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胎穿农家老来子,靠科举改换门庭 > 第184章 迎诏

第184章 迎诏


诏使仪仗已至西安城门,玄色旌旗在秋风中猎猎作响。

龙亭内,明黄伞盖下的诏书隐隐透着威仪。

西安三司长官率阖城官员出城三里相迎,乌纱蟒袍列成仪仗。

待诏使驻足,众人齐齐跪伏于地。

按照礼制,行三跪九叩大礼。

众人齐声,声震旷野。

“臣等恭迎圣诏,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诏书由内侍小心翼翼捧入龙亭,八名锦衣卫士抬着前行。

沿途鼓乐齐鸣,喜气惊的昨日丧气尽散。

此前屏息静立的百姓,此刻才敢循着礼制高呼“万岁”。

他们的身子虽然微微拱起,但头脸却深深埋底。

沉闷而高昂的声浪此起彼伏,带着几分忐忑与敬畏。

几个年幼的孩童被大人按在怀里,或是身旁。

有些不知事的忍不住悄悄抬眼,想看清头上的是何模样。

只待他瞥见一抹黄,便被身旁长辈猛地按回脑袋。

力道又急又重,生怕孩童的莽撞冲撞了圣驾。

孩童想要出声,刚蹦出一个音符,就被大人死死捂住嘴。

等仪仗离去,鼓乐声渐弱。百姓们才如劫后余生般,抬起了头。

刚才还跃跃欲试的孩子,蔫了一般,莫不吭声。

此刻的府衙正厅早已设下香案,鎏金香炉内檀香袅袅,迎来的诏书被供奉于案上。

西安城内官员、士绅、乡贤齐聚厅内,他们的面上多是恭谨。

厅外广场上百姓们被官兵教唆,围着。

他们只能比肩接踵,遥望厅里,脸上流露敬畏与害怕。

诏使来自京都礼部,面容冷峻,目光如炬。

扫过众人时,厅内外瞬间鸦雀无声。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先帝骤崩,遗命传位于皇太子,即日登基,改元合景。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宣诏声洪亮,庄严,穿透厅内外。

在场无论官民皆垂首肃立,无人敢有半分抬头之举,恐冒犯威严。

诏书中,先帝遗诏的哀戚、新皇登基的昭告、改元合景的定夺,以及安抚天下的诏令都井井有条,字句间是皇权的更迭。

宣诏毕,三司长官率先膝行上前,双手高举过顶,恭恭敬敬接过诏书。

而后转身,率众人再次行三跪九叩大礼,三呼万岁。

而此刻,提前准备好在西安城内钟楼、鼓楼的官兵同时敲响大钟。

浑厚的钟声穿街透巷,昭告着新皇登基的消息。

钟声回荡在古城,却不知为何,极短。

远不如往日敲响后的余音绕梁。

三司不敢耽搁,即刻发布文告,命辖区各州、县依西安之例,举行迎诏宣诏仪式;官署印章尽数更换,公文自次年起改用“合景”新年号。

随后,官员们又陆续前往城内各大寺庙、道观,主持祈福法会。

祈愿新皇圣明,国泰民安。

百姓们则自发在门前悬挂新皇画像,张贴“万岁”红笺。

国丧期停滞的商铺也在次日开门重新营业,死寂消散,一片欣欣向荣之色。

街头巷尾虽无大肆庆祝的喧闹,却也一改此前的沉寂,烟火气重临西安。

国丧过去,最高兴的是西安府的百姓。

丧期被禁止售卖的荤腥肉类都开放了,长时间未沾染荤腥,引发了一阵买肉潮。

于他们而言,荣华富贵都太远,何况是朝堂之上。

权力更迭对寻常百姓来说,不然今日的粮价来的实在。

他们所求不过安居乐业,只偶尔有一些胆子大的偷偷在私底上说着历任两位皇帝的过往。

府学内,也渐渐恢复了往日的模样。

丧期结束,学业重启。

读书人们继续埋首于四书五经之间,手里的笔墨翻动。

朝堂上的波谲云诡、暗流汹涌,尚远在他们的世界之外。

或许在未来,他们也会日日忧心这些。

大齐新皇登基,大赦天下,封赏功臣宗室。

恰逢三年一度的乡试在即,并未开设恩科。

作为士人孕育之地,府学是最早得知新皇登基消息的地方之一。

正如宋溪此前所料,果是之前的太子继位。这位新皇已经四十余岁。

午时,府学食堂久违的出现了荤腥气。

丧期一月,众人皆食素斋,一点油水不可见。

不是白粥咸菜,就是白粥馒头。

平日里的肉汤,只剩下一点白萝卜搅和的热水。

难得有油香,“饥肠辘辘”许久,今日不少学子看见汤上的肉油露出了久违的笑意。

宋溪同乡的一人,平日里还算健谈,这些时日几乎要憋到郁闷。

他有些放纵,絮絮叨叨说了一路的话。

好在众人与他同病相怜,叽叽喳喳如同麻雀叫,他们听着也不觉得烦闷。

吃饭时,那人才解气,合上了嘴。

心里那股气舒了出来。

未时一过,宋溪便与几位同乡招呼过后离开。

时隔近一月,宋溪才来到山长署。

他抬手轻叩木门,声音清越,朝里面唤唤道:“老师。”

宋溪等一会,未等到回应才推门而入。

老师沈常之与他早已嘱咐过,若是不便,才会出声让他等候。

平常时候,敲门进来即可。

宋溪走过屏风,躬身行礼。

“老师。”

沈常之依旧是往日那般温文尔雅的模样,只是从前神采奕奕的眉眼间,此刻染了几分挥之不去的疲倦。

连鬓边的发丝,都似比往日多了些霜白。比之从前,显了老态。

“嗯,坐吧。”沈常之笑着朝他点头,问道:“这些时日可好?”

宋溪如实道:“很好,倒是老师您……”

“您可要休息片刻,”他关切道,“上回的棋谱我还未吃透,想借您这宝地再琢磨琢磨,老师您不用为弟子费心。”

沈常之闻言轻笑,眼中掠过一丝暖意,颔首道:“也好,便依你。”

“多谢老师。”宋溪应声,寻了个角落坐下,摊开棋谱翻阅。

沈常之是真的有些疲倦,他揉着太阳穴,眼底有一些化不开的青黑。

宋溪有一些猜测,但不能确定。

他的老师沈常之是府学的管理者,与另一位教授共同执掌事务。

不过世人更熟知的是他西安书院山长的身份。

宋溪听闻老师沈常之早有辞任书院山长之意,只是一直未寻到合适的继任者,此事便一拖再拖。

如今想来,怕是成了他心头的一桩烦忧事。


  (https://www.02shu.com/5033_5033272/4353908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