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新任
2004年下半年,整个汉江省都在为天州市申报副省级城市而忙碌。从省委到市委,各级干部都投入了大量精力准备申报材料,协调各方关系。裴一泓书记更是亲自带队赴京汇报,争取支持。
宁方远虽然知道希望不大,但还是全力配合省委工作。他组织专门班子,精心准备天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全面展示天州的发展成就和未来潜力。
"即使申请不下来,也要让中央看到天州的发展,看到汉江省的努力。"宁方远在准备会上说,"这对天州未来的发展也有好处。"
果然,2005年初传来消息:天州市申报副省级城市未获批准。理由是天州虽然经济发展快,但综合实力和区域影响力还不够,特别是科教文卫等软实力方面还有差距。
消息传来,天州市的干部们难免有些失落。但宁方远在市委常委会上给大家鼓劲:"申请副省级城市不是最终目的,促进天州发展才是根本。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查找不足,补齐短板,推动天州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就在这时,2004年全年经济统计数据正式出炉:天州市GDP总量首次超过省会宁川市,跃居全省第一!增速继续保持在全省前列。
这项成绩的取得,让整个汉江省为之震动。一个地级市超越省会,这在汉江省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裴一泓立即抓住这个机会,在省委常委会上提出:"天州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宁方远同志功不可没。现在宁川市的发展遇到瓶颈,需要新鲜血液。我建议由宁方远同志担任宁川市长。"
这个提议在常委会上引起了激烈讨论。有的常委认为:"宁方远同志才40岁,任正厅级才两年多,资历尚浅。宁川是省会,市长位置很重要,应该由更成熟的干部担任。"
但裴一泓力排众议:"用人不能唯资历论!宁方远同志在天州的工作成绩有目共睹,他的能力和魄力正是宁川需要的。我们要敢于打破常规,大胆使用优秀年轻干部。"
省长赵安邦也表示支持:"我同意裴书记的意见。宁川现在需要的是改革创新的闯劲,宁方远同志在这方面很突出。"
在裴一泓的坚持下,省委常委会最终通过决定:任命宁方远为宁川市委副书记、代市长。
与此同时,省委也对天州市领导班子作出调整:省发改委主任调任省委常委、天州市委书记,接替宁方远的工作。
接到任命通知时,宁方远正在天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调研。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真正要离开奋斗了近六年的天州,他还是感到深深的不舍。
回到市委,他立即开始交接工作。与新任市委书记的交接进行得很顺利,两人都对天州的发展思路有着高度共识。
"方远同志,你为天州打下了这么好的基础,我一定会继承好、发展好。"新任书记诚恳地说。
宁方远感动地说:"天州就像我的第二个家乡。相信在您的带领下,天州一定会发展得更好!"
最让宁方远感动的是天州干部群众的深情送别。在他离开的那天,成千上万的市民自发来到市委大院外,举着"感谢宁市长""天州人民永远记得您"的标语。
一位老农握着他的手老泪纵横:"宁市长,您是我们天州的大恩人啊!没有您,天州哪有今天的变化!"
宁方远也眼眶湿润:"老人家言重了。天州的发展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我相信天州的明天会更好!"
带着天州干部群众的祝福,宁方远来到了省会宁川市。与天州相比,宁川显得更加繁华大气,但也能感受到一种厚重的历史沉淀。
到任第一天,宁方远首先拜访了省委书记裴一泓。
"方远啊,欢迎来到宁川!"裴一泓亲切地握着他的手,"宁川是省会,情况比天州复杂得多。你要做好思想准备。"
宁方远恭敬地说:"谢谢裴书记的信任和栽培。我一定尽快熟悉情况,把工作做好。"
裴一泓点点头:"宁川现在的发展遇到了一些瓶颈。传统产业优势减弱,新兴产业培育不足,城市管理也存在不少问题。希望你能够带来新思路、新气象。"
接着,宁方远又拜访了省长赵安邦。
赵安邦的态度比较含蓄:"方远同志年轻有为,在天州的工作很出色。希望你把天州的好经验好做法带到宁川来。不过要注意,宁川是省会,工作要更加稳妥。"
宁方远敏锐地察觉到赵省长话中的保留态度,谨慎地回答:"请省长放心,我一定认真调研,稳妥推进工作。"
正式上任后,宁方远没有立即召开大会发表施政演讲,而是沉下去调研。他用一个月时间跑遍了宁川的所有区县,走访企业、社区、农村,与干部群众广泛交流。
调研中,宁方远发现了宁川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产业结构老化,传统制造业占比过高;城市规划建设滞后,交通拥堵严重;营商环境有待改善,行政审批效率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地区相对落后。
与此同时,他也看到了宁川的优势:科教资源丰富,高校和科研院所集中;区位优势明显,是区域交通枢纽;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宁方远开始着手制定宁川发展新规划。他提出"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发展思路,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
二是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完善交通网络,提升城市品质,打造宜居城市;
三是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政府服务效率。
在第一次市政府常务会议上,宁方远明确表示:"宁川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吃老本,要以归零心态再出发。我们要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但更重要的是走出宁川自己的发展路子。"
他的务实作风和创新思路,很快赢得了宁川干部群众的认可。但也遇到了一些阻力,特别是来自一些保守势力的抵触。
"新来的市长太激进了!""宁川有宁川的实际情况,不能照搬天州的做法。"类似的议论开始在一些场合出现。
面对这些声音,宁方远没有退缩。他在一次干部大会上说:"改革就会有阻力,创新就会有风险。但不能因为有阻力就不改革,有风险就不创新。只要我们心里装着百姓,脚踏实地做事,就一定能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在裴一泓的坚定支持下,宁方远开始推进一系列改革措施: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建立"一窗受理、限时办结"机制;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启动城市交通综合治理,缓解拥堵问题...
尽管刚刚到任,但宁方远已经展现出不同于以往的工作风格和执政理念。
(https://www.02shu.com/5036_5036009/4430849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