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边疆部队大院来了个资本家娇小姐 > 第328章 大会战落幕

第328章 大会战落幕


大会战落下帷幕,荒原的喧嚣逐渐平息。

春播的种子埋入土里,只待时光和雨露的灌溉。

营部的喇叭在清晨的微风中不断响起。

喇叭声中,周红梅和夏时靖用饱含激情的语调,播报着这次垦荒大会战中的先进事迹。

“坎土曼大王”张远发:这位退伍老兵自制了一把3.5公斤重的大坎土曼,刃口加宽、木柄加长,专为冻土设计。他日均开荒1.8亩,效率是普通人的两倍以上,连续七天打破连队纪录,被授予“劳动模范”称号。人们说:“老张一出手,石头都低头。”

铁姑娘排长李秀兰:来自沪市的女知青,带领十名女知青组成了突击队,在沙砾遍布的北坡连续奋战12天,硬是用手刨、肩扛的方式平整出15亩可耕地。全排荣立集体三等功。

夜鹰班班长王建军:班长王建军发现,午后地表太晒,土块发烫难挖;而夜间露水浸润后,土壤松软,效率反而更高。于是他主动请缨,带领全班在月光下开荒。他们打起马灯,哼着《南泥湾》,一锄一锄向前推进。短短七十二小时,他们多垦出四亩半荒地,创下单班开荒纪录。

......

夜幕降临,劳累了一天的知青们回到宿舍。

煤油灯下,有人在写家书,有人在缝补衣物,

刘连福,借着微弱的煤油灯光认真地给沪市的爸妈写信。

“爸爸、妈妈:我们的大会战胜利结束了……  这一个多月,我瘦了十几斤,但肩膀硬了,心也踏实了。以前在家总觉得吃点苦就委屈,现在才明白,什么叫‘扎根边疆,建设祖国’。儿子没有给你们丢脸。”

一代人以青春为犁,以信念为种,在这片荒原上刻下了一个时代的印记。

……

在春播结束后,周营长特地私下表扬了顾清如,

“小顾,这次春播借种的事,多亏了你提的好办法,解了燃眉之急。我没料到你一个卫生员,能想到生产上的事。”

顾清如浅浅一笑,“之前在连队经常去牧区巡诊,和牧民交流多了就有留意到。也是会上才想起来的。”

她从帆布包里取出一个装订整齐的册子:“周营长,我还有件事想请您看看。”

她递上的是一本手写的《连队防疫实操办法》,里面内容都都是她这次农场防疫总结的经验,比如如何识别病畜、如何配制简易消毒水、如何隔离、如何上报等。

顾清如解释,师部提出这次试点想要在全师推广,她就基于这次农场抗疫,总结了一些经验办法。

周营长认真看完了,  点点头:“你这个思路是对的。我们基层最缺的就是‘能落地’的东西。这样,我帮你报到团里。”

走出办公室时,顾清如脚步轻快了许多。

她知道,这份报告不会让她立刻升职或调走,但它是一种影响力,能让她的声音被听见。

大会战结束,农活稍缓,顾清如也难得有了几天休息时间。

连着一个多月起早贪黑巡诊、采药、写记录,如今终于能好好休整一下,她整个人都松快了不少。

趁着空闲,她回到办公室,把这段时间的收获好好理了一理。

巡诊的路上她采集了不少药材,晒得干干的,有的已经碾成细末,有的分门别类包好;农场采药队采的用不上药材,挑剩下、觉得“不值当”的野药材,她也没舍得扔,悄悄收进空间,洗干净,晾晒,炮制。

如今,药堂的柜子里整整齐齐码满了晒干、炮制好的药材,每格都贴着她亲手写的标签:柴胡、防风……

一拉开药柜,满满当当。看着心里踏实。

看着看着,她忽然想起前两天郭庆仪说的话,刘玉香被家委会当众批评,做了检讨,这事能成,多亏了李嫂子主持公道。

这份情,不能忘了。

“人家替我说了话,担了责任,我总得登门道个谢。”

顾清如去了一趟团部。

刘淑芬一听,放下手里的活,陪着她一起走了一趟李菊香家。

顾清如手里拿着一个蓝布包,是带给李菊香的礼物。

听刘淑芬说李菊香的儿媳刚生产,她准备了一罐奶粉,孩子用得上;另一个是她特意配的一副调理气血的药。

她们走到李菊香家门口时,正碰上她在院子里洗尿布,屋里还传来孩子的哭声。

看见两人,李菊香愣了一下,连忙把手在围裙上使劲擦了擦,“哎哟!这是……你们怎么来了?快进屋,外头冷!”

顾清如走上前,“李嫂子,前几天,多亏你。不只是为了我,更是为了家属院的风气能正一正。”

她说着,将蓝布包放在院中的小木桌上。

李菊香看到蓝布包,连连摆手:“哎呀,这话说的……我就是个家委会的办事人,该做的!还专程跑一趟……”

刘淑芬笑着接过话:“收下吧,这不是给你,是给孩子。”

她打开蓝布包,露出一听铁皮密封的进口奶粉,显然是稀罕物。

“清如托人从沪市带来的,全省都紧俏。她说,您家大孙子正长身子,不能饿着。”

李菊香一见是奶粉,眼睛亮了一下。

她儿媳产后体虚,奶水不足,家里只能拿米汤兑糖水喂孩子。

可孩子太小,米汤喝不饱,大孙子整夜哭闹,她夜里抱着哄,心疼得直掉泪。

她托人换,花了大价钱,才换到一袋奶粉,还不够孩子喝一个礼拜的。

李菊香犹豫片刻,终于接过这份贵重的礼。

想着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她压低声音说道:

“淑芬、清如啊,你要谢,还得往东头走一趟。”

“你虽然是营部卫生员,可将来少不了要跟团部打交道。有些门,早认比晚认强。”

她轻轻拍了拍顾清如的手背:

“趁这机会,去见个面,递个话,是懂规矩知感恩。”

顾清如闻言,点点头,眼中闪过感激。

李嫂子这是在提点她。

离开李嫂子家,顾清如和刘淑芬商量,既然刘玉香这件事背后有团长夫人的出力,于情于理,她都应该去感谢一下。

但送什么礼,也是一门学问。

刘淑芬道:“送吃的最稳妥,又不扎眼。你瞧那些嘴甜的,哪个不是提着鸡蛋走东家串西家?可咱们得不一样,送鸡蛋给团长夫人那肯定不合适,她是京市来的,一般东西看不上,要送得轻巧,还得让她记在心里。”

“你是说……要雅?”顾清如皱眉思索。

“对喽。”刘淑芬压低声音,“她那样的人,缺的不是东西,是体面。寻常东西,可能入不得她的眼,但是太过贵重的呢,第一次登门也不合适。”

听到这里,顾清如心头一动。

她想起在沪市忙着收家产时,收了一箱茶叶。

那箱茶叶里面码着十二个圆形扁铁盒,盒子上印有一枝素描的茶树枝,叶子细长,含蓄得很。

当时她拧开罐子盖嗅过,一股清幽的豆香扑鼻而来,茶叶细扁挺直,色泽微黄带绿,一看便知不是寻常粗茶。

顾清如问刘淑芬从家里拿了一个竹篮,又从布包里拿出了一罐茶叶和一本书装起来。

她又找出一块靛蓝土布,将礼物盖上。不要人一眼就看出贵重,更不想招来闲话。

这礼,要送得轻巧,却有分量。

她挎着竹篮,径直去了团长夫人王静娴家。


  (https://www.02shu.com/5034_5034226/43672659.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