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皇恩浩荡,暗流涌动
辰时正。
德阳殿内。
香烟缭绕,钟磬齐鸣。
文武百官依品级肃立两侧。
御座之上,汉天子刘宏虽面色略显苍白,眼带倦容,但在通天冠和十二章纹冕服的映衬下,依旧保持着九五之尊的威严。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之声,震彻殿宇。
三拜九叩之大礼,庄重肃穆,尽显皇家礼仪的森严与帝国的气度。
礼毕,刘宏微微抬手,声音带着一丝中气不足:
“众位爱卿,黄巾巨寇得以平定,四海渐靖,全赖前线将士用命,皇甫嵩、朱儁、秦川、曹操等将帅奋勇当先,朕心甚慰。”
他目光扫过群臣,最终落在武将班列前方,语气中带着几分刻意营造的亲切与好奇:
“对了,朕常闻军中盛传‘霍骠姚’之名,不知朕的这位‘霍去病’,今日可在此殿中?快快上前来,让朕好好瞧瞧!”
话音落下,百官目光齐刷刷投向一处。
只见一位身着五官中郎将朝服的年轻将领应声出列,步伐沉稳,行至御阶之下,躬身一揖,声如金石:
“臣,五官中郎将秦川,叩见陛下!”
刘宏凝神细观,只见阶下少年:
年纪虽轻,却身材挺拔魁梧,如一株青松立于殿上。
面容英俊非凡,剑眉斜飞入鬓,一双星目炯炯有神,顾盼间自有锋芒,却毫无寻常少年的轻浮之气,反透着一股沉稳干练的阳刚之美。
“好!好!好一个英雄少年郎!”刘宏连连赞叹,脸上露出真切的笑意,“我大汉能再得如此英才,实乃列祖列宗庇佑,江山社稷之福!”
随即,刘宏继续说道,“爱卿自襄阳起兵,宛城先登,斩敌首,颍川五百破万兵,克广宗,破下曲阳,斩将夺旗,每一件功劳,朕都记得清清楚楚。”
“你今日之官爵荣宠,皆是朕亲自裁定,望卿莫要忘了根本才是。”
此言既是施恩,更是敲打。
秦川心领神会,立刻躬身,言辞恳切,仿佛心悦诚服一般:“陛下知遇之恩,天高地厚!臣之一切,皆陛下所赐,此生定当竭忠尽智,以报陛下,为陛下驱策!”
说完这句话,秦川不忘在心里补充一句:“反正也没几年活了~~~~”
“善!大善!”刘宏龙颜大悦,对秦川的反应十分满意。
天子刘宏对秦川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他满意地看了一眼侍立身旁的中常侍张让。
张让立刻会意,脸上堆起笑容,上前一步,尖细的声音响彻大殿:
“陛下有旨——众卿静听!”
他展开手中明黄色的绢帛圣旨。
殿内顿时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卷绢帛上。
"制曰:左中郎将皇甫嵩,统率王师,运筹帷幄,克定冀州,功在社稷。特晋封为左车骑将军,领冀州牧,槐里侯,总揽冀州军政。"
殿内顿时响起一阵赞叹之声。
皇甫嵩沉稳出列,叩首谢恩。
这位老将神色平静,但眉宇间难掩欣慰。
百官纷纷投以敬重的目光,这位平定黄巾的首功之臣,确实当得起如此重赏。
张让最后展开第二道圣旨:
"制曰:骑都尉曹操,随军征战,屡建奇功,才略出众。特任命为济南相,即刻赴任。"
曹操应声出列,行礼谢恩。
这个任命虽然不及前者显赫,但济南相是实实在在的地方大员,对于曹操来说,正是施展抱负的好机会。
“制曰:朕闻褒有德,赏有功,乃国之常典。咨尔骑都尉、安乐亭侯秦川,忠勇天授,谋略非凡。自颍川奋武,破贼于野,先登宛城,阵斩贼酋张曼成,颍川一战以五百破万军。”
“旬日之内,克广宗、下曲阳之坚城,斩张梁、张宝之元恶,扫平冀州,厥功至伟!朕心甚慰,特晋封尔为五官中郎将,增食邑千户,赐金百斤,帛千匹。望卿克日赴任,入值禁中,以备顾问。钦此——!”
张让刻意放缓了语速,尤其是在“五官中郎将”和“入值禁中,以备顾问”这几个字上加重了语气。
在这庄严肃穆的德阳殿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重新宣读这份圣旨,其意义远非下曲阳军营可比。
这象征着此项任命经过了最正式的朝议程序,是朝廷的最终决断,具有权威性。
“臣,秦川,领旨谢恩!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秦川叩首接旨。
随着秦川谢恩,殿内的气氛微妙的活跃起来,各方反应尽收眼底:
皇甫嵩抚须含笑,看向秦川的目光中充满长辈对杰出后辈的欣慰与肯定。
曹操站在武将班列中,嘴角噙着一丝玩味的笑意,遥遥对着秦川拱手祝贺,心中在盘算着这位迅速崛起的老弟将给京城格局带来何种变化。
朱儁等曾与秦川有旧或并肩作战的将领,也纷纷投来真诚的祝贺目光。
而以张让为首的宦官集团,大多面露得色。
秦川之前的“懂事”和此刻对皇帝表现出的绝对忠诚,让他们觉得这是一枚可以拉拢、值得投资的棋子。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乐见其成。
大将军何进面色平静,但眼神深处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阴霾。
秦川如此得圣心,且被安排在禁军系统,对他而言,这个年轻人的立场变得至关重要,必须谨慎对待。
袁术几乎毫不掩饰脸上的轻蔑与嫉妒,鼻孔里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冷哼。
在他眼中,寒门子弟骤登高位,实乃僭越。
袁绍则维持着世家子的风度,微微拱手,表情管理得体,目光中带着一丝丝的审视。
太傅袁隗、尚书令王允等重臣,则冷眼旁观,心中各有盘算。
他们看得更远,秦川的崛起,无疑会给本就错综复杂的朝局投下一颗新的石子,激起怎样的涟漪,尚未可知。
至于为何最终还是留京,而非外放刺史?
这是刘宏与朝廷核心权力层,何进、宦官博弈的最终结果。
刘宏需要一把年轻、能干、且看似“纯臣”的利剑留在身边,既制衡何进与宦官,也满足自己“慧眼识英”的虚荣。
何进绝不会允许一个战功赫赫的将领,在此时获得地方实权,成为潜在威胁。
宦官更希望秦川留在京城,成为他们在禁军中的潜在盟友。
现实方面,秦川出身寒微,若年纪轻轻便跃居刺史,会遭到整个士族集团的强烈反弹。
因此,“五官中郎将”的任命,是当前政治生态下的平衡之选。
这场洛阳朝廷的博弈,随着德阳殿内这场封赏的落幕,才刚拉开序幕...
.........
(https://www.02shu.com/5035_5035562/43855499.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