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落榜后,请大明赴死! > 第376章:胡宗宪很强,但大明腐朽了

第376章:胡宗宪很强,但大明腐朽了


看着两股强大的敌人因为猜疑和恐惧而相继退去,阎赴心中那块最大的石头终于落地。

他立刻下令,声音还是往日的沉稳。

“传令各营,保持警戒阵型,旌旗务必整齐,鼓号不可停歇,做出随时可能追击的态势!然后......有序向延按府方向撤离!”

黑袍军必须维持住胜利者的姿态,直到完全脱离接触。

彼时,大明剿匪军撤离途中,胡宗宪骑在马上,忍不住回头望向黑袍军撤离的方向。

远远地,可以看到黑袍军的队伍旌旗招展,队列整齐,缓缓移动,透着一股胜利之师的从容。

“仅仅三万人......”

胡宗宪心中默念,一股强烈的不甘和冲动几乎要冲破理智。

他心脏狂跳,一个疯狂而诱人的念头不断在脑海中盘旋。

杀回去!现在!趁黑袍军撤退,阵型可能松动,集中所有骑兵,直扑其中军!

只要杀了阎赴,黑袍军群龙无首,必崩!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他几乎要下达命令了。

胡宗宪勒住马缰,目光沉重地扫过正在缓慢行进的队伍。

他心中那个回头一击的疯狂念头,促使他格外仔细地审视着这支他一手带出来的剿匪大军。然而,越看,他的心就越往下沉。

士兵们的脸上,根本看不到丝毫胜利的喜悦,甚至连劫后余生的庆幸都显得那么勉强和短暂。

更多的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疲惫和挥之不去的惊惧。

许多人低着头,眼神空洞地望着地面,仿佛脚下的每一步都踩在刀尖上。

他们的盔甲上沾满了干涸的泥浆和暗红色的血渍,号衣破烂,有些人连兵器都拿得歪歪斜斜,毫无生气。

行进间的细节更是触目惊心,队伍不再像出征时那样保持着相对严整的队形,而是显得有些松散拖沓。

每当寒风吹动枯草,发出沙沙的声响,或是马蹄无意中踢到一块松动的石头,附近的一小群士兵就会像受惊的兔子般,猛地停下脚步,紧张地四处张望,手握紧了兵器,直到确认没有异常,才惊魂未定地继续前行。

这种过度警惕的反应,源于极度的恐惧。

胡宗宪甚至看到,一名走在队伍边缘的年轻士兵,被旁边灌木丛里突然窜出的一只野兔吓了一跳,竟失声惊叫起来,差点把手中的长矛扔出去。

他身旁的老兵虽然骂骂咧咧地呵斥了一句,但自己也是脸色发白,下意识地离那片草丛远了些。

这种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氛围,如同瘟疫一般在军中蔓延。

队伍中异常安静,没有了往日行军时常有的低声交谈或抱怨,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压抑的、令人窒息的沉默。

只有脚步声、马蹄声和车轮碾过冻土的嘎吱声,以及偶尔传来的伤兵忍不住发出的痛苦呻吟。

胡宗宪刻意放慢马速,靠近一队正在休息的士兵。

他听到的不是对敌人的咒骂或对未来的讨论,而是带着颤抖的低语。

“娘的......刚才那声响,不会是地雷吧......”

“别自己吓自己!这都走出多远了......”

“远?谁知道那些杀千刀的黑袍军把铁西瓜埋到哪儿了!马寒山那边,一开始不也觉得安全?”

“唉......刘总旗他们......死得太惨了......尸首都凑不齐......”

这些话声音很低,却像针一样扎在胡宗宪的心上。

他还能听到一些军官在努力提振士气,但回应他们的往往是更加长久的沉默,或者是一两声有气无力的附和。

当胡宗宪的目光落到那些从马寒山雷区侥幸生还、被编入后卫队伍的先锋军残兵时,他的心彻底凉了。

这些人数量不多,但他们的状态极具冲击力。

他们大多带着伤,包扎的布条渗着血,眼神中充满了极度的惊恐和麻木,仿佛灵魂已经被那场爆炸撕碎。

他们行走时,几乎是贴着前面人的脚跟,不敢拉开丝毫距离,仿佛只有聚在一起才能获得一丝虚幻的安全感。

有人会时不时地突然回头,神经质地看向身后空荡荡的旷野,有人则始终低着头,死死盯着自己脚下每一寸土地,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仿佛在趟地雷阵。

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场无声的噩梦宣讲,不断提醒着其他士兵刚刚经历的恐怖。

看着这样一支队伍,胡宗宪心中那个趁势反击的念头,如同被冷水浇灭的火苗,只剩下无奈的青烟。

这样的军队,哪里还有半点锐气?哪里还有冲锋陷阵的勇气?

他们紧绷的神经已经到达极限,任何一点意外的刺激,都可能引发不可控的溃散。

让他们掉头去冲击那支旌旗整齐、刚刚让他们吃尽苦头、显得高深莫测的黑袍军,这无异于驱赶羊群进入虎口。

胡宗宪痛苦地闭上了眼睛,深吸了一口冰冷的空气。

军心已散,如覆水难收。

此刻,能将这些惊魂未定的士兵安全带回去,重整旗鼓,已是万幸。

胡宗宪苦笑着看着落寞撤离的剿匪军,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他之前便仔细盘算过,黑袍军起家于五府之地,资源有限,此次双线作战,又布下如此庞大的雷阵,其火药、物资的消耗必然是天文数字。

阎赴按兵不动,很可能不是不想吃下他和鞑靼,而是......有心无力了!

现在的黑袍军,很可能就是个空架子。

但是......他敢赌吗?万一呢?万一阎赴是故意示弱,引诱他进攻呢?

一旦判断失误,大明这最后的剿匪主力再遭重创,甚至全军覆没......那北方防线将彻底崩溃,至少数年缓不过来,整个大明江山都可能动摇。

这个责任,他胡宗宪担不起,也绝不能去冒这个险。

“为什么......为什么我大明王师,面对鞑靼尚可一战,面对这黑袍军,却屡战屡败?”

胡宗宪在马上沉思,眉头紧锁。

“是装备不如?黑袍军的火器虽利,但我大明亦有神机营,是兵力不足?此次剿匪,兵力数倍于敌,是将士不勇?边军将士亦多骁勇之辈。”

他回想起交战时的细节。

最终,所有的分析、挣扎和不甘,都化作了了一声长长的叹息。

胡宗宪勒住马缰,最后深深看了一眼黑袍军消失的方向,眼神复杂难明,然后毅然调转马头,汇入了撤离的洪流。

此刻,稳定军心,收拾残局,应对朝堂的诘难,以及......思考如何应对这个前所未有的大敌,才是他这位总督真正需要面对的难题。


  (https://www.02shu.com/5033_5033538/4379038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