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胎穿农家老来子,靠科举改换门庭 > 第208章 随她

第208章 随她


李翠翠听着有几分道理,只是她这不是没事啊,这一想到就觉得还是不靠谱。

老两口絮絮叨叨,说了不少家里的事。实在是憋得慌了,平日里也只能两个人琢磨,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也翻了出来。

这一说就扯到了以前大柱媳妇没生出来石头时候的事。

要说那宋大山的两个哥哥那真是脸皮不要,当初还有二虎在呢,就厚着脸皮说要给过继个娃过来三房。

说啥等二虎娶妻了万一也没生出来,到头来不是会挨外人欺负。

这还没有影子的事,就说的这样难听,这不是咒他们三房绝户吗?

当时刚分家没几年,宋大山还是个脑袋不清醒念旧情的,李翠翠忍着没骂。

这事自然没成。

这回头一想起来,李翠翠又来了火,朝着宋大山道:“你也是个蠢驴,那时候还和我说啥,说你大哥二哥真好为着这事儿还争着抢着惦记着你。”

“那是惦记你吗?那是为了咱家的地!”

宋大山被说的满脸尴尬,支支吾吾说不出来,红着老脸。

李翠翠瞧着这人没出息的样子,哼了一声道:“还好小宝不像你,要不咱家还能出读书人。”

宋大山赶紧点头,“是是是,小宝像你,聪明。”

李翠翠满意点头,脸上露出真心实意的笑。自然是随了她。

此时的宋溪已经到了书院,考程过半。

尖子班考题上午便有四题,分别为四书义,五经义,两道策论。

其中这些题目,除了四书义,其余五经义策论题都可用非八股文阐述。

这些在平日里的教学就能感觉出来。

如今前朝遗留下来,初期被废除又沿用的八股文还是走向了被废除的结局。

宋溪没有多想,很果断的摒弃八股文,用自主意识答题。

他本就是这一政策的受益者,自然不会抗拒。

四书题为:“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出自《论语·颜渊》。

为了节省时间,宋溪没有在草稿上做题,而是直接书写。

平日里他有练习,只是在考试时辰不紧凑时还是会先在草稿上打一遍腹稿。

不过为了防止形成修改的习惯,一般草稿与正文上的答文相差无几,至多只有两三字之差。

这题是要考生试论君子‘成美’之径与‘辨恶’之要,需运用八股文结合古今士人言行证之。

有了庞大的阅读基础托底,宋溪写这题时很快。

破题之言:“君子之行,在助善而抑恶;小人之态,反是而行,此乃圣门辨德之要也。”

承题为:“夫“成人之美”者,非徒随顺,乃察善之萌,推而广之;“不成人之恶”者,非强阻,乃见恶之端,止而绝之。小人昧于此理,善则忌而沮之,恶则纵而助之,德之歧途由此分矣。”

“……”

写完这题,再就是五经义。

“孟子曰:‘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其意为今江南多有‘弃农营商’‘滥伐渔猎’之象,要求考生试以经义论‘时禁’之理,为地方吏治提策。

因要自主思考,宋溪花了不少时间理清思路,脑中构思几篇。

以求更好的精益求精。

首先需要解释此题的道理,在之后提出解决方案。

“孟子言“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非独言养物之法,实乃立治国之基也。”

“……”

其中方案着重围绕三点,其一劝农固本,其二严行时禁,其三厚补民生。

劝农固本,可开展“农技下沉”行动,再推出“农闲经济支持计划”。

扭转此地重商抑农的思想。

时禁为明确“禁渔期”“禁伐期”制度,再组建“线上+线下”联合执法队伍。

其中可激活“群众监督网络”,利用民众的力量互相监督。

其三便是实施“种粮补贴升级计划”,再推出“禁限期间民生兜底政策”。

核心便是只有民众可以依靠种地解决温饱,不用为了生计发愁,才能再谈其他。

自然,这些答案都是用文言文书写。

哪怕穿越十余年,宋溪依然保持着一些现代的想法思维。

他上辈子考上大学以后由于经常兼职,敏锐的察觉到了大环境不好。

为了不走弯路,于是他从大学起就已经开始着手准备考公务员。

这期间他做过不少公务员的真题,后面考上了就被迫穿越了过来。

科考与考公的题目两者相比较,本质上相似之处极高。

这也是他为什么能在当初的院试脱颖而出的缘故,无它,唯手熟尔。

宋溪很快写到两道策论题,第一题为:“近岁江南水患频仍,苏州、松江诸府圩田多毁,粮税拖欠,流民渐增。今官府议‘疏浚河道’与‘劝农复耕’二策,却苦无经费、民力可用。试陈三策。”

此题的核心在于既要解当下救灾之急,又要防来年水患之扰,还需言明经费来源、民力征调之法。

要可落地可用,有理有据。

宋溪脑中构思,题笔写下:“今江南苏州、松江诸府水患频发,圩田损毁、粮税拖欠、流民增多,其因为……”

一上午时辰过去,铜锣钟声响,考场学子自觉停笔。

场中一共二十人,几乎一目了然,只有寥寥两名杂役巡视。

考程中几乎只能闻研墨提笔,衣袖摩擦的声音。

从考场出来,宋溪没有着急离开,他朝一处走去。

恰好赶上张有墨三人出来,那三人一如既往,正七嘴八舌的对着三份答案。

你来我往,强词夺理,都觉得自己的才是正确答案。

看见宋溪,几人眼前一亮。

张有墨赶紧问道:“宋兄,不知你在甲班考什么,我等还从未见过甲班的考题。”

连漳也赶紧道:“是啊,是啊。我听说考题极难。往日那考卷张贴处都是那些乙班的人,我等根本凑不进去。”

汪永元也是一脸期待。

宋溪朝他们说了题目,不出意外几人听到都是一头雾水。

“这要答何,我怎听不懂?”张有墨陷入自我怀疑。

他甚至想起堂哥,原来当初对方不是故意看不上他,刻意为难。


  (https://www.02shu.com/5033_5033272/4320121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