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种姓制度
“哦,没修好,崔卿,朕看了《氏族志》,修的特别好朕没有意见。”李世民似笑非笑的看着崔敦礼,“况且朕记得修《氏族志》没有崔卿参与,崔卿何来未修好之说。”
崔敦礼闻言将目光看向了高士廉、韦挺等《氏族志》主编,这时候顾不得什么山东士族,关陇士族了。
黄巢一出,天下世家门阀都是脖子凉凉的,这时候内部矛盾全部搁置,先解决当下的难题再说其他。
出身京兆韦家的韦挺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出列,京兆二字就已经摆明了韦家大本营在哪,你总不能祈祷黄巢在长安看不到韦家吧?
至于本来暗戳戳的对抗陛下的《氏族志》,没有恶心到皇室李家,现在却变成了陛下手中的刀子,他们得自己打自己脸,并且求陛下高抬贵手。
“陛下,臣等确实还未修好,请陛下治罪。”韦挺脸色僵硬的请罪。
“哼,修没修好让朕先看看,等朕看完再说。”
李世民脸色一变冷哼道,现在就要看世家懂不懂事,割肉多少的事情了。
大唐中和年间
身处长安的韦庄并不是很想出名,他好不容易才躲避过屠刀,现在天幕直接将他暴露出来,这是要他的命啊。
走又走不了,逃又逃不了,现在只能祈求黄巢高抬贵手。
“韦公子,我们大将军有请。”
正当韦庄胡思乱想的时候,军汉破门而入的声音打断了他,说黄巢黄巢就来了。
韦庄苦笑着跟着军汉来到了大将军黄巢的住处,正在吃东西的黄巢示意韦庄坐下来一起,韦庄战战兢兢的坐下来。
“韦公子,想不到你文采不错啊。”
“大将军过誉了,跟大将军相比,小人只是井底之蛙。”韦庄赶紧站起来诚惶诚恐的道。
“坐,本将很喜欢那句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本将军敢做就敢认。今日就是想见见能写出如此诗句的人,到底长什么样子。”
黄巢笑着对韦庄道,只不过笑起来更恐怖了,好似一头择人而噬的野兽。
“小人惶恐,谢大将军夸赞。”韦庄苦着脸挤出来微笑,给足榜一大哥情绪价值。
“趁着本将军还在长安,你赶紧将这首诗写出来,我让你韦庄当名扬天下的大诗人。”
黄巢看着韦庄眼神中带着戏谑,黄巢明白当自己屠杀世家那一刻被天幕放出来,自己就在长安待不下去了。
那些世家会疯了一样支持朝廷,自己现在就是最后的狂欢。
既然结果改变不了,那就享受最后的狂欢,并且还要让这些世家恶心恶心。
“小人遵命。”
韦庄能拒绝吗?
不能,大将军现在就是长安的天,大将军黄巢的要求你还敢拒绝?不要命了。
黄巢猖狂的笑了起来,眼神中闪烁着妖异的血红。
……
【有野史称黄巢屠戮八百万,屠尽了天下100多个世家门阀,屠尽了五姓七望高门。
黄巢彻彻底底的结束了世家门阀的政治垄断,将这些世家毒瘤扫入了历史垃圾堆。】
【黄巢以物理超度的方式,从根本上解决了门阀士族的问题,打断了华夏逐渐陷入种姓制度的进程。】
【这也是现代人对黄巢评价越来越高的原因,因为隔壁三哥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名义上三哥是现代化国家,废除了种姓制度,可实际三哥的种姓制度深入骨髓。】
【种姓制度是一种人为将人分为等级的制度,主要分为四种高、低种姓。】
【高种姓有婆罗门和刹帝利:
婆罗门由祭司、僧侣、学者组成,刹帝利主要由国王、贵族等军事力量组成。】
【低种姓有吠舍和首陀罗:
吠舍主要由农民、商人、手工业者组成;首陀罗主要由仆人、佃农、体力劳动者组成。】
【四大种姓有五个这是常识,四个种姓之外,还有一个名为达利特的阶层,他们被称之为“不可接触者”。】
【他们在种姓制度认知中不被称为人,他们被婆罗门称为贱民,他们身体折射出的影子都带着肮脏。】
【如果贱民的影子遮盖到了婆罗门,等待他们的只有死亡,生而为人却不如畜生。】
【达利特他们生来就被灌输着“自己是垃圾”的思想,他们没有名字,不能读书,不能跟其他阶级的人接触和说话。】
【高种姓可以对达利特随意处置,犹如处置一头羊,一头猪一样。】
【达利特的女性如果被侵犯,她们会认为理所应当,因为她们认为自己生来肮脏,自己被侵犯反而是玷污了高种姓。】
【三哥底层民众们就这样被驯服,驯服了几千年之久,这个曾经跟华夏一样的古印度文明就这样被驯化。】
【而当华夏历史来到唐末之时,整个社会已经有向种姓制度发展的趋势,世家和普通百姓已经开始被分裂为两个不同的人种。】
【但华夏人钻木取火、大禹治水开始,就传承着一个思想,人定胜天!若是这天不公,那就反了他。】
天幕弹幕:
追评:“华夏人分等级也就蒙古干过,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只不过被放牛娃推翻了。”
追评:“吠舍首陀罗达利特在前两个等级看来都是一样的,连人都算不上,她们都是可支配的资源,他们也接受自己是资源,并且从来不反抗。”
追评:“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不是真正讨厌种姓制度,而是期待自己下辈子能当高种姓,这辈子越惨下辈子越有可能当高种姓,这就是人的阴暗面。”
追评:“雅利安人入侵了印度,构建了种姓制度,但雅利安人同时也是骆驼的祖先,而骆驼信奉绿教,三哥现在的国教就是其变体。”
追评:“这世界上有一种人虽然是人,但他们从来就没有过过属于自己的生活,他们的一切都遵照他人的意思而活,他们以神的名义而活;
这种人千古以前就有,千古以后还是不会消失,这种人永远都得不到内心的自由,因为他们的心灵早就被枷锁禁锢了。”
(https://www.02shu.com/5033_5033663/4346919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