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进修的名额
几人在集市逛了起来。
很快,就发现了一些稀罕物。
有个裹着头巾的大娘摊位前,摆着几把嫩绿的雪水菠菜和一小筐新挖的野葱。
夏时靖停下车子,“这季节能出新鲜的菜?不容易啊。”
郭庆仪也凑近:“现在地都还没全化冻,您这菜是暖窖种的吧?”
大娘点点头,眼里透着一丝局促:“嗯……去年秋后攒了些马粪盖了棚……又拿破棉被、旧麻袋盖了棚子……就巴掌大一块地,试了试。”
“没卖钱的心,就是想换点粮。娃娃春上犯头晕,得吃点细粮养身子。”
顾清如感觉这一个冬天都在吃土豆,早就想吃点新鲜的蔬菜了,她问,“大娘,这个菜怎么换呢?”
“白面最好,一斤换五斤菜;大米也行。”卖菜大娘顿了顿,又补一句,“实在没有,旧衣裳、搪瓷盆、铁锅……也能商量。”
说完,大娘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菠菜和小葱这些一般就几分钱一斤,但她这是反季新鲜物,家里人也是花了不少心思在打理,所以价格要的高。
但拿到集市上反馈并不好。
这一早上,基本上是问的多,买的少。
更多的人来集市上,是要换细粮或者粗粮的。
大部分人还是得得先满足温饱。
卖了这么久,也就顾清如愿意换。
“大娘,我拿一斤白面和你换六斤菠菜,再加一把小葱,行吗?”顾清如从布包拿出一小包白面。
大娘看见白面眼睛一亮,连忙点头:“行!行!小葱我多给你些,提味儿。”
她麻利地称菜、装袋,还特意挑了几根最嫩的野葱塞进去。
想着自家孙子终于能吃上细粮了,就眉开眼笑。
郭庆仪和夏时靖没换蔬菜,他们来集市是要来换细粮的。
夏时靖想换些大米,兵团食堂常年提供粟米饭或者玉米饭,他想念大米饭了。
在集市逛了很久,才看见一位戴皮帽的老汉守着一只背篓,里面是几袋用粗布扎口的大米,
“这可是去年秋收存下的口粮,”老汉低声说,“不收票,只换物。”
夏时靖从布包掏出这次农场抗疫的奖励,一个崭新的搪瓷缸,“大爷,这个换吗?”
老汉接过搪瓷缸,翻来覆去地看,又敲了敲缸壁听声,点点头:“成色新,没磕没裂……换八斤,可以吧?”
夏时靖点头,这个价格高于他的心理预期。
边疆、农村比城市更缺日用品,因此搪瓷缸价值更高。
在城市一个崭新搪瓷缸能换4-6斤大米。
大爷说的换八斤,他不亏。
老汉麻利地称米、装袋,递给他。
郭庆仪也想换些细粮,准备用肥皂和一小包红糖换,想了想,她说,“清如,我用肥皂、红糖和你换点白面吧。你白面还有多的吗?”
顾清如空间里白面堆积成山,点头,“之前我在奇古县碰到的农人换的。还有一些在宿舍,给你换两斤白面,够吗?”
郭庆仪摇摇头,“我这些只够换一斤的,这样,再给你一张粮票吧。”
在外面,顾清如也没多说什么,点点头。
几人继续逛,车把子上的东西逐渐增多。
夏时靖在一个旧货摊位淘了一台半旧的电子管收音机。外壳裂了条缝,旋钮也缺了一个。
他掂了掂,听内部没响动,判断变压器可能还完好,便换了回来。
这东西带回去拆一拆,能当零件用,运气好还能修出来。
又遇上一个带鸡蛋换粮票的农妇。
夏时靖和郭庆仪两人都换了鸡蛋。换的鸡蛋不便明拿,几人悄悄收进挎包里。
鸡和鸡蛋顾清如空间都有,可惜她只能自己在空间开小灶,平时轻易不能拿出来。
顾清如在一个老农摊位,用一包茶叶换了藏红花。
又用五斤白面换了半斤野生红枸杞、一把黑木耳、一小袋蘑菇和松子。
逛完集市,三人推着满载的车子,去了县里的国营饭店。
去的时候,正是中午饭点,店里飘出肉香和面气。
顾清如推着车,“今天我做东,在农场辛苦你们了。”
进了店,墙上贴着今日供应:
主食:白米饭(二两粮票+7分)、面条(三两粮票+1毛2)、花卷(一两粮票+3分)
炒菜:白菜炖粉条(5分)、土豆丝炒青椒(8分)、芹菜炒肉末(1毛5)
大锅菜:红烧茄子(6分)、酸辣汤(3分)、酱爆鸡蛋(1毛2)
限量供应:猪肉白菜包子(每个4分,每人限两个)
顾清如没犹豫:“同志,来三碗米饭;一份芹菜炒肉末,一份酱爆鸡蛋,一份红烧茄子,一碗酸辣汤再加个六个猪肉白菜包子。”
售货员打量了一眼他们三个人,才收了钱和票,“饭自己打,菜好了来这个窗口端。”
三人找了个角落位子坐好,菜陆续做好。
芹菜炒肉末里真有肉星,虽碎但香;酱爆鸡蛋油亮喷香,上面还撒了葱花,这在营部食堂可是见不着的讲究。酸辣汤也足量,浮着一层红油,几片豆腐、木耳。
菜做好以后,他们几人逛了一上午早就饿了,顾不得说话,埋头苦吃。
饭后推着满载的车子,踏上了回营部的路。
蹬着自行车,都觉得力气十足,因为肚子里热乎着。
出了县城,郭庆仪没矫情,直接坐的夏时靖的车。
夏时靖等郭庆仪坐好后,一脚蹬地,车子便稳稳冲出,一边回头说,
“我脚力好,踩车不累。这样我们三个人回去都能快一点。”
顾清如笑而不语。
风从戈壁滩吹来,带着干燥的草香。
快到营部门口那段坡路,郭庆仪跳下车, “你骑,我带顾清如一段。”
夏时靖点点头,顾清如和郭庆仪换了骑车。
回到营部,刚放下东西,
通讯员跑来喊顾清如,说卢指导员找她有事。
到了办公室,卢指导员正低头写着什么,听见动静抬起头来,脸上浮现笑容,“小顾同志来了,坐,坐。”
他放下笔,从抽屉里取出一份文件,语气郑重:“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师部卫生科刚刚下发了一个医学院的进修名额,是京市医学院的临床医学专业,学制三年。这种机会非常难得,全师就一个,现在……师部研究决定,推荐你去。”
(https://www.02shu.com/5034_5034226/43579952.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