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古代西瓜卖出了天价发家全靠它 > 第303章 冬日里的烤红薯

第303章 冬日里的烤红薯


日子一天天往前挪,各家的心里都揣着盼头。翟家盼着大孙子早些落地;老时家盼着孩子们快点长,更盼着时老太的病能彻底好利索;黑石县的时满,天天盼着京里能递来好消息,盼着自己的官位能再往上走一步;就连小河村里的乡亲,也都盼着明年地里能有个好收成,粮仓能堆得满满当当。

人人都有盼头,唯独老天爷不慌不忙,不管谁心里急,都只按自己的脾气、自己的节奏,慢悠悠地把日子往前推。

进了十一月,天说冷就冷,一早起来推开门,外头竟飘起了雪。那雪花片儿大得很,一团团、一簇簇,跟天上撒下来的鹅毛似的,转瞬间就把院子里的柴垛、屋檐都盖了层白。老时家的人瞧见这场雪,脸上都堆着笑——老话咋说的?“瑞雪兆丰年”,这雪下得越厚,明年的庄稼就越有盼头。

可孩子们却耐不住性子了。大的小的扒着窗棂子,看着外头的雪直嚷嚷,脚底下跟长了刺似的,恨不得立马冲出去踩雪、堆雪人。刘氏在灶房听见动静,探出头来呵斥:“都给我老实待着!外头风跟刀子似的,冻着了可就有你们难受的了!”孩子们一个个蔫了,耷拉着脑袋,嘴噘得能挂油瓶儿,屋里顿时没了精气神。

这时,时小五从外头进来,手里还拿着些木炭,见孩子们这模样,嘿嘿一笑:“都别耷拉脸,听我的,乖乖在屋里待着,我给你们烤红薯吃!”这话一出,孩子们眼睛瞬间亮了——谁都不知道时小五有个“宝贝”?

原来前阵子翟景明来的时候,时小五硬是把人拉到后院,俩人叮叮当当做了个简易烤炉,就用几块砖垒的,底下烧炭,上头能架红薯,烤出来的味儿比灶膛里焖的还香。这会儿时小五也不耽搁,转身去了地窖,没多久就抱出十来块红薯,他在厨房把红薯洗得干干净净,擦干了就往烤炉上摆,又往炉子里添了几块炭,暖意就顺着炉子往四处散。

等了没多大一会儿,烤红薯的香味就飘出来了——那味儿甜丝丝、暖融融的,裹着股子焦香,勾得人直咽口水。刚才还闹着要去雪地的孩子们,这会儿全忘了外头的雪,一个个搬着小板凳,围着堂屋的炉子坐成一圈,眼睛直勾勾盯着炉上的红薯,连大气都不敢喘。

终于,时小五伸手摸了摸红薯,外皮已经烤得发皱,轻轻一捏就软了。他赶紧拿出来,吹了吹热气,刚要掰开,旁边的双胞胎安泽急了,伸着小手就想接:“五叔,我要!我要!”可刚碰到红薯皮,就“嘶”地缩了手——太烫了!安泽眼圈瞬间红了,小嘴抿着,眼看就要哭出来,可盯着那冒热气的红薯,又把眼泪憋了回去,攥着手指头站在那儿。

时小五瞧见了,笑着揉了揉他的头:“哟,安泽这才叫男子汉!知道疼也不闹,好样的!”其他孩子听了,也都乖乖收了手,没人再急着要。时小五把红薯放在盘子里晾了晾,挨个儿摸了摸,确定不烫了,才分给孩子们,还不忘叮嘱:“慢点吃,别噎着。”

孩子们拿到红薯,小心翼翼地剥开皮,金黄的薯肉露出来,咬一口又甜又糯,热乎气顺着喉咙往下滑,暖到了心坎里。几个年纪小的吃得急,脸上、手上都沾了黑乎乎,跟小花猫似的。时老太看着他们的模样,笑得直拍大腿;刘氏从灶房出来,瞧见这满屋子的“小花猫”,也忍不住笑:“你们这些小馋猫,慢点儿吃,没人跟你们抢!”

堂屋里,烤炉的暖意还在,孩子们的笑声、嚼红薯的“咯吱”声混在一块儿,连外头飘着的雪花,都像是沾了甜味儿。这冬日里的一口烤红薯,暖了身子,也暖了整个家。

之后的雪像是没歇过气,一场接一场地下,眼瞅着要过年了,积雪都没过了小腿肚。府里的丫鬟小厮没断过活儿,拿着扫帚铁锨忙着扫雪除冰,院子里总留着几条刚清出来的小路。

时雯坐在窗边,望着外头白茫茫的一片,心里忍不住惦记起时老太:这么大的雪,阿奶的屋子暖不暖?阿奶的身子受不受得住?

正想着,翟景明搓着冻红的手进了屋,凑到炭火盆边烘了烘,才挨着时雯坐下,叹道:“今年这雪怎么这么大?我活了这么大,还是头一回见。”

时雯点点头,眉头轻蹙:“雪大倒还好,我就怕明年天气不省心,别耽误了春种才好。”

“可不是嘛,只能盼着了。”翟景明顺着话头说,“你看这雪,我本来还想替你回娘家送年礼,现在连门都出不去。”

时雯听了笑:“怎么就不能去了?”

翟景明故意夸张地瞪了瞪眼,手还比划着爬的动作:“你开玩笑呢?这路连马都跑不了、牛都走不动,你难道舍得我爬着去?”逗得时雯忍不住笑出了声。

“别比划了,笑得我肚子疼!”时雯捂着肚子,眼角都笑出了泪。

翟景明立马停了动作,凑过去轻拍她的背:“别笑了别笑了,我不闹了。”

时雯缓了缓,扶着肚子起身走到书桌前,拿起笔寥寥几笔勾了个轮廓,递到翟景明跟前:“你看,用咱家养的狗狗拉着这爬犁,最适合在雪地里走。还能在爬犁上搭个简易小棚子,挡风雪。”

翟景明看着纸上的草图,眼睛一亮,接过笔根据她的说法重新画了张。线条更细致,爬犁的木架、小棚的支架,比时雯画的鲜活形象多了。

翟景明心里头早惦记着做爬犁的事,刚吃完晌午饭,碗一放就拉着五斤往东院跑,脚步都带着急:“快,咱今儿就把爬犁弄出来!”

俩人叮叮当当的声响在院里响了两天。

到了第二天傍晚,那爬犁总算成了形——底下两根光溜溜的木方子当滑轨,上面钉着块方木板,两边钉了半人高的小栏杆,暂时没按顶,前头还安了两根粗麻绳当拉手,看着结实又利索。


  (https://www.02shu.com/5034_5034384/44288139.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