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传唱
此时门口新入府学的秀才们都已经安排好,只余下几名书童在外等候。
宋榆背着包袱也在其中,他的神情平静,觉得宋溪才稍微流露出一丝欣喜。
等宋溪接上人,二人一起回到府学号房。
宋溪坐在号房椅子上,有空仔细翻看起学规。
宋榆从外面打来水,用着破旧衣裳剪成的抹布开始打扫号房。
宋溪见此抬脚走到外面,檐下躲着日光,继续看。
学规共有两页,其中几条写着:不可夜不归宿,不可与市井无赖往来,不可去往烟花相柳之地,不可酗酒。
里里外外一共有二十多条,大部分都是有关日常行为规范。
宋溪一一记了下来,不放心之下,他看了好几遍。
宋榆动作利落,打扫的很快。
没一会,宋溪就回到了号房。
号房焕然一新,一些布满灰尘的变得正光瓦亮,似是新物。
“辛苦了。”宋溪朝回来的宋榆道。
“宋叔,不辛苦。”宋榆摇头。
而后,宋溪继续坐在椅子上,读着一本有关论说的书。
在外守着的宋榆手里也拿着一本书在读。
是《三字经》,他已经学了大半。
隔日,宋溪开始正式读书。
府学规矩森严,每日时间安排严格,也不能像从前在书院一样,随进随出。
卯时至辰时是早课与诵读,巳时到未时是讲经与习作,期间有半个时辰吃饭休息。
而后生申时至酉时,学生可自选骑射课,或是温习与归舍。
府学是完全的文院课,武学涉及极少。
而过了辰时,入夜后不得外出游荡。
宋溪过了三日,才结交了几位同乡学子。在此之前他并没有熟人。
当日参加入泮宴的只有程柯,不过他没有来府学就读。
换而言之,宋溪如今是真正的人生地不熟。
府学氛围庄严,课程并不轻松。各种规矩树立,无形中将人管制。
这次院试情况特殊,读书来源三处府城。
众人自发按地域各自分成小团体,其中兴安府人数最少,只有四人。
五日后,宋柱三人跟随回来西安的商队,同陈博实的马车再一块跟着回去。
这些天他们托宋溪的福,还能住在会馆。虽然没有走,但留下来的时日他们也不能去府学看宋溪。
府学严格规定,除了休沐日学生可外出,亲人可探看。
其余时间除非特殊情况皆不能前往。
此行,宋柱几人的位置从来时靠近末尾处到了中段。
陈博实也跟着沾了光,还在几人牛车边上同行。
两家前后都是几家商队负责人的马车,来回有护卫镖师巡逻,是商队中最为安全的位置。
而先前影都瞧不见的几位商队负责人,一个个的冒了出来。
皆是由宋溪同窗带着过来,如此,两方借着旧情相交甚好。
这些人无一例外都热络得紧,哪怕宋家三人除了宋虎,其余人都不善言辞。
几人也能聊个来回,宋虎无论说啥都能接上。搞的宋虎的心情都有些振奋,以为遇到了好几个忘年交知己。
自然,这其中不包括崔家人。
宋虎是个记仇的,当日虽不清楚那个崔同窗为何与小宝闹矛盾,但瞧他的言行举止能瞧出来,骂的很脏。
宋虎故意对别家人态度极好,而对待崔家,秒变哑巴。
这一次两次的,宋虎表现的过于明显,崔家人也不是傻子。
显然宋家人对他们有意见,崔家的负责人是崔修真的大伯,一个长相就透着股精明的中年男子。
他一下就想到了其中的关键,显然崔修真与这位神童的同窗情谊没有他描述的那么好。
再看宋虎对其他几家如出一辙的态度,这矛盾只能出现在崔修真身上。
他没有去找当事人,而是去找了辛宏胜。
辛宏胜也不遮掩,描述了当日发生的事情。
只见崔大伯冷笑出声,“这蠢货。”
了解事情原因,崔大伯雷厉风行,转头“带”着崔修真给宋家几人一起道了歉。
同时送上了一份价值不菲的礼物。
他的态度极为诚恳,又是长辈,且还是县里的大商人。
宋虎几人哪里见过这样的场景,一时半会都不知道如何是好。
在对方一番言语下,稀里糊涂收下了礼物。
等他们回过神,也没发现有什么不妥。
这十来日的路程,宋柱与宋虎,宋学名与老牛都过得极为舒坦。
比来时几乎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不过几个也不傻,心里门清为什么能这样。
他们这些商人的热乎劲都是冲着小弟来的,几人都暗自下定决心,要打起精神提防不良用意。
只是到底几人没有见过多少世面,在交往中完全处于下位,一番言语下就“心甘情愿”的被牵着鼻子走。
不过这些商人并没有就此下套,或是提出什么要求,只是单纯地套近乎,打好关系。日后好谋求其它。
等他们回到平阳县,已是十一日后。
而宋溪的名声已经传唱在大街小巷,便是街道上随意玩耍的孩童都晓得宋溪是何人。
要知平阳远邑地偏,师者匮乏,县里连个民间举人都找不到。
教书的秀才就那两个,多的私塾都没有。
这种条件下,想要出一个案首,那得是祖坟冒青烟。
这秀才一年都不一定能出一个,两三年出一个都算不错。这名次不能多求。
隔壁的岐山县多了个书院,比他们这边要好许多。
好歹一年能稳定出一两个秀才,运道好,七八年也能出一个举人。
反观平阳县,隔一两日的行程,十年十五年都出不了一个举人。
更别说,能出现一个院试案首,还是九岁龄,这可比出举人难!
好不容易出了一个神童,身为同乡的平阳县众人提及便觉脸上有光。
这些人多年郁结总算得以舒展,日后去往隔壁县,说出去别人都会羡慕的高看一眼。
“什么?你就是那位神童的同乡!”
“自然,我是他太祖之姑的孙媳的叔家侄的街坊。乃是五服之外的亲戚。”
当然,能让宋溪如此出名的除了他的名次与年纪,最突出的是他的出身。
书中自有千钟粟。
茶馆日日都在传宋溪的佳话,将他的生平打听了大半,以一种写实夸张的手法将他传唱成了农家励志小神童。
(https://www.02shu.com/5033_5033272/43814063.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