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刮骨疗毒
宁方远在天州市的一个月调研,让他看到了这个农业市光鲜表面下的深层问题。他走访了全市三区五县,与各级干部、企业代表和普通群众进行了深入交流。越是深入了解,他的心情就越是沉重。
在天州市最偏远的青林县,宁方远看到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县政务服务中心门可罗雀,工作人员无所事事,有的甚至在上班时间打牌。而前来办事的群众却要跑好几趟才能办成一件简单的事。
"宁市长,您不知道,这里办事都得找关系。"一位老农偷偷告诉宁方远,"县里各个部门的领导都是亲戚连着亲戚,普通老百姓根本办不成事。"
在另一个县,宁方远发现县里重点工程的中标企业,竟然都是县委书记亲戚开的公司。工程质量堪忧,但验收却总能顺利通过。
最让宁方远痛心的是,在天州市经济开发区,几家外来投资企业向他诉苦:"我们来这里投资两年了,手续至今没办全。各个部门互相推诿,明里暗里都要打点。再这样下去,我们只能撤资了。"
调研结束后,宁方远带着厚厚一叠调研笔记,心情沉重地回到办公室。他明白,天州市经济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不是资源匮乏,不是区位劣势,而是政治生态出了问题——几个县区成了县委书记的"独立王国",官场裙带关系严重,营商环境恶劣。
"如果不先解决这个问题,再好的发展思路也落实不下去。"宁方远在笔记本上重重写下一行字:"刮骨疗毒,重整政治生态"。
第二天,宁方远找到市委书记郑国涛,详细汇报了调研发现的问题。
郑国涛听完后,长叹一声:"方远同志,你说的这些情况我都知道。但是...法不责众啊!涉及的干部太多,牵一发而动全身。真要动起来,恐怕会引发更大的问题。"
宁方远坚定地说:"郑书记,脓包不挑破,只会越烂越大。现在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天州市的发展。再不动手术,就会错过发展机遇期。"
郑国涛面露难色:"我在天州工作这么多年,何尝不想改变?但是这里的利益关系盘根错节,很多干部都是本地成长起来的,关系网很深。真要动起来,阻力会很大。"
宁方远直视着郑国涛的眼睛:"郑书记,您在这里工作这么多年,手里总该掌握一些证据吧?不需要全面开花,可以先从几个问题最严重的县区入手。"
他顿了顿,放低声音:"我来之前,裴书记特意交代过。如果天州市经济发展得好,您未必不能提一级退休。"
这句话触动了郑国涛。他今年57岁,如果能在退休前解决副部级待遇,无疑是最好的结局。
郑国涛沉思良久,终于下定决心:"好!既然裴书记有这个意思,我就陪你赌一把!"
他站起身,从保险柜里取出一份厚厚的档案:"这些年来,我确实收集了一些材料。但是一直没敢动,就是因为牵扯面太广。"
宁方远接过档案,仔细翻阅。里面记录了几个县区主要领导干部的违纪违法线索,包括滥用职权、利益输送、裙带关系等问题,证据确凿。
"有了这些材料,我们就可以有的放矢了。"宁方远说,"我建议成立一个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您任组长,我任副组长。先从问题最突出的青林县入手。"
郑国涛点头同意:"好!就按你说的办。不过要注意方式方法,既要解决问题,又要保持稳定。"
第二天,市委召开常委会,决定成立"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郑国涛任组长,宁方远任常务副组长。会议决定首先对青林县进行重点整治。
消息传出后,天州市官场顿时暗流涌动。有人支持,认为早该整治了;有人观望,看这场整治能进行到什么程度;也有人开始活动,想要蒙混过关。
宁方远亲自带队进驻青林县。他采取的策略是"抓大放小、重点突破"。首先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县住建局入手,查处了局长滥用职权为亲属企业谋利的问题。
"宁市长,住建局局长是我老同学,能不能通融一下?"说情电话很快打来了。
宁方远坚决回绝:"对不起,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如果确实有问题,谁来说情都没用。"
查处住建局局长后,宁方远顺势深入调查,发现了更严重的问题——县委书记的儿子垄断了全县的砂石生意,价格高出市场价一倍,所有工程都必须用他家的材料。
"宁市长,这个案子牵涉到县委书记,要不要慎重考虑?"工作组有人建议。
宁方远斩钉截铁地说:"不管涉及到谁,一查到底!"
调查过程中,各种阻力接踵而至。有人说情,有人威胁,有人甚至制造事端想要阻挠调查。但宁方远毫不退缩,在郑国涛和裴一泓的支持下,坚决推进整治工作。
最终,青林县委书记被免职调查,一批违纪违法干部被查处。消息传出,全市震动。
"看来这次是动真格的了!"天州市的干部们开始重新审视这位新来的常务副市长。
宁方远趁热打铁,在全市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整治月"活动。他公开承诺:"在天州,不需要找关系也能办成事,不需要送红包也能获得公平对待!"
他推行"阳光政务",要求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公开流程、公开时限、公开结果;建立"投诉直通车",群众可以直接向市纪委反映问题;实行"首问负责制",杜绝推诿扯皮。
这些举措受到企业和群众的欢迎,但也在官场引起不少抵触情绪。一些干部认为宁方远"太过激进","破坏了几十年的规矩"。
甚至有人开始散布谣言,说宁方远"借整治之名排除异己","想要搞乱天州"。
面对这些阻力,宁方远没有退缩。他在一次干部大会上说:"我知道,有些人说我太较真,破坏了‘规矩’。但是我想问,这些‘规矩’是谁的规矩?是党的规矩,还是少数人的规矩?是造福百姓的规矩,还是谋取私利的规矩?"
他坚定地表示:"如果坚持原则就是较真,那我宁愿一直较真下去!如果为民办事就是破坏规矩,那我宁愿破坏这些不合理的规矩!"
这番话赢得了在场干部的热烈掌声。许多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干部开始支持整治工作。
在郑国涛的坚定支持下,天州市的政治生态整治工作稳步推进。三个月时间,共查处违纪违法干部47人,调整不作为、慢作为干部23人,选拔重用了一批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年轻干部。
营商环境明显改善,之前想要撤资的企业重新坚定了投资信心,新的投资项目也开始落地。
最让宁方远欣慰的是,老百姓对政府的信任度明显提升。一位老农拉着他的手说:"宁市长,现在去政府部门办事,再也不用找关系了!"
郑国涛也感慨地说:"方远啊,看来这把赌对了!天州确实需要这样的刮骨疗毒。"
宁方远知道,这只是第一步。政治生态的彻底好转需要长期努力,发展经济的任务更加艰巨。但他相信,只要方向正确,步伐坚定,天州一定能够迎来发展的春天。
在这场刮骨疗毒的过程中,宁方远也赢得了天州干部群众的尊重和信任。这为他接下来推动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而天州市,这个曾经沉寂的农业市,正在悄然发生着深刻的变革。
(https://www.02shu.com/5036_5036009/44308499.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