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 > 第098章 建文下落与燃烧的宫阙

第098章 建文下落与燃烧的宫阙


天幕上,朱及第的声音带着一种探索未知的兴奋感:“老铁们,欢迎回来!燕王朱棣终于进入了应天府,成为了南京城新的主人。但是,攻克城池并不意味着所有事情的终结,反而引出了大明历史上最大的一个悬案——建文帝朱允炆,他到底去哪儿了?”

画面配合着呈现出皇宫的混乱景象和冲天的火光。

“根据《明太宗实录》等官方史书记载,”朱及第用播报新闻的语气说道,“当燕军进入皇宫时,宫中突然燃起大火。火势扑灭后,从灰烬中找出了几具烧焦的、无法辨认的尸体。官方的说法是,建文帝和他的皇后马氏,在这场大火中自焚殉国了。”

“但是!”他话锋一转,语气立刻变得神秘起来,“这个说法,从明朝当时到现在,几百年来就没几个人真正相信过!为什么呢?因为疑点太多了!来,让我们看看网友们的脑洞……哦不,是分析!”

朱及第点开评论区,开始念道:

【用户“考据癖晚期”】:“自焚说根本站不住脚!第一,尸体根本无法辨认,你说那是就是?第二,朱棣后来派郑和下西洋,民间一直传说一大目的就是寻找建文帝踪迹,如果他确认死了,还找个啥?第三,朱棣后来对几乎所有建文旧臣都进行了残酷清算,却唯独对几个和尚、道士异常宽仁,比如溥洽和尚就被关了十几年但没杀,这难道不奇怪吗?疑似知情者?”

他稍作停顿,让信息沉淀一下,然后继续。

【用户“我佛不渡憨憨”】:“我支持出家为僧说!很多野史都记载,太祖朱元璋早就预料到孙子有难,留下了一个匣子,里面放着度牒、僧衣、剃刀。大火只是障眼法,建文帝其实是剃度之后,从密道逃出皇宫,从此隐姓埋名,青灯古佛了一生。据说后来还有和尚去朝廷自首,说自己就是建文帝,虽然被杀了,但谁知道是不是真的呢?”

接着,他又点开一条。

【用户“冒险家永不毕业”】:“为什么一定是当和尚?格局打开!逃出海外不行吗?所以郑和下西洋的动机就非常充分了!一方面是扬我国威,另一方面就是奉了成祖的密旨,‘遍访诸国,寻觅故君’!说不定建文帝就在东南亚哪个小岛上当着逍遥公呢!甚至有人猜测他跑到了西方!”

朱及第看着五花八门的留言,笑道:“看看,这就是历史的魅力所在,没有定论,任人猜想。有说自焚的,有说出家的,有说跑路的,甚至还有说被朱棣秘密囚禁的……每一种似乎都有点影子,但每一种都缺乏决定性的证据。建文帝的下落,从此成了明朝最大的‘罗生门’。”

天幕下的奉天殿,众人也在窃窃私语,讨论着这位未来皇孙的各种可能结局。

然而,龙椅上的朱元璋,脸色却异常冰冷。对他而言,那个叫朱允炆的孙子,此刻不过是个虚妄未来的两岁稚童,他毫无感情可言。他甚至觉得,这个优柔寡断、葬送江山的蠢孙子,死了干净,一了百了,免得活着成为未来动荡的祸根和旗帜。

但是,有一点让他极其困惑和不满,他忍不住低声对旁边的朱标嘟囔,声音里带着浓浓的不解和怒气:

“老四这个蠢货!就算允炆那小子真的烧死在里面了,或者跑掉了……他干嘛要放火烧宫?啊?!”

朱元璋越说越气,仿佛烧的是他自己的宝贝:“那是咱的皇宫!是大明的脸面!是咱花了多少心血、耗费多少银钱才建起来的!里面有多少奇珍异宝、文书典册!一把火就给咱烧了?!这个败家子!他就算要对外宣称建文帝自焚,不能随便找间偏殿点一下做做样子吗?非要把整个皇宫都烧得一塌糊涂?他脑子里到底在想什么?!”

在他看来,无论建文帝是死是活,焚烧皇宫都是最愚蠢、最没有必要、损失最大的行为。朱棣的这个操作,让他这个开国皇帝感到匪夷所思和痛心疾首。

朱标在一旁听得默然无语,他一方面为未来儿子的可能遭遇感到一丝悲凉,另一方面,也觉得父亲骂得似乎……有点道理?四弟这手,确实有点败家。

天幕上,朱及第最后总结道:“总之,建文帝的下落,注定将成为永久的谜团。而这场笼罩在胜利之上的大火,不仅烧毁了一座宫殿,也烧出了无数疑问,让永乐皇帝的开局,始终伴随着一丝难以言说的阴影和猜疑。”

天幕上,再一次被放出来的网友们开始兴致勃勃地讨论起另一个诡异的现象。

【用户“消防意识亟待加强”】调侃道:“说起来,老朱家的皇宫跟火真是有缘啊!应天皇宫被四爷也许是建文自己一把火烧了不算啥,亮点在后头呢!永乐大帝好不容易把北京新皇宫修得漂漂亮亮,结果才住进去还没到半年,永乐十九年吧?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直接让雷劈给烧没了!老爷子差点没气背过去!这还没完,到了他重孙子明英宗正统年间,刚重修好,又烧!后来正德九年,乾清宫又烧得干干净净!嘉靖三十六年,三大殿又又来一次!万历二十五年,坤宁宫、乾清宫再烧!好家伙,大明简直是‘火德’旺得过头了啊!”

这条留言一出,奉天殿下的勋贵百官们心里不由得咯噔一下,许多人面面相觑,甚至有人下意识地抬头看了看宏伟的奉天殿穹顶,心里冒出一个大不敬却又无法抑制的念头:难道……这世上真有因果报应?靖难这把火,开了个不好的头?

然而,还没等他们细想,另一位ID为“地理历史不分家”的网友立刻出来“科学辟谣”:

【用户“地理历史不分家”】:“楼上别乱扯什么报应!明明是因为北京这地方气候干燥多风,夏季还闷热,容易起雷火。而故宫的建筑风格又完全仿照南京宫殿,多是木结构,密密麻麻挤在一起,一旦着火,极易形成燎原之势。这是地理环境和建筑缺陷导致的,跟因果报应没关系!”

眼看“科学派”就要占据上风,又一位唯恐天下不乱的网友扔出了一颗“重磅炸弹”:

【用户“历史的泳池管理员”】:“笑死!就算火灾是巧合,那‘大明皇帝易溶于水’又怎么解释?!太宗/成祖朱棣(网友备注:就是他,称呼混乱)的亲孙子宣宗朱瞻基,据说是落水后吓出病死的(注:此为民间传言,非正史记载)?还有那个明武宗朱厚照,掉进水里捞上来就一病不起!最后那个倒霉蛋天启皇帝朱由校,更是直接在宫里划船都能淹死!这一串落水皇帝,总不能都怪北京天气和建筑吧?要我说,根子还在太祖爷这儿!当年龙湾之战后,他派廖永忠去接小明王韩林儿,结果船走到瓜步江心就‘意外’沉了……啧啧啧,这开头没开好啊!”

“轰——!”

这条留言宛如一道惊雷,不是在天空,而是在洪武十一年的奉天殿前炸响!

“噗——!”不少正在喝汤饮茶的官员差点一口喷出来。

“嘶!”勋贵队列中响起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

所有知情者的目光,瞬间变得无比惊恐,齐刷刷地、又飞快地瞥向龙椅的方向,然后立刻死死低下头,恨不得把脑袋塞进地缝里!廖永忠迎驾、瓜步沉船……这是洪武朝初期最为隐秘、最不能提及的禁忌往事!那是陛下内心深处最不愿被人触及的阴暗角落!

龙椅之上,朱元璋的脸,瞬间由刚才对儿子败家行为的恼怒,变成了铁青色,进而泛出一种可怕的、近乎杀意的绿!他的手指死死抠着龙椅的扶手,手背上青筋暴起。

这件事,才是他真正最大的逆鳞!远比焚烧皇宫、孙子失踪要严重千百倍!此刻竟被后世之人以如此调侃、轻佻的方式,在天幕之上公之于众!这已不仅是揭短,这简直是要动摇他统治合法性的根基!

更重要的是——现在才是洪武十一年!天下初定未久,那些潜在的韩宋旧部、心中仍念着龙凤政权的残余势力,恐怕正要借此机会大肆渲染,兴风作浪了!

一股冰冷刺骨的寒意,瞬间席卷了朱元璋的全身,也笼罩了整个奉天殿。方才还在讨论火灾报应的轻松气氛荡然无存,只剩下无边的恐惧和死寂。


  (https://www.02shu.com/5035_5035669/44374840.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