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
大唐的皇帝,其实就是一个可怜虫,
尤其是李隆基,他从小便见多了各种政变,各种阴谋诡计,各种翻盘,最后如蛊王一般登顶,当了皇帝。
防备兄弟,防备儿子,防备老爹.........而自从他奶奶当了皇帝,他还要防备自己的皇后,甚至要防备自己的姐姐或者妹妹……他姑姑太平公主,未必没有当皇帝的心思。
这大唐的皇位继承算是彻底乱了套。
这种怀疑的性格,可能也是他未来像傻子一样,被武惠妃利用,反应过激后,一日间杀了三个亲儿子。
当然,这也说明,他这个皇帝,对整个长安的掌控是有非常大的问题的。
皇帝靠什么掌握大权?
靠血缘.......这根本就是拿自己的皇位在开玩笑,晋的八王之乱可是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靠裙带关系?
比如汉武帝的外戚,卫子夫嫁妆就带两个天下第一等的名将。
但外戚乱政可是贯穿了整个大汉帝国的。
靠贵族效忠,靠家族的德行?
好吧,现在大唐就是这个局面,这些很有德行的世家大族,把持朝政........这些天他睡觉都要睁一只眼的。
就怕哪天突然醒来,自己的某个儿子或兄弟得到这些与自己离心离德世家的支持,带兵冲进寝宫,请他去做太上皇呢......
这种事情在大唐可太正常了,当初他联合姑姑,就这么摸进韦后的寝宫呢……
神龙政变时,当时的丞相不也是这样带兵,摸进祖母寝宫去逼宫?
所以他爹,他大伯,他奶奶,他爷爷,还有他太爷爷,拼命的给禁军中多塞一点胡人.......
想着就是胡人这种粗鲁的蛮夷比较耿直,也比较忠心,也与禁军中的大族子弟充任的军官尿不到一个壶里,能互相制衡,这样才能高枕无忧。
可现在倒好,这些胡狗眼看是养不熟了,竟与世家勾结在一起,与丞相勾结在一起......这让李隆基的脊背阵阵发寒。
所以,引入李牧,引入外兵入朝,引入这个世家,胡人都极为仇恨,惧怕的孤臣,成了他第一个办法。
而科举制,听张九龄之前的讲解,他也渐渐明白过来。
用寒门士子,这些没有根基,只要给官做,就对皇室感激涕零的无根之人才是正道。
所以科举制必须改革,世家必须清理,养不熟的这些胡人白眼狼,也必须要清洗。
至于外兵倒是好处理。
开国百年,李氏皇室内部杀了个人头滚滚,但朝廷外部,也就是带兵将领一般是不会发起叛乱的。
发起叛乱的范围,几乎全都是有资格继承皇位,也就是他的血脉亲戚勾结的。
当然,会不会是之前府兵制没崩,调兵权和带兵权是分开的,这才没发生叛乱呢?......李隆基作为当局者,大唐上百年的思维惯性,很难想到这些。
就算他是玄武门王者。
“开始吧!”李隆基对旁边的高力士说。
看李牧为自己鸣不平,对张说,李元纮冷笑而视,似乎只要一声令下,便拿下两人,
让两个死硬的老家伙面色几经变化,勉强应对。
李隆基心中极为高兴,这就是大唐战神的作用,这就是朕的腰胆啊!
外能为朕扫清寰宇不臣,内能震慑群臣。
有他在,朝堂和长安……就乱不起来!
李牧盯了两个老家伙一眼,心下可没其他念头,只要李隆基给话,直接捏住两个老家伙扔下……扔下这三四十米高的承天门阙楼去……保准死的透透的。
管他们是不是丞相,刺杀自己估计都有他们一份,想让自己死的仇人还客气啥?
至于影响......失足跌落城墙不就是了!
看李隆基是想要自己发动清洗,之后可还要死的更多,这俩只能算开胃菜。
至于史官....
按理说,这种盛大场合肯定是有史官在的。
李牧左右看了一眼,发现角落还真有个穿青袍的中年人,一边往自己这边瞅,手里还拿个毛笔奋笔疾书……
艹,你咋不看皇帝一夜几次郎,看老子做啥?
李牧瞪了对方一眼,不由感叹,正史有的时候比野史可能还要野呢.......就看他怎么记了........
【牧遇帝,君臣相得,上阙楼,将说,纮二相扔下阙楼摔死,众臣震恐,诺诺而不敢言,天下哗然........】
这样记得话,他感觉自己的形象就彻底毁了,成莽夫了......他可是用脑子的智将,一般不逞匹夫之勇的,虽然那样他会很爽。
听到李隆基喊开始阅兵,李牧这才轻松了口气.......得,看来进长安的一血,要推迟了.....
“咚咚咚咚咚!”
在阙楼的东西两边,各有一面两丈大小的牛皮巨鼓被力士敲响,声震十里。
开元九年,十月一日,几个月以来,被长安所有人关注的大阅兵,此时正式拉开序幕。
阙楼响起了鼓声,震得覆瓦雪花飘落,朔风卷着这些雪粒子扑向两边一个个冻的瑟瑟发抖,也要看阅兵的百姓,卷入他们的衣领里。
作为帝都之人,作为这几个月被饥饿,寒冷,一贫如洗折磨的面黄肌瘦的他们,很希望能从这场阅兵得到一些好消息。
圣人这些年做的事情,他们眼睛都雪亮的很,确实是一位难得的明君。
但自从科举改革开始,所有的事情就开始变了.....无道昏君,隋炀帝第二,好大喜功等等消息便在市井开始传播。
以前是明君,长安的粮价十来年越来越便宜,开元前,在四方馆那些趾高气扬,耀武扬威的胡人使者,再也不敢大声说话,很多人出去闯安西的人都发了财,在长安置产,然后传帮带,带了更多人去了。
听说不但安西,还有天竺,还有岭南都有人去闯。
圣人也一直在打击那些放高利贷的秃头,惩治贪官污吏,还专门让人把大族中,被压迫的喘不过气之人去掉奴籍,给他们分田种地呢,
朝廷给百姓的好事情越来越多,全都是往好的地方发展,都想着长安混不下去了,这么多条路,总有一条路适合自己。
可怎么转眼就成昏君了呢?
他们怒斥那些传这些谣言的奸人,但根本不管用,反而世道越来越不好,还好每天各个坊市门口都有人施一些清汤寡水的米粥,让他们吊着命......
他们的眼睛雪亮,
皇帝一开始科举变革,世道就开始变了。
朝中肯定是有奸人作乱啊,有人哄抬物价,有人去断了长安的粮,有人去勾结胡人,朝中有奸人啊!
今天唯一的好消息,是安西那位天下名将回朝了。
那位从最底层开始,一步杀一胡,万里不留行,百战百胜,杀的胡人威风丧胆,哭爹喊娘,让百万胡人殒命,实至名归的大唐战神......也就是做出这首诗,那个长安第一败家子李太白的哥哥,回来了。
他们清楚,是这位明君圣人亲自招回来的,是要他回来帮忙的!
这位对百姓很好明君陛下,和这位锋锐为天下冠的大将军,一定要把长安作乱的这些奸人一个个抓住。
这些坏人,奸人,
该杀!
在这通鼓声敲响之后,
大多观看阅兵,尽量和别人挤的近一点保暖的百姓,呼着白气,看着阙楼上的那一点明黄.....这是他们瑟瑟发抖之余,大多数朴素的想法。
也是那位大将军回来,他们声嘶力竭欢呼的原因。
他们很无助,但也希望这位大将军回来后,能给长安城带来一点好的变化!
(https://www.02shu.com/5033_5033762/4326837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