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八国联军震惊老朱
天幕上,朱及第似乎也感受到了因《永乐大典》失传而引发的低沉气氛,他收敛了些许调侃,语气变得郑重起来。
“诸位,后世对于《永乐大典》的失踪,确实感到无比痛心。关于它究竟是如何散佚的,历史上众说纷纭,但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关键原因:”
天幕下,无论是悲痛欲绝的学子,还是眉头紧锁的朱元璋、朱棣,亦或是其他文武官员,都屏息凝神,仔细聆听。他们都想知道,究竟是怎样的变故,能让这样一部煌煌巨著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
“第一,抄本太少,存放地点过于集中且危险。” 朱及第伸出一根手指,“据史料记载,《永乐大典》在永乐朝修成后,只抄录了一部副本。正本可能随葬于永乐帝的长陵,而副本则一直深藏于皇宫之中的文楼(后移至皇史宬等处)。也就是说,天下虽大,但《永乐大典》几乎只存在于京城皇宫这一处。”
“这意味着什么?”朱及第自问自答,“意味着一旦皇宫出事,无论是火灾、战乱还是其他意外,这部书就面临着灭顶之灾。而我们前面都已经知道了,明朝的北京皇宫恰恰最不缺少的就是火灾,永乐十九年这次火灾暂切不说,正德、嘉靖、天启年间的这几起大火,哪一起都可能将它给彻底或者部分毁灭……”
朱棣听到这里,眉头深深皱起。他只想到将天下典籍汇聚一处彰显文治,却未曾想过这亦是孤注一掷的冒险。
“第二,明末清初的战火,这是导致《永乐大典》副本严重损毁的直接原因。”朱及第的声音带着沉重,“崇祯末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皇宫陷入一片混乱。随后清军入关,朝代更迭的动荡之中,藏于宫中的《永乐大典》副本据说就遗失了不少。有说法认为,正本若在长陵,或许能躲过这一劫,但副本在宫中的命运就堪忧了。”
朱棣放在膝盖上的手悄然握紧。战火!又是战火!他深知兵燹之祸足以毁灭一切,却没想到会报应在他所编纂的巨著之上。
“第三,清代管理不善与官员监守自盗。”朱及第继续道,“《永乐大典》副本入藏清宫后,并未得到妥善保护和利用。康熙年间曾清查,已发现有缺失。到了雍正时期,它被移至翰林院敬一亭收藏。然而,管理极为松懈,甚至成了官员们中饱私囊的目标!”
“一些官员利用职务之便,偷窃其中的册页!据说,若偷得精品,一册在黑市上能卖到十两银子以上!这种‘文雅’的盗窃,持续了很长时间,使得《永乐大典》如同被蝼蚁啃噬的大堤,日渐千疮百孔。”
“岂有此理!!”朱元璋勃然大怒,“硕鼠!国之硕鼠!!”他无法容忍如此行为,尤其还是发生在后世的朝廷官员身上。
“而最后,也是几乎给予其致命一击的,是近代以来的浩劫。”朱及第的语气带着无比的痛惜,“咸丰十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洗劫圆明园的同时,也对翰林院中的藏书造成了破坏,《永乐大典》再次流失。待到光绪二十六年,庚子国变,八国联军攻入北京,驻扎在翰林院的军队更是造成了毁灭性打击,据说许多册页被焚毁、被抢掠,甚至被用来垫马槽、做枕头……至此,《永乐大典》副本几乎散佚殆尽。”
“如今存世的,仅有八百余卷卷,不到原书的百分之四,散藏于世界各地的图书馆和博物馆中。”
“轰隆!”
仿佛一道惊雷在奉天殿前炸响。
朱元璋的怒火,在听到“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这几个字眼时,如同被冰水浇头,瞬间转化成了一种更深沉、更刺骨的惊悸与茫然。
他,大明开国皇帝,驱除蒙元,一统天下,自认对周边局势、潜在威胁了如指掌。北元残部、东北女真、西南土司、海外倭寇……这些都在他的考量之内。
可是,“英法”?“八国”?
这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听这名字,绝非周边熟知的部落邦国!
而且,他们竟然能够从海上而来一直攻入北京城?洗劫皇宫、焚烧藏书?这需要何等强大的武力?那所谓的“清朝”,既然是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为何会孱弱到被八个……听都没听过的国家联手打进都城?
一连串的疑问如同乱麻,瞬间塞满了朱元璋的脑海。他发现自己对未来的认知出现了巨大的、可怕的空白。威胁并非来自传统意义上的边患,而是来自未知的、遥远且强大的方向。
朱元璋眉头紧锁,下意识地在脑中勾勒着他所知的“天下”舆图。蒙元留下的疆域观念,加上他这些年征战和收集的信息,他知道西边有帖木儿帝国,南边海洋之外有些岛国藩属,更远的地方似乎也有国度……但“英”?“法”?还有另外六个国家?
他努力回忆,似乎……好像……之前天幕提到过那个当了七十年太子的国家,就叫“英”国?可那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凭什么能远渡重洋来攻打一个东方大国?还有那“法”国,又是何方神圣?另外六国更是毫无头绪。
“八国……八国……”朱元璋喃喃自语,手指无意识地在龙椅扶手上划动着。以他的雄才大略和战略眼光,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构想出这是怎样一种国际格局,以及这些国家拥有怎样恐怖的、能够颠覆传统战争模式的力量。
一种前所未有的危机感,超越了朝代更替的愤怒,缓缓攫住了朱元璋的心脏。
他原本以为,大明的敌人,无非是内部的腐化、藩王的野心,或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卷土重来。他制定的种种政策,修筑长城,整顿军备,也都是为了应对这些看得见的威胁。
可现在,天幕告诉他,在遥远的未来,有一种来自海洋另一端、闻所未闻的敌人,他们可以组成联军,直接攻破一个统一王朝的都城,肆意践踏……
这意味着,他所有的防御体系,他的战略构想,可能存在着巨大的、他根本无法预知的漏洞!
“海外……海外……”朱元璋的目光变得深邃而锐利,他第一次如此深刻地意识到,威胁可能来自他认知范围之外的广阔世界。那个“英”国,那个“法”国,还有那不知名的六国,它们像隐藏在浓雾中的巨兽,虽然此刻还看不清具体形貌,但其带来的压迫感,已经让这位开国皇帝感到了深深的不安。
他不再仅仅是为《永乐大典》的毁灭而愤怒,更是为这种完全未知的、足以倾覆华夏的威胁模式而感到脊背发凉。
奉天殿前,一片寂静。所有人都能感受到皇帝身上散发出的那种凝重乃至一丝……困惑的气息。连朱棣也收敛了怒气,陷入了沉思。这些陌生的国名,以及它们背后代表的力量,让这位未来的永乐大帝,也感受到了一种不同维度的挑战。
(https://www.02shu.com/5035_5035669/4384636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