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 > 第068章 半吊子主播与较真的网友

第068章 半吊子主播与较真的网友


天幕上,朱及第还在为自己讲述的“燕王一夜定北平”的精彩戏码而自得,语气慷慨激昂,仿佛亲身经历了那场惊心动魄的逆转。

然而,就在他话音刚落的间隙,那熟悉的、金色的打赏飘红又双叒叕毫不留情地窜了出来,像一盆冷水,精准地泼在了他的兴头上:

【网友‘明史细节考’打赏飞船x1并留言:UP主你又犯错了!张信根本不是燕王朱棣的旧部!他是已故永宁卫指挥佥事张兴的儿子,洪武十五年继承父职,之后一直在贵州、普定卫等地任职,跟北平八竿子打不着!是因为朱允炆不信任北平系的军官,才被朝中大臣推荐,特意调到北平都指挥司当佥事的!】

这条飘红刚过,还没等众人消化,第二条带着明显纠正意味的飘红接踵而至:

【网友‘人名识别障碍’打赏跑车x2并留言:UP主,你怕不是把张信和张玉搞混了吧?!张玉才是燕山左护卫的指挥佥事,是朱棣的心腹爱将!你这业务能力堪忧啊!】

紧接着,第三条飘红似乎是在反驳第二条,但又提供了新信息:

【网友‘杠精本精’打赏火箭x1并留言:楼上才搞错了!张玉原来是北元的知院(官职名),洪武十八年才投降明朝,被太祖爷安排到北平,在朱棣手下做事,后来成了朱棣的铁杆心腹。但张信是另一回事,他确实是朝廷空降的!】

天幕上的朱及第,似乎被这接连而来的“打脸”搞得有些措手不及,光幕上甚至能听到他有些尴尬的咳嗽声和手忙脚乱翻动资料的声音。

这几条飘红,信息量巨大,不仅指出了朱及第叙述中的硬伤,还互相辩论,将张信、張玉两个人的身份、来历捋得清清楚楚。

天幕下,从龙椅上的朱元璋,到文武百官,甚至远在钱塘江边某处草庐中,正借着天幕奇观揣摩新书情节的施耐庵、罗贯中师徒二人,此刻都明白了一件事——

这个所谓能预知未来的“天幕”,这个叫朱及第的主播,他所说的,并非是什么“天机”或“神谕”!

他也会犯错!而且犯的是这种查证一下基本史料就能避免的低级错误!

他所依赖的,似乎也是后世某些人的记载和考证,而这些记载本身就可能互相矛盾,或者被他这样的“半吊子”误读、混淆!

“呵,”朱元璋嘴角撇出一丝意味不明的笑,刚才对老四“干得漂亮”的兴奋劲淡了下去,眼神变得玩味起来,“咱就说嘛,哪有什么老天爷显灵,原来就是个后世的小子,学艺不精,跑到咱大明来班门弄斧了。”

他这话声音不高,但足够让近前的几个大臣听见。李善长、徐达等人交换了一个眼神,心中都松了半口气,却又提起了另外半口——天幕的绝对权威性被打折扣了,但它所揭示的“未来”大框架,似乎并未被推翻。

钱塘江边,罗贯中放下笔,对老师施耐庵笑道:“师父,看来这后世之人,治学也不甚严谨。这张信张玉都能弄混,与我等写演义戏说之人,倒也相差无几了。”言语间,竟对这“天幕主播”生出了一丝同行般的“理解”。

就在众人心思各异之时,天幕上的朱及第似乎终于整理好了思路,或者说,破罐子破摔了。

他干笑两声,语气恢复了之前的“洒脱”(或者说脸皮厚):“呃……哈哈,感谢各位网友的指正和打赏啊!学术讨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嘛!细节上可能略有出入,但咱们关注的是历史的大脉络,大方向没错就行!大家要理解,考据是个辛苦活……”

他这话,相当于变相承认了自己刚才的叙述有误。

但诡异的是,经此一闹,天幕下洪武年间的人们,反而对天幕后续要讲的内容,产生了一种奇怪的信任感。

为啥?

正因为这个朱及第看起来水平有限,会犯错,会被“网友”打脸!这说明他不是全知全能的神棍,他透露的信息,更像是后世一个普通历史爱好者(或者不太专业的UP主)基于他所知的史料进行的讲述和解读。

这种“不完美”,反而显得更“真实”。

就像一个满嘴跑火车的朋友,他虽然经常说错细节,但你不会觉得他是在处心积虑地编造一个完整的谎言来骗你,因为他没那个本事编圆!

朱元璋摸着下巴,对朱标低声道:“标儿,看到没?这种人,反而有点用处。他要是说得天花乱坠、滴水不漏,咱反倒要怀疑他是不是憋着坏水想糊弄咱。现在这样挺好,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咱自己会判断。更何况,还有那么多字幕出现,他的任何一个错误都会被人给专门指出来......”

朱标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的确,一个半吊子主播犯的错误,恰恰证明了他所讲述的那个“靖难之役”的大框架,可能并非凭空杜撰。因为以他这水平,也杜撰不出如此曲折复杂、又能在细节上引发后世考据党争论的历史故事。

天幕的光芒微微闪烁,朱及第的声音再次响起,试图挽回一些颜面:“好了,小插曲过后,咱们言归正传。虽然具体执行人的身份有待商榷,但燕王朱棣在控制北平后,确实迅速收编了周边大量军队,其中必然包括了利用旧部关系进行策反……”

众人的注意力再次被吸引过去,只是这一次,每个人的眼中都多了一丝审慎和批判的光芒。

未来仍在继续,但解读未来的钥匙,似乎回到了洪武君臣自己的手中。

天幕上网友的争论和朱及第的尴尬,对于绝大多数明初之人而言,只是印证了主播水平有限这个事实。但在遥远的西南,贵州永宁卫所内,却有一家三口的心,被那几条金色的飘红狠狠攥住,继而涌上狂喜!

永宁卫指挥佥事张兴,一位正值壮年、面容刚毅的中层军官,此刻正陪着老妻和年仅弱冠的儿子张信站在院中,仰望着天空的光幕。

当听到“张信并非是燕王朱棣的旧部”时,张兴眉头一皱,心想这后世之人果然胡扯,自己儿子一直在自己麾下,何时去过北平?

但紧接着,“张兴之子”、“洪武十五年继承父职”、“一直在贵州等处任职”、“被朝廷大臣推荐到北平任职”这些关键词,如同惊雷般接连炸响!

张兴猛地扭头,看向身旁同样目瞪口呆的儿子张信!名字、父亲官职、继承时间、任职地点……全都对上了!天幕上那个未来会做出关键抉择、投向燕王的都指挥佥事张信,竟然真的是他的儿子!

“信……信儿……?”张兴的妻子,一个平日里操持家务、略显泼辣的妇人,此刻声音都变了调,死死抓住儿子的胳膊,指甲几乎掐进肉里,“那天上说的……是你?是你以后去了北平,帮了燕王?!”

年轻的张信更是浑身血液仿佛瞬间涌上了头顶,脸涨得通红,呼吸急促,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拼命点头,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激动和狂喜!

他们一家,在这偏远卫所,原本只是大明无数中级军官家庭中不起眼的一员,最大的指望不过是儿子能顺利继承佥事之职,有一个铁饭碗。谁能想到,天上竟然掉下如此大一个馅饼!

“因为朱允炆不相信北平的军官,所以被朝廷大臣推荐到北平任职……”张兴喃喃地重复着这句话,眼中精光闪烁。他瞬间就明白了其中的关窍:未来的建文帝要削藩,必然要往北平安插“自己人”,而他们这种与北平系毫无瓜葛、又在地方上有些资历的军官,正是最佳人选!

而更让他心跳加速的是后面那句——“张信与其母亲商量了一个晚上,最终还是将秘密告诉了朱棣”!

“娘!您听到了吗!”张信激动地转向母亲,“是您!是您劝我告密的!咱们……咱们赌对了!赌对了啊!”

老妇人此刻也是激动得老泪纵横,她哪里懂什么天下大势,当时未来那个她,恐怕只是凭着母亲护佑儿子的本能,觉得不该去害一位王爷,谁能想到,这一念之差,竟换来如此巨大的回报!

“侯……侯爵……”张兴的声音带着颤抖,他猛地攥紧了拳头,仿佛已经触摸到了那冰冷的丹书铁券!

天幕上虽然没说具体赏赐,但以他多年行伍的经验,这等决定性的从龙之功,一个世袭罔替的侯爵,绝对是跑不了的!

泼天的富贵,就这么毫无征兆地,透过数百年的时空,提前砸在了他们的头上!

一家三口激动得难以自持,在院子里又哭又笑,引得周围邻居纷纷侧目,却不知这家人在发什么疯。

好半天,张兴才强行压下内心的狂涛骇浪,深吸一口气,脸色变得无比严肃,压低声音对妻儿道:“此事,绝不可对外泄露半分!从今日起,信儿更要勤练武艺,熟读兵书!未来……未来到了北平,定要把握住机会!我张家能否一跃成为世代勋贵,就看你的了!”

年轻的张信重重点头,眼神中再无之前的迷茫,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坚定。

当张兴一家三口为未来的荣华富贵而提前作着准备的时候,另一个天幕上提到的人就不那么开心了,奉天殿侍卫堆中那个并不显眼的侍卫宋忠,此刻脸色惨白如纸,浑身抑制不住地剧烈颤抖起来!

他只是一个普通的、籍籍无名的军官,从未想过自己的名字会以这种方式出现在天上,更没想到自己未来的结局竟是如此凄惨——被手下从背后捅死!

那天幕上描述的混乱战场、士兵溃逃、背后袭来的冰冷刀刃……那画面是如此清晰,仿佛不是未来的预言,而是他亲身经历过的记忆碎片!一股难以言喻的、源自灵魂深处的恐惧和寒意,瞬间攫住了他,让他如坠冰窖,手脚冰凉。

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后心位置,仿佛已经感受到了那致命的刺痛。

深深的后悔和恐惧淹没了他。他现在只想立刻辞官,远离北平,远离任何可能和未来那位燕王产生交集的地方!这个大明,太危险了!


  (https://www.02shu.com/5035_5035669/44374870.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