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天幕:武帝,这嫁妆给我我也行 > 第197章 交趾故郡

第197章 交趾故郡


洪熙元年

朱高煦在得知大哥朱高炽也就不到半年时间后,从乐安州快马加鞭的来到北平,他才不管那些破规矩。

“皇上,我亲爱的大哥,你还活着没?身体还好着没?”

朱高煦还没有进入宫殿,声音已经嚷嚷着传进了殿内,让躺在榻上处理国事的朱高炽无奈一笑。

朱高炽示意身边的贴身太监带朱高煦进殿,不然被拦下的汉王可就发飙了。

不愧是最了解朱高煦的大哥,贴身太监刚到殿门口就看到汉王准备动手,赶忙带着朱高煦进殿。

“老二,来了。”

朱高炽放下奏折,硬撑着向上调整着身体,他这副身体已经不中用了。

朱高煦嘴上嚷嚷的凶,手上却是上前两步帮助朱高炽调整靠枕,让朱高炽能更舒服一点。

“以前老头子在的时候,就让你锻炼身体,你不听。现在当了皇上是连动都懒得动了。”

朱高煦言不由衷的数落着朱高炽,让他给大哥朱高炽说点安慰的话,比杀了他都难。

闻言朱高炽却笑了,老二从小总是这样别别扭扭的关心,好像说出来关心自己这个大哥犯法一样。

“老二,你这次来京城是想做什么?老大能做到的都答应你。”

“皇上,臣弟是来请封交趾布政使司,为大明镇守南部疆域,平定安南起义叛乱。然后顺便再看看你咋样了。”

朱高煦别扭的关心让朱高炽内心一暖,老二心里还是有自己这个大哥的。

“怎么二弟真想学后世子孙教给你的办法,准备做一个大明的楚国,再造大明。”

“皇上..算了,我叫不习惯。老大,咱大侄子登基就放弃交趾,当年老头子为了平定安南废了多少精力,你是知道的。

既然大侄子都不要这块土地,我这个二叔要了。”

“我去守护老头子打下的疆土,我不嫌弃交趾远。我就不待在国内惹别人嫌弃,做一个为国戍边的藩王挺好。

再说了我去交趾,还省的大侄子一天想着怎么做瓦罐鸡。”

听着朱高煦话里话外的阴阳怪气,朱高炽苦笑了两声。儿子的手段太酷烈了,怕是彻底伤了老二的心。

朱高炽内心思索着老二朱高煦的请求,如今安南耗费巨大,若不是自己身体的原因,恐怕放弃交趾的事自己已经提上日程了。

老二去了的话,朝廷除了最开始支持的一部分钱粮,后续需要的支持必然会减少,将能省下来一大笔支出。

毕竟作为戍边的塞王的责任就是保持疆域稳定,老二本身又会打仗,跟着老头子南征北战多年,打那些安南叛军简直是小菜一碟。

“行,此事朕答应了,你就藩地在交趾,且朕允许你将汉王三卫补充足,以后大明的交趾就交给你汉王镇守。”

“君无戏言?”朱高煦站起身惊喜的道。

“君无戏言,但是朕也有要求。”

“皇上您说,臣弟全都答应。”朱高煦谄媚着脸,恨不得将朱高炽供起来。

“第一点,你必须彻底平定安南的反抗力量,交趾是大明的交趾。”

“第二点,朝廷除了支持你的第一笔钱粮,后续会逐渐减少支持;而且朝廷会安排流官治理当地。”

“第三点,移民实边,交趾不仅是大明的交趾,也是华夏的交趾,朕不希望多年之后出现安南王朱高煦,大明朱氏皇族绝不能出现蛮夷之辈。”

朱高炽说完三点之后,静静地等着朱高煦的决定,若是老二不能答应这几点,那就不要奢望就藩交趾。

“好,老大,这些我全部答应。

另外你放心,作为先帝的儿子,我朱高煦就算是死也是大明的汉王,绝不可能成为蛮夷。”

看着朱高煦眼中的坚定,朱高炽知道这件事成了。

大明、他、朱高煦三赢。

“还有...”

“还有什么啊?老大,你别太过分啊,这要求也太多了吧?”

“还有就是后续如有其他变化,朕有权添加条件。”

朱高煦闻言想了想,老大这是想留下制衡的手段,毕竟写的太死容易被绕空子。

“行,但只能添加三个,三个以后我就不认了。”

朱高煦伸出三根指头,他也有条件要求,总不能被老大完全拿捏死,朱高炽缓缓的点了点头。

“快,那个谁,有没有眼色,拿圣旨和帝玺过来,本王急得很。”

小太监在朱高炽的示意下,拿着空白的圣旨和帝玺交给朱高炽,朱高煦就站在朱高炽身边看着二人商议的条款落在纸上。

直到代表着天子身份的帝玺刻印在圣旨上,朱高煦高兴的拿起圣旨嘿嘿直笑。

此时收到消息的朱瞻基从大殿外跑进来,看着带着笑意的兄弟二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二叔什么时候这么好说话了?

......

【宣德元年,大明第三次“叔侄情深”落下帷幕,最终以天子朱瞻基的胜利来结束,大明也进入了朱瞻基的时代。】

【朱瞻基在永乐年间以“好圣孙”帮助父亲朱高炽坐稳太子之位。

朱瞻基本人也是一位文武双全的马上天子,被称为六边形战士。】

【朱瞻基庙号宣宗,与父亲朱高炽共同创下“仁宣之治”,堪称大明版本的汉朝文景之治。】

【大明朝所有人都认为,大明朝即将迎来一个盛世,帝国已经建国六十余载,回首历史汉、唐大约都是在这个时间段迎来了属于各自的雄主。】

天幕弹幕:

“大明三兴之主,都没带起来。朱元璋狠,朱棣更狠。朱瞻基狠的牙碎。五龙同朝都压不住朱瞻基。最可惜的是朱标,朱高炽,他们的天命都不在身。”

“朱瞻基是大明的一位守成之君,为了明朝的国力,选择收缩了边疆防线,成功开创了宣德之治。

国家富强,百姓安居乐业,外敌畏威而不敢侵。唯一可以明确说明的缺点只有允许太监陪太子读书,为后来太监乱政埋下祸根。”

“朱瞻基死,仁宣之治完结,大明最后的盛世结束,他怎么也想不到暴风雨即将来临,大明朝由盛转衰。”


  (https://www.02shu.com/5033_5033663/22620234.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