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一个人的长征 > 第263章 井边的孩子

第263章 井边的孩子


那座被烧成废墟的村子,离河道约有五里地。

陈墨贴着地,在麦田里匍匐了将近半个时辰,才悄无声息地摸到了村边的土坯墙下。

墙已经塌了一半,露出里面被烟火熏得漆黑的房梁。

空气里还飘着一股淡淡的焦糊味,混杂着泥土和腐败的气息,那是死亡留下来的味道。

陈墨从墙的缺口处,小心地探出头,望向村西头的那口水井。

井边,一个看起来不过十二三岁的半大孩子,正把一只木桶拴在井绳上,吃力地往下放。

他身上穿的衣服又破又烂,洗得已经看不出本来的颜色,两条光着的胳膊和小腿,瘦得像两根干柴棍。

他显得非常警惕,每摇几下辘轳,就会停下来,竖起耳朵,像只受惊的兔子一样,紧张地扫视着四周。

陈墨并没有立刻现身,耐心地趴在墙后,观察着。

他需要判断这个孩子是一个人,还是村里藏着其他人。

孩子打满了两桶水,扁担压在他的肩膀上,把他瘦小的身子压成了一张弓。

他挑起水,一步一晃,没有走村里的大路,而是钻进了一条狭窄的胡同。

陈墨等了片刻,确认周围没有别的动静后,才从废墟里站起身,像一道影子,跟了上去。

胡同里堆满了倒塌的房梁和碎砖烂瓦,很难下脚。

孩子显然对这里极为熟悉,他绕过一堆障碍,走进了一座看起来已经被烧得只剩下半边院墙的院子。

院子里,靠着没塌的那堵墙,用几块烂门板和油毡布,搭着一个简陋的窝棚。

而孩子的身影,就消失在了窝棚里。

陈墨握着枪,一步一步,放轻了脚步,慢慢靠近。

还没等他走到窝棚门口,里面突然传出一个嘶哑而虚弱的男人声音。

“石头,是你吗?”

孩子应了一声:“叔,是我,打水回来了。”

“有没有看到外人?”

“没……没有。”

孩子的回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迟疑。

陈墨知道,小孩可能查觉到了什么。

他不再隐藏,索性大大方方地站到了窝棚的门口,将步枪的枪口垂下,表示自己没有敌意。

“老乡,别怕,我没有恶意。”陈墨的声音很平静。

窝棚里,光线很暗。

一股浓重的血腥味和草药味扑面而来。

那个叫石头的孩子,正挡在一个躺在草席上的男人身前,手里举着一把生了锈的镰刀,身体因为恐惧和愤怒而微微发抖。

草席上的男人,看起来有三十多岁,脸色蜡黄,嘴唇干裂。

左腿用两块木板夹着,上面缠着肮脏的布条,布条已经被黑紫色的血浸透了。

他的一只手里,死死地攥着一把没了枪栓的汉阳造。

看这样子显然是个伤员!

他看到陈墨身上的装束,男人原本紧张的眼神,起了一丝变化。

但依旧没有放松警惕,声音依旧沙哑:“你是什么人?从哪儿来的?”

“路过此地,想讨口水喝。”陈墨没有直接表明身份,他说着,把自己的水壶解下来,晃了晃,里面是空的。

男人的目光在陈墨身上打量着。

他看到了陈墨腰间别着的德式手榴弹,也看到了他那双不像普通庄稼汉的、过于沉静的眼睛。

“你不是普通老百姓。”男人一针见血,“你是部队上的人。”

陈墨没有否认,点了点头。

“哪部分的?”男人追问。

“八路军。”陈墨言简意赅。

听到这三个字,那个叫石头的孩子,身体明显松弛了一下,但手里的镰刀依旧没有放下。

草席上的男人,脸上露出一种复杂的表情,有怀疑,有警惕,但更多的是一种见到亲人般的激动。

他挣扎着想要坐起来,却牵动了腿上的伤口,疼得他额头上立刻冒出了一层冷汗。

“你是哪个部队的?番号是多少?你们的首长是谁?”他一连串地发问。

这是在对暗号,也是在核实身份。

在这片被敌人反复“梳篦”的平原上,没人敢轻易相信一个陌生人。

陈墨知道,自己必须拿出能证明身份的东西。

他想了想,开口唱了起来。

声音不高,只是低低的哼唱,但调子却清晰无比。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这是《黄河大合唱》里的一段。

对于根据地的军民来说,这首歌,比任何番号都更有说服力。

男人的眼眶,一下子就红了。

他松开了手里那把破枪,对石头说:“石头,把镰刀放下,是自己人。”

石头这才把镰刀放了下来,但依旧怯生生地躲在男人身后,偷偷打量着陈墨。

“同志,快……快请坐。”男人用手撑着地,语气里充满了热情,“家里遭了难,也没啥好招待的。”

陈墨走进窝棚,在男人对面坐下,把自己的水壶递给了石头。

“去,给这位同志倒碗水。”男人吩咐道。

在交谈中,陈墨很快就弄清了他们的情况。

男人叫赵铁柱,是冀中军区二十二团的一名排长。

在“五一大扫荡”中,他们团为了掩护分区机关转移,在饶阳一带和鬼子死磕,几乎全团都打光了。

他腿上负了重伤,跟部队失散了,被本村的石头一家人救了。

可没过两天,鬼子就进了村,搞“三光”,把整个村子都给烧了,石头的爹娘,也死在了鬼子的刺刀下。

石头背着赵铁柱,躲进了村外的地窖,这才侥幸活了下来。

“我们团……估计是没了。”赵铁柱说着,眼泪就流了下来,“分区机关也不知道转移到哪里去了。我就带着石头,一直在这里躲着。想等风声过去,再去找部队。”

陈墨沉默地听着,心里沉甸甸的。

赵铁柱的遭遇,只是冀中平原上无数悲剧的一个缩影。

“同志,你们呢?”赵铁柱擦了擦眼泪,问道,“你们是从哪里来的?要去哪里?”

“我们从太行山来,准备去安平办点事。”陈墨没有说得太具体,他看了一眼赵铁柱的腿,问道,“你的腿,伤了多久了?”

“快一个月了。”赵铁柱苦笑了一下,“没药,只能用土方子硬挺着。这几天,感觉越来越不好,又麻又痒,估计……是保不住了。”

陈墨凑近了些,示意赵铁柱解开腿上的布条。

一股恶臭扑面而来。

伤口已经严重化脓,周围的皮肉都变成了黑色。

“是骨髓炎。”陈墨只看了一眼,就做出了判断,“再不处理,就得截肢。要是引起了败血症,命都保不住。”

赵铁柱惨然一笑:“我这条命,早就捡回来了。只是可惜了石头这孩子,爹娘都没了,还跟着我在这里受罪。”

陈墨站起身,在窝棚里踱了两步,然后停下来,看着赵铁柱,眼神里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

“我能救你的腿。”他说。

赵铁柱愣住了。

“我们队伍里有医生,也有器械。”陈墨继续说道,“但是,我们缺一样最重要的东西——药。特别是磺胺。”

他顿了顿,一字一句地说道:“今天晚上,我们要去安平县城,从鬼子的仓库里,把药抢出来。不仅为了救我的同志,也为了救你。”

赵铁柱被陈墨的话震住了。

他呆呆地看着这个突然出现的、气质沉静的男人,一时间竟说不出话来。

去鬼子的据点抢药?

这是何等的胆量和气魄!

“我需要你的帮助。”陈墨的语气很诚恳,“你在这里待了一个月,对安平县城周围的情况,一定比我们熟。我需要你告诉我,从这里到城东,有没有什么安全的小路?鬼子和伪军,晚上巡逻的薄弱点在哪里?”

赵铁柱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

他干裂的嘴唇哆嗦着,眼神里,重新燃起了一团火。

那是一种绝处逢生的希望之火。

“有!”他几乎是吼出来的,“我知道一条路!从村后的乱葬岗穿过去,可以绕过鬼子的所有岗哨,一直摸到城东的河滩上!那里,离鬼子的仓库,只有不到一里地!”


  (https://www.02shu.com/5033_5033946/4331031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