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辽左第一血战
【1621年(天启元年),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木匠皇帝朱由校登基第一年,后金在努尔哈赤的带领下率兵五万进攻辽东。】
【秦良玉派遣兄弟秦邦屏、秦民屏带领五千白杆兵应征讨贼,秦良玉随后率精兵奔赴榆关。】
【白杆兵和戚家军对战五万鞑子,他们在总兵陈策、童仲揆带领下在浑河与鞑子展开血战。】
【这一战是传奇“戚家军”的落幕之战!是川军白杆军和浙军戚家军保家卫国之战!】
暮年的戚继光浑浊的双眼死死的盯着天幕,他听到了戚家军的消息。
“戚家军的儿郎啊”
不知不觉间,戚继光的泪水流满了脸庞,他的儿郎们为了大明奉献了一切。
……
“辽左第一血战−浑河血战”
四个血红色的大字带着一股凄凉,戚继光戚少保的戚家军没了,最后的戚家军种子没了。
天幕画面中,浑河旁
“该死,还是慢了一步,被鞑子攻破盛阳城了。”
明军将领们看着近在咫尺的盛阳城有些丧气,他们紧赶、慢赶还是慢了一步。
鞑子的游骑远远的监控着白杆军和戚家军,现在两军陷入了两难之地。
后退则前功尽弃,前进则要面对数万鞑子主力。
“二位将军,现在该当如何?”
总兵陈策、童仲揆沉声问起了秦邦屏和戚金,他们是两支军队的拿事人。
秦邦屏和戚金对望一眼,虽然此前他们在通州发生了械斗,但作为军人战死沙场是天职。
二人从彼此的眼中看到了熊熊烈火,异口同声的道:
“吾辈不能救沈,在此三年何为!”
“好,好志气,既然都不是贪生怕死之辈,那今日我们就跟鞑子战一场,胜了建功立业,败了以身殉国!”
随着陈策话落下,军帐内将领们都笑了,之前的不熟悉和隔阂都消失了,此时此地只有大明军人。
天幕镜头从低拉高,可以看到秦邦屏率领的白杆兵作为先锋,渡过浑河。
白杆军在浑河北岸列好阵行迎敌,鞑子骑兵看到白杆军渡河后,努尔哈赤命令红巴牙喇直接发起了冲锋。
两军短兵相接之后,白杆兵利用武器长枪的近战优势,不断收割着鞑子骑兵的生命。
随着鞑子数位先锋将领的阵亡,白杆军在局部发起了反冲锋,鞑子骑兵随着阵亡人数的增加,开始疯狂后撤。
“哥,鞑子骑兵不过如此。”
秦民屏抹去脸上鲜血,大笑着对兄长喊道。
“小弟,不可掉以轻心,鞑子势众,小心他们的反扑。”
“痛快,痛快,哈哈哈哈”
秦家兄弟身先士众,白杆军在两人的带领下士气如虹,让人一度以为占据人数优势的是大明军队。
另一边
“尔等可有良策,消灭白杆军?”
努尔哈赤看着手下的鞑子们,他就不信没人能制止住明军。
鞑子们互相看了看都没有说话,那几千白杆军太能打了,根本就不是他们遇见的废物明军。
降将李永芳左右看了看,知道自己给主子表忠心的时候到了,他要让新主子看到自己的价值。
“大汗,我有一计,可用火炮攻击明军,再强的军队在火炮攻击下绝对扛不住。”
“好,就依你所言,你去将此事办好。”
李永芳释放了盛阳城的炮兵俘虏,并且答应谁立功,赏赐千金。
白杆军在炮火与骑兵夹击下人数不断减少,秦邦屏看着战场的形势,知道他们恐怕无法善了。
“小弟,你带着人退回南岸跟戚家军汇合,我为你断后。”
“我不,大哥,我秦民屏绝不当逃兵。”
秦民屏怒吼着又砍死了一个鞑子,二人身上已经多处伤口,再者已经征战多时,体力也快消耗殆尽。
秦民屏话音刚落就被炮弹掀翻出去,秦邦屏冲过去救下弟弟,看着已经重伤的弟弟,对左右亲兵吩咐道:
“带着民屏撤回南岸,我给你们断后。”
“走!”
亲卫眼眶发红,拉着秦民屏就向南岸退去,他们身后的白杆军们越来越少。
浑河南岸戚家军大营,重伤的秦民屏被人抬到戚金面前。
秦民屏强撑着伤躯对戚金抱拳道:“戚将军,我兄已战死在浑河北岸,白杆军也就剩下我们这些人了,后面的战事交给你们了。”
“你兄是个汉子,接下来交给戚家军。”
戚金沉默了片刻,上前给秦民屏敬了一个军礼,不论他们之前有什么龌龊,现在他们都是为国征战的大明军人。
随着鞑子击败白杆军之后,迅速渡过浑河包围了戚家军。
戚金带领着最后的戚家军在浑河南岸展开了标志性的鸳鸯车阵,迎战后金鞑子。
可这终究不是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也不是那个强大的戚家军,随着战斗持续,戚家军火药耗尽,鸳鸯车阵被鞑子骑兵冲破。
戚金一人挥刀砍杀十七名鞑子后,被箭矢射中了身体。
“叔父,金儿没有给你丢脸...戚金死战不退!”
戚金与剩余十余名士兵被鞑子骑兵合围,在万箭齐发中壮烈牺牲,戚家军全军覆没。
他们到死也没有等来援军,因为援军早在巡抚袁应泰吓破胆之后就不会有了。
镜头拉高去看,距离浑河不远处的地方。
朱万良率领3万辽东明军援军驻足不前,远远的观望着浑河血战,一直等到白杆军和戚家军全军覆没还是稳如泰山。
【浑河血战,总兵陈策、童仲揆、戚金、秦邦屏等120位大小将校皆力战殉国。】
【大明的精锐军队川、浙、辽三军,因南北差异、待遇各种因素之下,被努尔哈赤抓住机会在浑河消灭了两支。】
【浑河血战之后,后金和大明之间攻守易势,大明失去了对后金发起攻击的能力。】
(https://www.02shu.com/5033_5033663/4331839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