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西游:稳健人生,从高中进士开始 > 第255章 暗流隐现

第255章 暗流隐现


“至于最后一枚么,本帝以为,当落人间!”

话音落下,便见陈曦轻轻一挥,那最后一枚莲子直落人间大唐境内。

见此众人纷纷一惊,但却又觉得合乎情理,尤其是联想到陈曦的身份后。

与此同时,瑶池仙乐缥缈,舞姿曼妙,琼浆玉液的香气与蟠桃的异香混合在一起,氤氲出如梦似幻的仙境氛围。

众仙推杯换盏,言笑晏晏,仿佛一切波澜都已平息。

陈曦安然坐于星辰尊位之上,神色平静,自斟自酌,仿佛周遭的一切喧嚣都与己无关。

他清楚地感知到,那看似和谐的场面下,暗流依旧汹涌。

玉帝高踞至尊宝座,神光笼罩下的面容看不出喜怒,唯有那双蕴含天道运转的眸子,偶尔掠过陈曦时,会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探究。

这位三界至尊,显然并非仅仅是为了展示宽容与调和而邀请他,更深层次的目的,或许需要在这场盛会之后,乃至更长远的未来才能显现。

佛门区域,以如来佛祖为中心,诸佛菩萨宝相庄严,低眉垂目,默诵真经,似乎超然物外。

但陈曦能感觉到,数道温和却坚韧的佛念,如同无形的触手,始终若有若无地萦绕在他周围,尤其是观音菩萨与文殊菩萨,她们的关注更为集中。

车迟国与情障迷林之事,佛门虽未在明面上继续发难,但这份关注,本身就是一种态度。

道门一众仙神,态度则更为复杂。

以闻仲赤脚大仙为代表的部分传统仙神,对陈曦及其代表的格物之道仍抱有深深的疑虑与审视。

而如三官大帝、五岳之神等与人间关联更紧密的神祇,其意念中则流露出更多的好奇与思索,似乎对陈曦方才提及的人道革新、汲取新生之力有所触动。

最让陈曦在意的,是端坐于玉帝右下首,一直闭目眼神,仿佛与周遭一切隔绝的太上老君。

这位道祖分身,自始至终未发一言,甚至连眼皮都未曾抬一下,但他周身那仿佛与大道本源融为一体的晦涩气息,却让陈曦的文宫光轮都隐隐产生共鸣与警惕。

老君的态度,某种程度上或许代表着道门最高层,乃至天道本身对这场变数的某种默许或观望。

酒至半酣,珍馐渐冷。

王母娘娘见气氛再次趋于平缓,便含笑开口,声音温润悦耳,传遍瑶池:

“久闻勾陈帝君,不仅道法精深,更于下界开创格物大道,惠及万民,乃不世出的贤德之君。

今日蟠桃盛会,群仙汇聚,不知帝君可否为我等解惑,这格物之道,究其根本,与我等仙家所修之元神大道、金丹大道,乃至佛门寂灭禅法,有何异同?

其终极,又在何处?”

此言一出,刚刚缓和的气氛再次微妙起来。

王母此问,看似请教,实则比之前闻仲的质问更为深入,直指大道根本。

这已非简单的秩序之争,而是上升到了道统理念的层面。

若回答不当,极易引发更广泛的质疑,甚至触及某些存在的根本利益。

所有目光再次聚焦于陈曦,连一直闭目的老君,似乎也微微动了一下拂尘。

陈曦放下手中玉杯,迎向王母温和却暗藏锋芒的目光,并未立刻回答。

他缓缓起身,立于星辰尊位之前,青衫在瑶池氤氲仙气中更显素净。

“娘娘垂询,陈某不敢藏私。”

他声音清越,不疾不徐,“仙家元神大道,炼精化气,炼气化神,超脱生死,追求个体与道合真,逍遥天地。

佛门寂灭禅法,明心见性,度化众生,追求心灵超脱,涅槃寂静。

此二者,皆是由内而外,侧重精神超脱与法则感悟。”

他话语一顿,目光扫过众仙,继续道:

“而格物之道,起始于外,由外而内。其根本,在于认知二字。

认知天地万物运行之规律,认知能量物质转化之原理,认知社会人文兴衰之因果。

其目的,非为一人之超脱,而在集众之智慧,运用所认知之规律,改善生存,创造价值,推动整个文明向前发展。”

“若论终极,”陈曦语气平和,却带着一种坚定的信念,“格物之道,并无预设之终极。因其承认宇宙之浩瀚,规律之无穷,认知之无止境。

其终极,便是不断拓展认知的边界,让文明之火在理性的指引下,燃遍诸天,照见更多未知,成就一个不断自我超越、自强不息的伟大文明。

此道,重实证,重逻辑,重传承,重普惠。”

他这番阐述,清晰地将格物之道与传统修仙、佛法的路径区分开来,强调了其外向性、集体性、实践性与无限发展性。

瑶池内一片寂静。

这番理念,对于习惯了追求个人长生、宗门传承、因果轮回的众多仙神而言,无疑是新颖甚至有些离经叛道的。

它不追求个体的永恒超脱,反而强调文明的集体进步与无限探索,这颠覆了许多固有的认知。

“好一个认知无止境,好一个文明之火燃遍诸天!”

一个清朗的声音打破寂静,来自一位身着八卦道袍,面容俊逸,气质洒脱的仙君——正是八仙之一的吕洞宾。

抚掌笑道,“帝君之论,令人耳目一新!若按此道,岂不是人人皆可凭借智慧与工具,窥探天地奥秘?妙哉!妙哉!”

他性格豁达,不拘一格,对陈曦的理念反而最能接受。

然而,亦有仙神面露不以为然。

一位周身笼罩在浓郁星辉中,面容古板的老者乃是斗部的一位资深星君,沉声道:

“帝君之志固然宏大,然则,天地奥秘,岂是凡俗智慧可以轻易窥探?

若无灵根仙缘,不通吐纳之法,不悟天道玄机,终是镜花水月。

更何况,集众之力,推动文明……此过程之中,欲望横流,争端必起,恐非祥和之道。”

这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传统仙神的担忧,他们信奉力量与境界的天然鸿沟,对依靠凡俗智慧挑战这种秩序抱有本能的反感。

“星君所言,亦是在理。”

陈曦并未反驳,而是淡然道,“格物之道,并非否定个体修行与天赋差异,亦非无视欲望与争端。其核心在于,提供另一条路径,另一种可能。

让无仙缘者,亦有凭自身努力改变命运、探索世界之机会。至于争端……任何道路前行,皆难免荆棘。

关键在于,以何原则处理争端?

是以力压人,弱肉强食?

还是建立规则,以理服人,以利导之?

此正是格物秩序所需探索与实践之处。”

他再次将话题引向了秩序与规则,与他之前回应闻仲的话遥相呼应,展现其理念的一贯性。

这场关于大道根本的讨论,显然比之前的秩序之争更为深刻,也更能触动在场仙神的心神。

瑶池之中,窃窃私语声渐起,显然陈曦的理念引发了不少存在的思考,哪怕只是作为一种补充或参照。

端坐云台的玉帝,目光深邃,依旧未置可否。

而一直沉默的太上老君,此刻却缓缓睁开了双眼。

那是一双仿佛蕴含了宇宙生灭、万物轮回的眸子,平静无波,却又仿佛能看穿一切虚妄。

他的目光落在陈曦身上,并未带有任何威压,却让陈曦感到自身的格物神识、文宫光轮,乃至勾陈权柄,都在这道目光下变得无比清晰,仿佛被从里到外看了个通透。

“格物……致知……”

老君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仿佛大道纶音,直接响在每一位仙神的心神深处,让所有的议论瞬间停止。

“认知万物,以求其理。此念,于洪荒初开,人族诞生灵智之初,便已存在。”

老君语气平淡,仿佛在陈述一个简单的事实,“然,知其然,亦需知其所以然。万物之理,背后亦是道。汝之格物,可见其表,可窥其用,然欲究其根本,仍需悟道。”

陈曦心神凛然,知道这是道祖级别存在的提点,亦是考验。

他躬身一礼:“多谢老君指点。格物之道,确由表及里,由用及体。认知规律是第一步,探究规律背后的道,亦是格物追求之方向。只是路径或有不同,格物更重实证与推演,以期一步步接近那终极之道。”

老君微微颔首,不再多言,重新闭上了双眼,仿佛刚才那片刻的开口,只是兴之所至。

但这一番对话,意义却非同小可。

老君虽未明确表态支持,但其点出格物与道的关联,并接受了陈曦的解释,这在无形中,极大地提升了格物之道在众仙心中的分量,至少使其不再被视为纯粹的奇技淫巧或外道。

王母娘娘见状,适时地再次举杯,将话题引开,盛会的气氛重新回到饮宴欢庆的主调。

然而,经此一番论道,陈曦这位新任勾陈上帝,及其所代表的格物大道,已然在漫天仙神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象。

无论是认同、质疑、好奇还是忌惮,所有人都明白,三界的未来,必将因这股新生的力量而掀起新的波澜。

蟠桃盛会持续了许久,直至仙霞渐收,星辉漫天。

众仙开始陆续告辞,驾起祥云遁光,离开瑶池。

陈曦亦起身,向玉帝、王母施礼告辞。

玉帝目光平和,淡淡道:“勾陈帝君初掌权柄,望尔勤勉任事,协理阴阳,勿负朕望。”

“臣,谨遵陛下教诲。”陈曦恭敬回应,心中明了,这既是期望,也是无形的枷锁。

就在他准备转身离去之时,一名青衣童子悄然来到他面前,躬身道:“帝君留步,老爷有请,请帝君移步兜率宫一叙。”

老爷?

兜率宫?

陈曦心中一动,看向那高台之上,只见老君不知何时已离去,云座上空空如也。

太上老君相邀?

这突如其来的邀请,让陈曦眸光微凝。

这位太清圣人分身,在盛会之上寥寥数语后,私下相邀,所为何事?

他不动声色,对童子颔首:“有劳仙童引路。”

“帝君请随我来。”童子恭敬地在前面引路。

陈曦跟随童子,离开喧嚣渐散的瑶池,踏着氤氲仙云,向着三十三重天更高处,那座传说中炼丹演道的兜率宫而去。

身后,瑶池的辉煌渐渐隐没于云海,而前方的兜率宫,则笼罩在一片紫气祥光之中,神秘而深邃。

天庭之行,看来远未结束。真正的深意,或许就在这兜率宫中。


  (https://www.02shu.com/5034_5034302/4361382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