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边疆部队大院来了个资本家娇小姐 > 第320章 解决苍蝇2

第320章 解决苍蝇2


李菊香解释道,“这种话若是传出去,不只是伤人,更会动摇群众对组织安排的信任。要知道,王裕华帮忙照看的是顾清如同志的弟弟。小姑娘刚在农场控制住了疫情,全团上下都看着呢。这时候有人跳出来泼冷水,传她作风不正的谣言,不是拆台是什么?”

她环视一圈,见众人神色微动,又添了一把火:

“你们想啊,万一上面派人来调查,问‘这谣言是从哪儿冒出来的’?查到是我们家属院的人嚼舌根,那咱们今年‘五好家属院’的评选可就泡汤了!”

“哎哟!”赵婶猛地一惊,手里的针差点扎进指头,“那可不成。”

“怎么不是?”李菊香斩钉截铁,“评上的户,每家能领一条毛巾、一个搪瓷缸,还有优先分煤球、调住房的资格!你家小儿子明年要结婚,正等着换大屋呢,若是先进没了,可就难说了。”

赵婶顿时不说话了,低头盯着鞋底。

陈大娘叹了口气:“唉,其实刘玉香也是可怜人。早年在乡下务农,拉扯孩子,这几年才跟着丈夫调到家属院,享享福。哪知道思想没跟上,还在搞乡下那一套。”

周老师一直没开口,这时才缓缓道:“问题就出在她没有觉悟。gm队伍里,谁没有难处?可越是困难,越要守规矩、顾大局。她散布谣言,不是私怨,是动摇集体信念。”

王静娴终于开了口,  “咱们家属是后方堡垒,不是是非窝。谁要是动摇团结,就得让她知道厉害。必须刹住这股风气。”

王静娴都这么说了,她虽然不是家委会主任,但是丈夫在一众妇女中地位最高。

屋里气氛渐渐凝重起来。

原先觉得不过几句闲话的人,也开始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李菊香趁热打铁:“所以我提议,召开一次家属大会,让她写份思想检查,念一遍,保证今后不再犯。同时,取消她家本季度的先进评比机会,以儆效尤!”

几个成员都赞成,会议就这样结束了。

李菊香默默记下讨论结论,心里却早已转了千百个念头。

她之所以如此积极地牵头这件事,表面看是为了顾清如出头、为刘淑芬撑腰,两人一个是团部新星,技术骨干,一个是老姐妹,平日里没少帮衬她家。但真正推动她的,还有一个更深层、也更现实的原因,就是为了新来的团长夫人王静娴。

王静娴是去年才随军调来的团长夫人,知识青年,听说原先在京市当中学老师,父亲是退伍转业的老干部,家庭背景清白。

她文化水平高,说话有条理,举止有分寸,一看就是接受过正规教育的。

丈夫长期独自戍边,因为起风了,她才主动申请随军调来兵团。所以两人至今没有孩子,在家属圈子里根基尚浅。

光靠“团长媳妇”四个字,压不住这群过惯了苦日子、嘴皮子利索的老嫂子们。

这种时候,最需要什么?

不是温柔贤惠,不是能歌善舞,她需要一件事,一件能让她“亮剑”的事,来证明她不只是个摆设,而是真能管事的人。

而这次对刘玉香的处理,恰恰就是个机会。

李菊香就是摸清了王静娴的心理,才促成这件事情。

她太清楚这种心理了,当年她刚当上家委委员时,不也是靠揪出一个“私藏粮票”的家属,才在众人面前站稳了脚跟?

李菊香甚至已经想好了后续怎么传话:

“还是王静娴同志有格局,不愧是领导夫人,觉悟高,关键时刻站得出来。”

“李菊香大姐也是热心肠,为了集体不怕得罪人。”

这些话只要在食堂、开水房悠悠传开,两个人的地位就都稳了。

更重要的是,刘玉香这事不算太重,不至于闹到团部追责,但又足够典型,能当“典型教育案例”拿出来讲。批评教育一下,取消个评优资格,既彰显纪律,又留有余地,最适合拿来“树典型、正风气”。

要是换作别的事,比如偷粮、通敌,那谁也不敢碰;可这种“嘴碎惹事”的问题,正好让家属委员会出手,既显示组织存在感,又不会越权。

“聪明人做事,讲究借势。”李菊香一边收拾桌子,一边在心里盘算,“现在团里重心在生产和防疫,领导巴不得后方安稳。我们这边主动整顿风气,不是添乱,是帮忙。”

外面夜风渐息,家属院归于宁静。

可在这间小屋里,一场没有硝烟的博弈已然落子无声。

……

另一边,顾清如回到营部,立即投入到了紧张的连队巡诊生活。

清早,顾清如骑着自行车朝着二连方向前行。

远远只能看见一个人影时,消息就在连里传开了。

“快看,那是营部刚立功的顾医生!”

二连连长孔大友一听,立即从办公室小跑出来,脸上堆起热络的笑容:“哎呀,是顾同志!是你来了!快,屋里坐。”

顾清如稳稳刹住车,抬腿下车,避开了他接车的手,自行将车支好。

她摘下围巾,露出一张秀丽却沉静的脸,点头致意:“孔连长,你好。不客气,我来是有正事。”

两人一前一后走进连部办公室。炉火不旺,屋里有些清冷。

顾清如没有落座,也没有寒暄,直接切入主题:

“孔连长,我受营党委委托,来移交一份重要材料,关于黄志明同志的最终组织结论。”

“黄志明?”孔连长一时没反应过来。

“黄小娟的父亲。”顾清如提醒道。

“哦——!”孔连长恍然大悟,眉头下意识地就皱了起来,

“现在黄小娟应该是在开荒抬土。这些人,哎,就是得多劳动,思想才能有所改正!”

孔连长心里已经先入为主的认为是黄志明在农场犯了什么错误,营里才会来传达文件。

说完他从顾清如手里接过那封信,目光快速扫过,

他本以为是一份处分决定或者警告说明,脸上的表情都还维持着方才的严肃与不屑。

然而,只扫了一眼开头和结尾那鲜红的公章与“表扬”二字,他脸上的肌肉瞬间僵住了。

那副不屑的表情凝固在脸上,显得有几分滑稽。

他像是难以置信,又低头飞快地、逐字地读了一遍,确认这的的确确是一封表扬信。

再抬起头时,孔连长脸上的傲慢和不屑已荡然无存,只剩下措手不及的尴尬,

“这……顾医生,你看这……真是没想到,黄志明同志最后……还得到了场里的表扬!这、这真是太好了!我们连里一定正确领会组织精神,落实好对黄小娟同志的关怀政策!”

顾清如自然知道孔连长前后态度转变,也能猜出黄小娟在连里的情况一定很不好。

她严肃的强调,“孔连长,组织上既然对黄志明同志有了结论,意味着历史问题也很快会澄清。黄小娟同志作为家属,不应再背负不必要的包袱。希望连里能正确理解文件精神,对她的工作生活予以妥善安排。”

孔连长连连点头,“明白,请营党委放心,我们一定落实好。”

他立刻转头对身边的通讯员吩咐:“去,叫黄小娟别在场上干活了,让她到连部来一趟。”

通讯员应声跑出去。没过多久,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和略带不耐的催促:“快点,磨蹭啥呢,连长等着呢!”

门“吱呀”一声推开,通讯员半侧着身子,后面是黄小娟。


  (https://www.02shu.com/5034_5034226/4375262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