走之后,你要特别注意这几项工作:一是中药材产业园区的建设,二是双峰山旅游开发,三是民生改善工程..."

两人详细讨论了各项工作的交接事宜。吴平郑重承诺:"宁书记放心,我一定按照您制定的规划,把工作抓好。祝您在党校学习顺利!"

随后,宁方远又分别与各位县委常委谈话,交代相关工作。大家都为他感到高兴,同时也表示会全力配合吴平的工作,确保双峰县的发展不因书记的离开而受影响。

消息很快传开了。宁方远陆续接到了许多祝贺电话。

最先打来的是高育良:"方远啊,听说你要去中央党校了?这可是大好事!好好珍惜这个机会,党校里能学到很多东西,也能结交不少朋友。"

接着是常洛市的各位领导,有的真诚祝贺,有的则带着几分羡慕。甚至一些曾经对他持怀疑态度的老领导,也打来电话表示祝贺。

最让宁方远感动的是双峰县基层干部和群众的自发祝贺。许多乡镇书记、村长亲自来到县委,表达对他的祝福和不舍。

"宁书记,您一定要回来啊!双峰县需要您这样的好领导!"一位老支书握着宁方远的手,眼中含着泪花。

宁方远感动地说:"老支书放心,我只是去学习一年。双峰县是我的第二故乡,有机会我一定会回来的。"

在众多的祝贺电话中,有一个特别让宁方远在意——祁同伟打来的。

"宁书记,恭喜您。"祁同伟的声音平静中带着一丝复杂,"中央党校是个好地方,能改变很多人的命运。"

宁方远听出了话中的深意:"同伟,你最近怎么样?"

"还行。"祁同伟简短地回答,随即转移了话题,"祝您在党校学习顺利,前程似锦。"

挂掉电话后,宁方远久久不语。他知道祁同伟的话中有话——中央党校确实能改变命运,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这样的机会。

八月底,宁方远交接完所有工作,准备赴京报到。临行前,他在双峰县最后一次调研,走访了几个重点企业和乡镇。

在中药材产业园区,工人们自发组织起来为他送行:"宁书记,谢谢您为我们做的一切!祝您学习顺利!"

在最偏远的山村,村民们拿出自家产的土特产:"宁书记,带去北京尝尝,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

看着这些淳朴的百姓,宁方远眼中湿润了。这四年的艰辛付出,在这一刻都变得值得。

离开双峰县的那天,县委大院挤满了送行的干部群众。宁方强忍着不舍,与大家一一告别。

在众人的目送下,宁方远坐上了前往省城的汽车。他知道,这一次离开,意味着人生新阶段的开始。中央党校的学习,将为他打开更广阔的天地。

到达省城后,宁方远先去见了刘长生。老领导语重心长地叮嘱:"方远啊,党校是个大熔炉,能学到很多东西,也能结交很多人脉。但要记住,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升官,而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书记的教诲我牢记在心。"宁方远郑重承诺。

第二天,宁方远登上了飞往北京的航班。望着窗外渐渐变小的城市,他心中充满期待。

中央党校,这个培养中国共产党高级领导干部的最高学府,将为他带来怎样的洗礼和提升?一年后的他,又将走向怎样的人生新阶段?

所有的答案,都将在未来的学习中慢慢揭晓。而此刻的宁方远,已经做好了迎接新挑战的准备。他知道,这只是他政治生涯中的一个新起点,前方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https://www.02shu.com/5036_5036009/4430850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