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胎穿农家老来子,靠科举改换门庭 > 第200章 托关系

第200章 托关系


朗朗读书声落进堂外的桂树间,惊起几只停脚的麻雀。翅膀扇动的震响,埋没在其间。

宋溪的突然到来引发了不少人侧目,他是个明显的生面孔。

如今这个时候,少见有人入白鹿书院。

姑苏书院有四,其分别为,吴门书院、平江书院、枕河书院、白鹿书院。

其中排名除了吴门书院略拔头筹,其余不分先后。

这四家书院在姑苏算是顶好,旁的只有排不上名次的小书院。

其中三家书院都分别坐落在姑苏城外,临县之处,只有白鹿书院在姑苏城内。

但也因此,白鹿书院的规矩比其他三家书院都要严苛一些。

换而言之,这个时辰能进来的书院的莫过于关系户,绝不是光明正大考进来的。

关系户,在白鹿书院着实有些罕见。

不过场合不对,众人都只是好奇的看了几眼。

辰时,书院的教谕先生徐文清来到堂前,他今日要讲《中庸》。

徐文清讲到“致中和,天地位焉”时,特意点宋溪提问:“陕南多山地,与江南水土不同,你以为‘中和’之道在两地民生中,当如何体现?”

宋溪反应迅速,很快结合沿途所见,说道:陕南需修梯田防旱,江南需筑圩堤防洪,皆是“顺势而为”。

徐先生点头称是,对他的印象好了一些,不过还是有些不待见。

待课程结束,立刻有几人吊儿郎当的涌了上来。

宋溪经过这几人七嘴八舌的谈论,懂了对方为何自来熟找上他。

因为几人都有同一个身份,皆是关系户。

通常关系户都是本身学识不过关,考不上书院。

自然而然,这几人也认为中途插进来的宋溪也是关系户。

至多纳闷,怎么这个时候托关系进来,这不成了众矢之的。

他们几人进来的时候,好歹未考试前还能藏着关系户的身份。

宋溪与几人谈论几句,发现这几人并无坏心,接触下来还算和善之辈。

因而,宋溪并没有展现出排斥和冷淡,反倒是以温和的姿态与对方相交。

宋溪的反应让几位关系户都很高兴,又找到了一位“同盟”。

原本因方才课堂上回答,有几位对宋溪有相交意思的人,见到宋溪与几位关系户“同流合污”立刻失了兴趣。

宋溪与几人说着说着,那几人就相约宋溪,想一同去外吃饭。

白鹿书院内未有设有食堂,因而学生吃饭需要自主解决。

宋溪婉拒,他要回去同爹娘一块吃饭。

关系组几人表示理解,说着下次约。

宋溪回去吃过饭,又休息了一会,才坐上王牛三赶的马车回到书院。

午后,书院是习字课。

宋溪铺开从书房带来的麻纸,蘸着徽墨写《大学》章句。

张有墨凑过来看了一眼,他有些惊叹道:“宋兄,你这字写的好啊!”

他回头又看了一眼自己的,再看宋溪的,忍不住又道:“宋兄,要不先知道你同我们一样是托关系进来的,单看这字,我倒觉得你有举人之姿啊。”

宋溪谦虚道:“哪里哪里,不过是肯下苦功夫。张兄若是也多下一些功夫……”他看着张有墨的字,想要夸赞的话拐了个弯。

“应当会更加出尘。”

张有墨乐道:“宋兄,你这年纪当真好玩,你还是头一个说我的字出尘的。他们那几个,都说我这有王八之气。”

宋溪笑道,“张兄不介意就好。”

张有墨颇为大方爽朗,摆了摆手道:“哎,我不是那般小肚量的人。再说了,我这次本来就难看,宋兄你说的这话都是夸我了。”

宋溪点头。

张有墨见他写的认真,不再打扰,专心致志写着字。

写着写着,画了一只真王八出来。

“呵!”张有墨乐坏了,又画了一只,给两只凑了个对。

另一处离他们稍远一些的几人,字迹也是各有各的难看,唯有一人能看。

不过那人,写的实在是草。

可以说,几人的无愧于关系户。

宋溪的字算是其中的异类。

待课完,张有墨朝着其余几人炫耀着宋溪的字,颇有长脸的感觉。

张有墨挺起胸膛道:“从前谁人说我们走门路的字不好,瞧瞧,宋兄这字多好,大家风范!”

连漳率先吹捧道:“是也是也,连某我有生之年不知道能不能写出这样的字,”说着说着他真的羡慕起来。

“若是我爹瞧见了,想来他泉下有知,也会为我高兴罢。”

宋溪一愣,“连兄,节哀。”

连漳摸不着头脑,“节哀啥?”

张有墨没眼看,“你咋又用泉下有知,你爹还没死,不能用啊。”

“哦哦。”连漳不在意道,“嗐,我爹不知道,算了算了。”

宋溪罕见的有些沉默。

关系户真的是关系户啊?

他忽然打起精神,再看向另外一人汪永元。

汪永元见宋溪看过来,赶紧撇清道:“宋兄,泉下有知我自然知道!”

他的话里微微带着一丝嫌弃,打心里觉得连漳太丢他们后门生的脸了。

真就是靠银子进来的,肚子里一点墨水没有。

他汪永元好歹也是书香门第,顶多是没传承到他身上。

张有墨恨铁不成钢道:“连兄啊,稍微少读点书啊,不要一字未进。你这样日后出门会遭人笑话,便是装读书人都装得不像。”

连漳无奈道:“我看书就昏头,这不是没办法。”

要不是他爹硬要砸金子供他进来,他如今早不知在哪逍遥快活。

宋溪心想,回去再多读两本书,莫不要也成了“关系户”。

隔日,进入书院的第二日,课程安排与昨日没有不同。

宋溪听课时的生涩与不适合好了许多,今日听课已经能勉强跟上先生徐文清。

他昨日回去多下了一些功夫,看了不少江南读书人所写的注解。

两地书院的教书风格很不同,陕南文风受秦地影响,重经世致用,写文章多谈农桑、边防、民生,教书先生的语言更加直白刚劲。

虽说有一部分受到了江南地区的影响,但整体还是更偏向于此。

而江南文风讲究“辞藻清丽、意境含蓄”,同时论事会先引诗词、再用典故。

徐文清就是如此,昨日宋溪初听还有些觉得别扭,今日再听好了许多。


  (https://www.02shu.com/5033_5033272/4331889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