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刘光天和刘光福回来了
那是一个阴沉的傍晚,胡同里飘着初秋的凉意。
二大爷刘海忠站在院门口,望着巷子尽头出神。
十年了,院里的枣树都长得比房檐还高,可他的两个儿子却再没踏进过这个门槛。
"二大爷,又在这儿站着呢?"隔壁邻居王婶拎着菜篮子经过,叹了口气,"要我说啊,你当年那脾气也该收收了......"
显然,左邻右舍都知道二大爷刘海忠家里的事情。
若不是因为二大爷刘海忠见了天的打孩子,三个儿子不会都选择了离家出走,留下孤零零的两个老人家。
这个曾经在厂里说一不二的七级钳工,如今的背已经有点坨了,唯有嘴还是硬的:"打听啥?有本事走就有本事活!"
二大爷刘海忠用粗糙的手掌抹了把脸,虽然心里已经开始后悔,但是嘴是真硬。
他想起刘光天十岁那年,因为打碎了公社发的搪瓷缸,被他用皮带抽得满院子跑;想起刘光福初中逃学,被他罚跪在雪地里三个钟头,想起学习成绩很好的大儿子刘光齐,曾经他的骄傲,如今看来他是最没良心的白眼狼。
二大爷刘海忠这些年想明白了,他已经不想刘光齐了,这个他最看重的大儿子。
可是现在的他想另外两个儿子,想着好好对待他们,这两个儿子,真的是因为他的缘故选择离家出走的。
那时候他觉得,棍棒底下出孝子是天经地义的事。
如今想来,这里面肯定有点错误。
此刻千里之外的某个城市里,刘光天正给儿子喂饭。
镜子里的男人眼角已有细纹。
"爸爸,爷爷家真有枣树吗?"儿子晃着脚丫问。
他手上动作顿了顿,想起小时候偷枣被皮带抽肿的掌心,
却听见自己说:"有啊,比爸爸还高的枣树。"
刘光福在一个面包场工作,今天因为厂里效益不好,提早下班。
他蹲在门前教儿子用京腔念"豆汁儿",孩子学得四不像,逗得媳妇直笑。
笑声中他突然想起,当年就是在这个时辰,十八岁的他攥着哥哥给的二十块钱逃出家门的。如今儿子都五岁了,他擦扳手的手背青筋凸起,和父亲一模一样。
本以为刘光福和刘光天这辈子都不可能回到四九城了。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两个人都因为特殊情况意外失业了,这也许就是命啊。
如今面临着生存困境,两个人最终选择了回到了四九城。
他们都不是大哥刘光齐一样,是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后离开的,而且还是干部身份,日子过的非常好。
他们被生活压弯了腰,而且如今两人都已经成家立业,需要面对的事情真是太多了,再也不能如孩子般任性了。
现在遇到困难,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只能选择灰溜溜的回家了。
这也是无奈之举,也是他们的最好选择。
说也凑巧,两家人同一时间出现在车站,同一时间看到了对方的窘境,一切尽在不言中。
大王不笑小王,两兄弟默契的没有说话,简单的寒暄过后,带着各自的家人一起默默的朝着熟悉的胡同走去。
胡同里来了一群人,自然引起了路人的关注。
最先惊动的是前院的三大爷阎埠贵。
三大爷阎埠贵端着紫砂壶踱出来,茶壶嘴还冒着热气。
"哟,这是光天吧?"他眯起眼睛打量这一大家子,目光在两个孩子身上转了转,忽然笑起来:"老刘他们家这是要开枝散叶啊。"
话音未落,东屋传来小孙子背唐诗的脆亮声音,三大爷阎埠贵脸上的皱纹便更深了几分。
带孙子挺累的,幸福是幸福,累是真累啊。
很快,两家人就到了后院。
"爸......"
一声颤抖的呼唤突然在身后响起。
二大爷刘海忠浑身一僵,这一声呼唤,他已经有接近10年没有听到了,精神有点恍惚。
二大爷刘海忠慢慢的转过身时,他看见两个中年男人站在枣树下,一个抱着穿着灰裤子的小男孩,另一个牵着看起来明显更大一些、虎头虎脑的男孩,孩子手腕上系着红绳银铃,随着动作发出细碎的声响,惊飞了檐下打盹的麻雀。
左边那个穿着深灰色风衣的,眼角已经有了皱纹,不是刘光天又是谁?
右边穿皮夹克的那个正弯腰捡起被风吹跑的鸭舌帽,露出额角那道疤——那是刘光福十二岁时被他用搪瓷茶缸砸的。
两人身后还跟着两个女人,想来是他们的妻子。
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就像十年前那两个背着包袱冲出大门的少年。
二大爷刘海忠突然抄起门边的扫帚就往前冲:"你们还知道回来!当年翻墙出去的能耐哪去了?"
扫帚举到半空却停住了,因为他看见小孙子吓得往妈妈身后躲,而刘光福已经条件反射地护住了脑袋——这个动作像刀子似的扎进老人心里。
二大爷刘海忠为自己突然的行为搞到羞愧,明明自己已经知道错了,为何还要继续下去呢?
二大爷刘海忠放下扫帚,面无表情的说道:“这么多年没回来,也不知道写封信,你妈有多想你们,你们知道吗?”
刘光天怀里的小男孩好奇地打量着这个陌生的爷爷,对于他刚刚的举动并不害怕,突然脆生生喊了句:"爷爷好!"
就这一声,让二大爷刘海忠的眼泪"唰"地下来了。
曾几何时,他无数次梦见这样的场景,尤其是看到三大爷阎埠贵一家幸福的场景,就希望有一天听到有人叫他爷爷。
他哆嗦着去摸孩子的脸,但是又害怕的缩起了手。
最终,二大爷刘海忠还是选择了接受本心,原谅了这两个离家接近10年的孩子。
"进屋说,进屋说......"二大爷刘海忠慌慌张张的说道。
而屋子里的二大妈听到两个儿子的声音,也是欣喜不已,慌忙打开门,看到两个明显高大的儿子,还有成家之后的两个家庭,一时不知道说什么了。
离家快10年的两个儿子拖家带口的回来了,怎么能不高兴?
虽然看到他们两个是落魄的回家,但没有什么比回来更好了。
(https://www.02shu.com/5033_5033775/43923199.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