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我的属下,能无限变强 > 第 16 章 鲜来居

第 16 章 鲜来居


出了皇宫。

江临云回了秋雨小筑,

就开始研究起酒楼的样式。

他并不是白忙,江临云其实早有打算。

三月后,江临云要去边境,所以得多准备一些钱财。

只要他封地富足,兵强马壮,

还怕敌人来犯吗?

何况伺候他的下人,账房,厨子,还有守卫。

这些可都是需要钱啊!

所以这三月尽量多赚些钱。

想到这里,江临云便又开始研究起来。

他要的酒楼,

绝不能是其他酒楼雕梁画栋的样子,

红漆大门配铜环,进门先过三进院,桌布绣着花鸟,

店小二一说话,都带着一股子拿捏的腔调,

寻常百姓站在门口,就得怯三分。

他要的是,让人抬脚就敢进,坐下就不想走的地方。

“得接地气,但又不能太寒酸。”

他喃喃自语,忽然拍了下大腿,

“就用木头和竹子!”

次日

三皇子派管事送来了两万银子,

江临云收好银子之后,

这名管事又递来了一张简易的铺面地图说道:

“三殿下说,让十一殿下您!在这上面选位置就行。”

江临云接过地图,摊开一瞅,上面密密麻麻的线条,笼盖了皇城不少地方。

他内心不由得感叹到

“三皇兄,貌似比他想象的更有钱,这要是放在后世,妥妥的房地产大佬呀!”

江临云看完地图后,

直接在上面圈了四个点:

朱雀大街中段,那里靠近市集、

北城渡口旁那里的船夫脚夫多、

西城的锦云布庄,那里妇人常逛、

东城书院后巷那里学生多。

“修缮的风格...都按一个来!”

江临云指着图纸画圈,

“大门不用朱漆,就用粗麻绳编个帘子,挂块黑木匾,上面烫金字——‘鲜来居’,简单好记。”

管事愣了愣:“皇子殿下的酒楼,挂麻绳帘子?”

“要的...就是这个!”

江临云笑,“寻常人见了金贵门脸不敢进,麻绳帘子一挂,他们才觉得‘哦,这地儿跟咱投缘’。”

他又在图纸上画了几笔:

“大堂别隔小间,就摆二十张方桌,全用松木做,桌面不用磨得太光,留着点木纹才显实在。

椅子别弄太师椅,就做长条凳,能坐三四个人的那种,街坊邻居凑一桌吃饭才热闹。”

“后厨得弄成‘明厨’。”

这是他最在意的一点,“用砖石垒个半人高的灶台,厨子做菜时,外头客人能瞧见。

再在灶台边砌一排陶瓮,把发酵的豆瓣酱坛子摆进去,坛口用竹篾盖着,让那股酱香味飘出来,

客人瞧见咱们的酱料干净,闻着香,才敢放心吃。”

管事在一旁飞快记录,见他又指着墙角位置画了个方框,忍不住问:“殿下,这是?”

“展示柜。”

江临云道,“到时候你找三皇兄,打造几个薄琉璃罩,里头摆一小罐鲜晶,一小罐豆瓣酱,旁边贴张纸,写‘鲜来居独家用料’。不用多解释,越神秘,人家越好奇。”

至于装饰,

江临云没选那些梅兰竹菊的挂画,

而是让管事去乡下收了些老农具:挂在墙上的竹编簸箕,里头装着红辣椒、蒜头,

房梁上挂藤编筐,里面装些晒干的黄豆,

窗棂也都用竹条编成网格状,阳光照进来,能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影子。

“再在门口种两排辣椒。”

他补充道,“红的绿的挂在枝上,看着就热闹,还能让人一眼记住——哦,这家馆子的辣酱是自己种的。”

酒楼嘛!

肯定不止一层。

江临云又给管事细细说了二楼怎么做......

直到日落西山后,

江临云才把事情交代完。

忽然,他想起今日还没去刑部报到。

江临云随即摇了摇头,便甩开了这事。

“马上都要封王了,还在乎这些事?”

他相信父皇不会拿他怎么样,毕竟他也是父皇儿子。

......

三皇子听管事汇报时,

正拿着江临云送来的鲜晶试菜,闻言挑了挑眉:

“松木桌子?麻绳帘子?他这是要开酒楼,还是要开农家院?”

“十一殿下说,要让百姓觉得‘这是自家隔壁的馆子’。”

管事低着头回话,“还说……说太金贵了,怕把客人吓跑。”

江临峰夹菜的手顿了顿,忽然笑了。

他想起昨日在秋雨小筑,江临云说“寻常人家逢年过节才下馆子”——这小子倒是把人心摸得透透的。

“按他说的做。”

他挥了挥手,

“琉璃罩子我让人加紧做,砖石木料不够就去工部调,务必七日内让四家‘鲜来居’一起开张。”

七日后,

皇城四面忽然冒出四家,几乎一模一样的酒楼。

今日酒楼开张,

所以他便早早的起床,去看看酒楼头天生意如何?

此时,江临云站在朱雀大街的“鲜来居”门口,

看着麻绳帘子被人掀得翻飞,

听着里头的谈笑声混着菜香飘出来,忽然觉得,

这风格,选对了。

亲民,实在,

还带着一股子独有的鲜活气,不用花哨,却能让人记在心里。

江临云粗麻绳帘子一掀,先是一股混着酱香和鲜气的味道涌出来;

往里走,松木桌椅擦得发亮,墙上挂着红辣椒串,房梁悬着藤筐,

进门便能看见,厨房的厨子正挥着锅铲,火苗窜的老高,滋滋作响的菜香直往人鼻子里钻。

江临云还把厨子的衣服给改了,子穿了月白短褂(比一楼的粗布褂子洁净挺括),

隔着雕花的木格栅做菜,客人能瞧见厨子的利落手法。

最奇的是那展示柜,琉璃罩里的白晶闪着光,

旁边的豆瓣酱红得发亮,小二见人就笑:

“客官瞧仔细喽,咱这菜里的鲜味,全靠这两样宝贝!”

......

江临云也没有想到,头天开张,这家店几乎就坐满了人。

他又走上了二楼,

二楼的设计,他还是挺满意的。

江临云没走寻常富贵人家的奢靡路数,

反倒在“雅”与“鲜”之间,找了个微妙的平衡,

既要让富人觉得“这地方配得上身份”,又不能丢了“鲜来居”那股子鲜活气。

一楼是大通堂,人多嘴杂,难免一些人不喜欢。

所以江临云便让人,把二楼便隔出十二个半私密包间,

用梨花木做了雕花隔断,隔断上不刻龙凤呈祥,

反倒镂刻着缠枝豆荚纹,这样才暗合豆瓣酱的黄豆原料。

间隙处糊着半透的云母纱,风一吹,纱帘轻晃,

里头人影朦胧,既保了隐私,又不显得闷。

包间名字也直白,就叫“豆青”“椒红”“晶白”“酱赤”......,

暗合店里的食材色,雅却不矫情。

楼梯用楠木打造,梯面铺着防滑的竹篾垫,

比一楼的粗篾细了三倍,编出细密的回字纹,

扶手缠着深褐色的藤条,藤上偶尔缀两颗风干的野葡萄,

人往上走时,指尖能摸到藤条的温润,脚下又不打滑。

到了二楼,首先撞进眼里的是廊间的灯。

不用寻常的油灯,而是让匠人做了竹骨琉璃灯,

细竹丝弯成灯笼架,外罩着淡琥珀色的琉璃(比一楼的厚些,透光却不刺眼)

里头点着松脂灯,暖黄的光透过琉璃漫出来,把廊上的胡桃木栏杆照得泛着柔光。

栏杆上没摆玉石摆件,反倒每隔两步放个小陶盆,

里头栽着紫苏、薄荷,叶子上的绒毛在灯光下看得清,

风过处,

清冽的草木香混着楼下飘来的酱香,不浓不淡,恰好压了油腻。

包间里的陈设,走“精而不奢”的路子。

桌椅换了紫檀木,桌面打磨得光可鉴人,

江临云还特意留了边缘的浅木纹,摸上去有温润的质感,桌角嵌着一圈细白的玉条。

而桌面上,有一个琉璃转盘,旋转起来便所有人都能夹到菜。

椅子带了弧度靠背,铺着青灰色的棉麻垫(垫子里塞了晒干的艾草,坐着隐约有股草木香),

比一楼的长条凳软和,却不似太师椅那般笨重。

墙面没挂老农具,改用了素色绫罗做壁衣,

上面用金线绣着极小的辣椒、黄豆图案(远看像暗纹,近看才辨出是食材,不张扬)。

墙角摆着半人高的青瓷缸,里头没装豆瓣酱,

反倒养了几尾红鲤,缸沿搭着一节竹枝,

枝上挂着个小巧的竹编鱼篓(空的,只做装饰),添了几分灵动。

由于厨房在一楼,

江临云还专门用竹筒,给一楼的灶台给做了排烟。

这样二楼便闻不到丝毫油烟,大大的加深了客人的体验感。

而二楼的窗棂,也被江临云特意重做,

用了更细的竹丝,编出繁复的万字纹,上头蒙着浅绿的窗纱,

放下窗,阳光照进来,地上的光影比一楼的细碎纹多了层柔和的绿意。

窗台上江临云还摆着青瓷小碟,

里头盛着新摘的紫苏叶、薄荷叶,客人若是觉得菜辣了,

随手捻一片泡水,倒也自在。


  (https://www.02shu.com/5034_5034916/2240153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