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治病的药?催命的毒?
看到这里,宴夫人心中最后一丝疑虑也烟消云散,彻底踏实下来。
话语能编造,姿态能夸张,唯独那眉宇间藏不住的熠熠神采,骗不了人。
过去那么多年,她何曾见过嫣儿像此刻这般鲜活明亮。
“好了好了,母亲知道裴五姑娘待你千好万好。”宴夫人拍着宴嫣的手,自己也忍不住笑起来,眼角眉梢尽是笑意,连眼下的褶子都仿佛深了几许。
宴夫人与宴嫣相携入内,一同在窗边的软榻上挨着坐下。
宴嫣环着宴夫人的手臂,将头枕在她肩头,低声细语:“母亲,女儿一切都好。那您呢……您过得好不好?”
像是生怕宴夫人会报喜不报忧选择隐瞒什么,宴嫣攥紧她的衣袖,急声恳求:“母亲,女儿定要听实话。”
在宴嫣灼灼目光注视下,宴夫人终是打消了隐瞒的念头,坦言道:“倒也没什么大事。”
“年节时不慎染了风寒,请府医来看过,也望闻问切、对症下药了,汤药喝了不少,却总是不见彻底好转。”
宴嫣心头猛地一沉,脱口而出追问:“母亲,可是府中有人用了什么阴私手段?”
宴家的府医,医术虽非上京顶尖,但也绝非庸才,断不至于连一个风寒都治不好。
更何况,府中不缺名贵药材,更有仆妇婢女精心照料,再重的风寒也没有拖延不愈的道理。
除非,有人使了见不得光的阴谋诡计。
而最可疑之人,无疑是她那位掌控欲令人发指、容不得半分忤逆的父亲。
宴夫人递去一个眼神,示意她稍安勿躁。
宴嫣抿了抿唇,将翻涌的情绪按下,重新坐定,静待宴夫人开口。
宴夫人:“我心中也曾起疑,故而暗中请了外头的医女入府诊脉,也将府医的方子拿去给几位名医过目,皆言方症相符,并无不妥。”
“但这风寒之症,却是缠绵不去。”
“并非毫无起色,只是始终未能断根。”
“时而低烧,时而咳嗽,偶有喷嚏,诸般症状,皆与风寒无异。”
“母亲……”
宴嫣悚然一惊,一个可怕的念头浮上心头,“会不会是父亲因前事,在借此惩戒于您?”
“您这所谓的风寒,或许……并非风寒,而是父亲他……暗中下药?”
凭她父亲在朝中的地位与宴家盘根错节的皇室关系,想要得到些外界无从知晓的秘药,绝非难事。
宴夫人:“我无法确定。”
“这偌大的宴家,没有人知道你父亲他藏得到底有多深。”
宴嫣的心紧了又紧。
“母亲,我想办法去请徐长澜来为您诊脉。”
“常人接触不到的秘药,他定然知晓;常人无从涉猎的医理,他也必定精通。”
她需得仔细思忖,究竟以何为凭,才能请动徐长澜。
若只想靠着人情空手套白狼,她不仅没这个脸面,更做不出这等事。
她岂会不知徐长澜与荣国公交情匪浅?以桑枝与荣国公的渊源为桥,请其出诊最为省力。
可越是明白,她便越不愿行此便宜之事。
宴夫人理智地分析道:“徐长澜是医者,请他出诊不难。难的是,面对宴家这潭足以淹死人的浑水,他是否愿意蹚进来,需得权衡利弊。
“我来想办法。”宴嫣掷地有声。
“母亲为我遮风挡雨多年,如今女儿已经成家,也该在风雨来时,护在母亲身前。没有让您一直独自承担、永远只付出的道理。”
宴夫人眼中满是欣慰。
她终于确信,这桩被世人视为荒唐的婚事,于嫣儿而言,竟是绝处逢生、柳暗花明的生路。
嫁个死人又如何?
正是嫁了裴临允这个“死人”,才让嫣儿那死气沉沉的日子真正“活”了过来。
细细思量,这分明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幸事。
从前那个柔弱怯怯的嫣儿,内里终于生出了坚硬的骨架,立起来了。
“瞧着你如今这般立事,母亲心里踏实得很,就算现在走了也放心。”
养儿一百岁,常忧九十九。
宴嫣连忙伸手轻掩母亲唇边,急道:“母亲快别说了,这些不吉利的话可不许胡说。”
她和大哥早就盘算好了,定要熬过父亲。
届时定要让母亲扬眉吐气,做这府里最尊贵、最自在的老封君。
宴夫人从善如流,顺着宴眼的意思含笑轻啐了两声,柔声应和:“好,好,方才那句话不作数,母亲收回了。”
见了嫣儿,心中欢喜,她竟觉着连缠绵病榻的风寒都去了七八分,整个人都精神焕发起来。
母女二人又说了一会儿体己话,宴夫人方才神色一正,话头转向正题:“你且老实告诉母亲,这次回府,究竟所为何事?”
“母亲掌家这些年,总还有些根基。但凡能帮到你之处,你尽管开口。”
宴嫣摇摇头:“母亲,我听闻父亲伤势加重,是真心实意地想着回府为父亲侍疾的。”
宴夫人看着宴嫣,神情里满满都是你看我信不信。
宴嫣端正面色,一本正经地颔首:“女儿所言,句句属实。”
宴夫人见状,心知再问不出什么,轻叹一声,郑重告诫:“万事以保全自身为上,切不可轻易以身涉险。”
“你自幼读书,当知‘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的道理,莫要让母亲担心。”
宴嫣压低声音,透露道:“母亲放心,桑枝为我安排了护卫,明里暗里都有人手。”
“父亲最重声誉,断不会为此落下污名,毁了他半生经营。更何况女儿此次是打着“回府侍疾”的旗号,众目睽睽之下进门,他若动我,便是自毁长城。”
“此等得不偿失之事,以父亲权衡利弊之能,断不会行此不智之举。”
宴夫人心下稍安,随即却涌起一股深切的悲凉。
这世上最该血脉相连、骨肉相亲的至亲,如今却要步步为营,相互提防算计至此。
然而她心里比谁都更明白……
此事根源,从不在嫣儿。
该反省、该担责的,也从来不该是她的女儿。
“你只管前去,母亲也定会倾力为你周旋,护你安稳。”
宴嫣神色凝重,轻声劝道:“母亲,为防万一,您还是暂且停了那治风寒的汤药吧。”
倘若……倘若真是父亲的手笔,那每日奉上的,又究竟是治病的药,还是催命的毒?
(https://www.02shu.com/5034_5034025/43588149.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